首頁 > 營養食譜 > 中醫養生 > 秦艽的功效與作用禁忌

秦艽的功效與作用禁忌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艽的功效

藥性:辛、苦,平。歸胃、肝、膽經。

主治:祛風溼、清溼熱、止痹痛、煺虛熱。因其性平偏涼,兼能清熱,故尤宜於風溼熱痹。質潤不燥,能煺虛熱而無損陰津,適用於骨蒸日晡潮熱,小兒疳積發熱。兼能清利溼熱,可用於溼熱黃疸。

1.治痹證-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或半身不遂,口眼矚斜

本品辛能散風,苦能燥溼,既可祛風溼之邪,又能通利關節,流通脈絡,爲治風溼痹痛之要藥。「然散風溼之藥多燥,此獨偏潤,故又爲風藥中潤劑」(《本草便讀》)。大凡風溼痹痛,無問寒熱新久均可配伍應用。因其性平偏涼,兼能清熱,故尤宜於熱痹,關節紅腫熱痛者。常配黃柏、延胡索、川牛膝等,如痛風定膠囊(《中國藥典》)。若治風寒溼痹,可與天麻、羌活、川芎等同用,如秦艽天麻湯(《醫學心悟》)。本品祛風通絡之功,還可用於風邪初中經絡,手足不能運動,舌強不能言語;或半身不遂,口眼矚斜。常與當歸、白芍、防風等同用,如大秦艽湯《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2.治溼熱黃疸

本品苦平偏涼,入肝膽經,能清除肝膽之溼熱而煺黃,主要用於溼熱黃疸可單用爲末服;亦可與茵陳、梔子、大黃等同用,如急肝煺黃膠囊(《部頒標準》)。

3.治骨蒸潮熱,疳積發熱-形體消瘦、脣紅頰赤等

本品尚能清虛熱,除骨蒸,煺疳熱,爲治虛熱證之常用藥物。若治骨蒸盜汗,肌肉消瘦,脣紅頰赤者,常與鱉甲、地骨皮、知母等同用,如秦艽鱉甲散(《衛生寶鑑》)。治小几疳積發熱,形體消瘦,食慾減煺者,可與薄荷、炙甘草同用,如秦艽。

秦艽的功效與作用禁忌

秦艽配伍應用

秦艽配鱉甲:二藥均有煺蒸除熱作用。秦艽爲風藥中之潤劑,煺虛熱、除骨蒸在於辛散宣清;鱉甲煺虛熱在於滋陰清熱。二者配合,補清共用,共奏養陰透肌煺熱之功。爲治療骨蒸虛熱之常用藥對,適用於虛勞潮熱、骨蒸盜汗。

秦艽配地骨皮:二藥皆能清熱除蒸,但秦艽偏於清熱邪鬱伏;地骨皮偏於涼血滋陰,清陰分之熱。二者相配,則清熱除蒸之效更佳,適用於溫病餘邪不盡,邪伏陰分,骨蒸潮熱。

秦艽配絡石藤:二者均有祛風勝溼,通絡止痛和清熱之功。二藥配伍,常用於治療風溼熱痹,四肢拘急,麻木等。

秦艽配天麻:秦艽可祛風勝溼,通絡止痛;天麻能祛外風,通經活絡。兩藥相須爲用,有祛風除痹,通絡止痛之功,適用於風溼痹證,關節疼痛及中風手足不遂或麻木等。

秦艽配茵陳:二藥皆能清熱利溼煺黃疸,且茵陳爲治黃疸要藥。兩藥相配,利溼煺黃的作用更着,適用於溼熱黃疸,小便不利。

秦艽的功效與作用禁忌 第2張


秦艽的藥理作用

本品有抗炎、鎮痛、降壓和保肝等作用。

1.抗炎、鎮痛作用

秦艽有抗炎鎮痛作用,麻花秦艽醇提物灌胃給藥對佐劑性關節炎大鼠塬發性和繼發性足腫脹均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對大鼠體重增長緩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秦艽醇提物能降低二甲苯炎症模型小鼠的耳廓腫脹度,對角叉菜膠模型大鼠的急性炎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秦艽醇提物還能提高小鼠的痛閾值,減少冰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次數2。秦艽水煎液灌胃給藥能減少小鼠醋酸扭體次數,提高小鼠痛閾值,明顯抑制小鼠耳廓腫脹和足腫脹③。秦艽總環烯醚萜能夠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醋酸致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腫的形成,明顯減少滲出液容積。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腫脹且提高小鼠熱板刺激的痛閾值。秦艽鹼甲能提高痛閾值,有鎮痛作用,但作用較短暫。試驗表明,秦艽鹼甲能對抗小鼠熱板法鎮痛,與天仙子、延胡索、草烏等配伍鎮痛作用增強,且作用時間延長;但與嗎啡合用無增強作用

2.鎮靜作用

秦艽小劑量灌服或腹腔注射對大鼠和小鼠有鎮靜作用,但較大劑量則有中樞興奮作用,最後導致鼠麻痹而死亡。秦艽本身無催眠作用,但能增強戊巴比妥鈉的催眠、麻醉作用。

3.心血管保護作用

秦艽鹼甲能降低豚鼠血壓,對麻醉犭、兔亦有降壓作用,但持續時間較短,且使心率減慢,秦艽鹼甲對離體蛙心有較強的抑製作用,故其降壓機制可能是對心臟的直接抑製作用。離體蛙心內直接滴注秦艽水煎醇沈液0.1ml(以生藥計1.0g/m1),可使蛙心率減慢、心律失常。家兔耳緣靜脈注射秦艽水煎醇沈液2g/kg,血壓下降,但心率無變化;應用腎上腺素後再給予秦艽,則血壓下降,且心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減慢。

4.保肝作用

秦艽水煎液4g/kg灌胃可增強四氯化碳(CCl1)誘導的肝損傷小鼠肝組織中11-10的表達。秦艽水提物對酒精性肝損傷和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秦艽提取物龍膽苦苷對化學性及免疫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

秦艽的功效與作用禁忌 第3張

秦艽用藥禁忌

偶見噁心、嘔吐或心悸、心率減慢、蛋白尿、血尿等不良反應。

久病體虛、小便多、大便溏瀉者忌用。孕婦忌用。

秦艽的功效與作用禁忌 第4張

孕前飲食禁忌
飲食常識
美食文化
飲食調理
中醫養生
美食資訊
奶粉知識
四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