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不要無意傷害孩子對你的依戀

不要無意傷害孩子對你的依戀

來源:育娃網    閱讀: 4.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做媽媽的都有這樣的感受:每天早上離開家去上班時,孩子好像早就知道媽媽要離開似的,不停纏着或抓着媽媽。爲了不讓孩子哭鬧,媽媽總是想用欺騙的方式,悄悄離開孩子,一邊是保姆或者奶奶、外婆的哄騙,一邊是媽媽悄悄像做賊一樣溜出去,總以爲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哭鬧。其實這樣做,是最糟糕的。我們常常看見孩子在媽媽回來後,就一刻也不離開媽媽,生怕媽媽再次離開自己;即便媽媽一直在身邊,孩子也總是時不時回頭看看媽媽還在不在,注意力很難集中;或者看見媽媽回來後,故意大發脾氣,大聲哭鬧,好像在說“誰讓你騙人,不管寶寶的?”

不要無意傷害孩子對你的依戀

做媽媽的都有這樣的感受:每天早上離開家去上班時,孩子好像早就知道媽媽要離開似的,不停纏着或抓着媽媽。爲了不讓孩子哭鬧,媽媽總是想用欺騙的方式,悄悄離開孩子,一邊是保姆或者奶奶、外婆的哄騙,一邊是媽媽悄悄像做賊一樣溜出去,總以爲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哭鬧。其實這樣做,是最糟糕的。我們常常看見孩子在媽媽回來後,就一刻也不離開媽媽,生怕媽媽再次離開自己;即便媽媽一直在身邊,孩子也總是時不時回頭看看媽媽還在不在,注意力很難集中;或者看見媽媽回來後,故意大發脾氣,大聲哭鬧,好像在說“誰讓你騙人,不管寶寶的?”

孩子爲何會這樣呢?

這些孩子的行爲,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是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造成的。孩子的內心非常脆弱,他們在情感上非常依賴父母,這樣的依戀讓孩子明白自己是有人保護的有人依靠的,是安全的,溫暖的。當遇到危險,孩子會第一個去求救的人就是父母。若是孩子的這種依戀突然或者暫時消失了,如媽媽上班,暫時離開孩子,孩子必須和另外的“陌生人”在一起,那麼孩子的安全感就會遭到暫時的破壞,就會出現煩躁、發脾氣、哭鬧的行爲。

作爲家長該如何做呢?

首先,對孩子來說,他們對大人的行爲可能不理解,似懂非懂。即便這樣,父母也要和孩子進行交流。讓孩子能接受爸媽暫時離開的事實,讓孩子接受媽媽穿鞋、衣服,開門出去是去上班,即便孩子不知道什麼是上班,也應該讓孩子接受媽媽出去的事實,讓孩子知道媽媽還會回來的,回來照顧自己的。

其次,不管怎樣,都不要用欺騙的方式離開孩子。因爲孩子是有記憶的,你經常這樣悄悄離開孩子,孩子的意識裏總是覺得“媽媽會隨時離開”,媽媽總是欺騙寶寶。時間長了,孩子會神情緊張,產生焦慮,總是擔心媽媽離開,無意中增加了孩子的思想負擔,注意力很難集中。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習慣並接受你的暫時離開,雖然孩子會哭泣、會鬧騰,但是哭累了,就能和其他照顧者愉快在一起玩了。另外,作爲媽媽,看見孩子哭鬧,千萬要穩住自己的情緒,始終保持微笑和耐心。因爲媽媽的不良情緒因爲會傳染給孩子。

第三,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帶孩子與他人在一起玩耍,讓孩子獨立和小朋友在一起,最好是年齡相仿的孩子。但是要讓孩子知道媽媽就在附近,你放心玩吧。剛開始的時候,最好媽媽也在一起玩,等到孩子玩高興了,適應了,就可以離開一會。適度地給孩子創設一個交往的空間,分散他對媽媽依戀的注意力,促進孩子逐漸適應新環境、新人羣的能力。同時也減少並降低孩子的分離焦慮。

第四,多給孩子增加一些小遊戲。小遊戲可以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暫時忘卻分離痛苦。孩子的好奇心重,總讓他玩同樣的遊戲,提不起他的興趣,注意力自然集中不起來。所以媽媽們要爲孩子創造更多有趣、活潑的遊戲活動。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