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寶寶對媽媽的依戀需求

寶寶對媽媽的依戀需求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對媽媽的依戀需求

孩子的第一個心理髮展期是2歲以前,是依戀期。2歲以前,孩子與母親的關係非常重要,要形成一種親密依戀,不僅孩子需要依戀你,你也要依戀孩子。這種依戀幫助孩子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與人親密的能力和對自我的滿足感。孩子願意在你背上、懷裏睡覺,很可能的原因是親密欲求沒有滿足而出現的過度補償。

什麼時候纔要考慮心理要求的東西呢?一般一歲半的時候可以嘗試引出一點規則,但要以鼓勵爲主,做不到父母也不要堅持。2歲以後鼓勵孩子走出對母親的依戀是可取的,在與母親分離的過程中,孩子會體驗到敵意、破壞、生氣與憤怒等負面情緒,幫助孩子認清、識別與有節制地表達這些情緒,而不要過於嚴厲而壓抑了這些情緒,使孩子失去自我管理的能力。當然,那個時候母親過於依戀孩子或者替代太多可能導致孩子性格依賴和心理幼稚。

依戀期每個孩子如果得不到親密的滿足,心理學會假定孩子的心理結構會受到重大影響,這個影響主要來自他與媽媽的依戀關係,2歲以後孩子會發展更多的關係,比如和爸爸的關係或者是帶養阿姨間的關係,如果在2歲前阿姨帶他,形成的依戀是一種不太確定的、安全感不高的親密關係,這種關係來源於阿姨永遠不會像母親那麼全然地接納孩子,她內心更多是責任和關照,不是發自內心的那種所屬感,她沒有,孩子也不會有。我主張一定要母親親自養育2歲前的孩子,孩子身心成長會順利一些。有的媽媽說孩子非常認人,除了媽媽誰都不要,這是很正常的,千萬不要生氣和批評孩子,因爲那個時候的孩子是試圖和媽媽形成一個共生的關係狀態,任何外人,包括爸爸都是對這個關係的妨礙。心理學認爲這是一種2~5歲兒童的“俄狄浦斯”情結,孩子無意識地希望獨佔母親。當然,這樣的理論也可能表達了成年男人因爲寶貝出生而失去妻子關照的一種無意識憤怒。

5歲前後是孩子的分離期,就是孩子開始把興趣從家庭轉向了社會、幼兒園。在5歲以前送他去幼兒園基本上是“殺”了他,但是5歲以後孩子會主動說“我要去幼兒園”,因爲他的興趣慢慢轉向了外部的世界,他開始去認識更多的朋友,包括和老師接觸。一個首要的表現就是開始喜歡爸爸甚於喜歡媽媽,認爲爸爸更好玩兒,這是一種普遍的兒童心理,媽媽有很多規則和麻煩,總要自己這樣那樣,只有爸爸只跟自己玩兒。考慮到這一點,孩子2歲後,父親要進入孩子的內心成爲重要的人,就必須討好太太,跟孩子玩,不要對太太厲害,也不要教育孩子。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教育孩子,等孩子跟你很鐵、很哥們,你教育他引導他就會很自然很見效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