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有依戀物怎麼辦

孩子有依戀物怎麼辦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依戀物?依戀物對孩子來說,到底有多重要?關於孩子的依戀物,我們做錯了多少?關於孩子的依戀物,父母需要做些什麼呢?

上個週末,小區業主羣裏,有個媽媽心急火燎地發佈尋物啓事——她家女兒的布偶小熊丟了!

“這個小熊玩偶是她一出生就得到的禮物,陪了她兩三年了,她每天必須抱着才睡得着覺,這會兒,她正哭的撕心裂肺呢。各位鄰居,如果有誰撿到了,請務必聯繫我,一定酬謝!”

此言一出,羣裏的熱心鄰居們紛紛出言獻策:

“趕緊哄一鬨她!”

“這個小熊我見過,xx商場有賣的,找不到就再去買個一樣的!”

“找不到就算了吧,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羣裏發言的人一多,氣氛頓時活躍,大家趁勢聊開了。

“這孩子一看就是長大了會過日子的孩子,丟了東西知道心疼。”

“不能太慣着孩子,自己的東西自己要保管好,乾脆別找了,就當給她一個教訓,下次她自然不會把東西亂丟了。”

“總有些東西是要失去的,趁機培養一下受挫能力也好。”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聊的熱火朝天。

而作爲話題的開啓者,那位尋找玩具的媽媽卻沒回復一句,過了幾個小時,她才說:“小熊找到了,謝謝各位,打擾了!”

隔了一會兒,她又回了一句:“其實這個小熊不是普通的玩具,它是孩子的依戀物,不能等閒對待。”

什麼是依戀物?

就是小孩子在衆多玩具中獨獨喜歡的那一個,無論吃飯睡覺,還是外出旅行,都一定要帶上,哪怕又髒又破都不捨得丟掉的那一個。

這個依戀物,有的孩子有,有的孩子可能沒有。

孩子有依戀物怎麼辦

依戀物多種多樣。

大多孩子的依戀物可能是一個毛絨玩具,一個小毛巾,但也有的孩子的依戀物可能是,枕巾,浴巾,小書包,媽媽的衣服,自己的大拇指,被子的邊角,袖口的邊邊……等等等等。有的依戀物甚至還有自己獨特的名字:毛毛、摸摸、角角被……

依戀物對孩子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胡萍在《善解童貞》中說:

“依戀物對於孩子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玩具、一塊毛巾,而是他們適應這個新世界、新環境的情感柺杖。

當孩子對環境的適應感覺心力不濟的時候,會依靠依戀物來幫助自己適應新的環境,調整自己的情緒,穩定自己的心境。”

我們也可以理解爲,依戀物其實是媽媽的替代品,孩子能從中找到安全感。

對孩子來說,成長的過程是與父母分離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是十分艱辛的。依戀物能幫助孩子渡過這個艱難的時期。

有些人對依戀物是有誤解的。

有些大人覺得,孩子總需要依戀物陪伴,是安全感不足的表現。

事實卻恰恰相反,孩子有依戀物說明他正在構建安全感。

在離乳、分牀、進入幼兒園等“重大時刻”,依戀物能夠減輕內在的焦慮感,給予孩子精神撫慰,幫助孩子更好更快的走向獨立。

還有些大人認爲孩子依賴依戀物,將來會發展成心理問題,甚至有人將幼兒的依戀物和青春期的戀物癖混爲一談。

這是錯誤的看法,孩子依賴依戀物是完全正常的健康的行爲。

幼兒的依戀物與戀物癖並沒有相同之處。

戀物癖指在強烈的性慾望與性興奮的驅使下,反覆收集異性使用的物品。

戀物癖是爲了獲得性滿足,而依戀物是情感替代,兩者區別明顯,不應混淆。(這裏需要解釋的是,青春期的戀物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性教育不到位,心理髮展受挫造成的,錯不在孩子本身。家長應及早發現,及早介入心理治療。)

強行戒斷依戀物會引發其他“毛病“。

正因爲一些大人對依戀物有誤解,所以,時有強行把依戀物與孩子剝離的事情發生。孩子的“情感寄託”不會因爲一個依戀物消失而消失。

當孩子的依戀物被丟棄,他可能會發展出另一個依戀物,又或者是另一個行爲來替代。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曾寫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個小女孩,從小特別喜歡吸吮裹在拇指上的一塊破羊毛布。媽媽在小女孩3歲的時候,強行拿走了這塊布,導致小女孩雖然不吸吮拇指了,卻在睡覺前強迫性咬指甲,常常把手指咬的鮮血淋淋。

孩子的正常依戀行爲是不會影響到心理髮展的,反而強行戒除依戀物,一旦處理不當,不僅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反而會加重孩子的焦慮,給孩子的成長留下不可磨滅的心理陰影。

等孩子準備好了,自己會放棄依戀物。

等孩子準備好了,能夠獨立面對生活中的困境了,他自己會主動放棄依戀物的。

動畫片《小烏龜富蘭克林》中的小烏龜富蘭克林也有一個依戀物,是一條又舊又破的小毯子,可妹妹也喜歡這條小毯子,富蘭克林想了想,說:“我已經用不到它了,可以把它送給妹妹了。”於是主動放棄了小毯子。

對富蘭克林來說,他邁出了成長中十分有意義的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人一直到成年仍然需要依戀物陪伴。

“洪荒少女”傅園慧就是一個例子。傅園慧的“摸摸”一直到現在還在陪伴她,掛在身上,幾乎不離身。

有人因此質疑,這樣的行爲是不是太幼稚了?這是不是傅園慧被溺愛的證明?

傅園慧在游泳上取得無數傲人的成績,性格又十分開朗樂觀,並沒有什麼地方能證明“摸摸”讓她幼稚。只要依戀物不影響他人或者自己的生活,都是需要被善待的。

幫孩子戒除依戀物,愛是良方。

如果孩子對依戀物的過於依賴,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父母則需要幫助孩子減少對依戀物的依戀。

依戀物本就是父母的愛的替代品,如果想讓孩子戒除,不如用愛來替換。

多擁抱和親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是最好的辦法。沒有什麼比豐盛的愛更能治癒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