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保健 > 做四維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四維彩超報告單怎麼看?

做四維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四維彩超報告單怎麼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四維彩超提供了包括腹部、血管、小器官、產科、婦科、胎兒彩超圖泌尿科、新生兒和兒科等多領域的多方面的應用。其結果是:能夠顯示您未出生的寶寶的實時動態活動圖像,或者其它人體內臟器官的實時活動圖像。

做四維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四維彩超報告單怎麼看?

做四維的注意事項

1、一般來說,如果是懷單胎,孕22-28周是照四維彩超的最佳時間,若是懷雙胞胎,孕20-22周纔是照四維彩超的最佳時間。

2、做四維彩超建議提前預約,如果是三甲醫院,當天去的話可能會要等很久或是做不成要推幾天做。

3、做四維彩超跟普通B超不一樣,四維彩超是不需要憋尿的,也不需要空腹。只需要按照醫生囑咐的時間按時去醫院檢查就行。

4、四維彩超的檢查時間會有點長,大概有半個小時左右。因爲醫生會花大量的時間仔細看胎兒是否有肢體缺陷等。

5、四維彩超檢查也被稱爲“大排畸”檢查。換言之,就是可以大範圍的判斷胎兒是否有缺陷。當然,由於胎兒發育過程還沒有完,並且現有的機器設備不能非常清晰的看清楚胎兒所有的肢體器官,所以,超聲診斷符合率不能達100%。

6、胎兒的某些部位不在超聲檢查範圍內,例如,耳朵、性別、生殖器及顎弓。

7、四維彩超中胎兒四肢的檢查,不包括指骨、趾骨的數目。

8、爲了避免做彩超時寶寶的位置不好而照不到臉部細節,所以孕媽做排畸前應多動動散散步,這樣有利於寶寶的胎位達到最佳位置。

9、如果寶寶在做四維彩超時懶懶的一動不動,可以在做彩超排畸檢查時適當的吃幾塊巧克力,這樣可以讓寶寶多動動,有利於順利檢查。

10、孕婦拍四維彩超時不要一昧只追求拍照效果使檢查時間加長,達到健康檢查效果即可。長時間的超聲波檢查會對胎兒的眼睛發育產生不良影響,這樣小寶寶出生後,白內障的發病可能性就會增加。

四維彩超報告單怎麼看

1、胎兒系統篩查

胎盤分級:鈣化一項報告單上分爲3級。1級爲胎盤成熟的早期階段,回聲均勻,在孕30-32周可見到此種變化;2級表示胎盤接近成熟;3級提示胎盤已經成熟。越接近足月,胎盤越成熟,即表示胎兒的肺越成熟,只有肺成熟後,胎兒出生後才能存活。

2、胎兒生長指標

[羊水深度]

3-7cm之間爲正常,超過7cm提示羊水過多,少於3cm則提示羊水過少。羊水過多或羊水過少都是異常的。

[羊水指數]

以孕婦的臍部爲中心,分上、下、左、右4個區域,將4個區域的羊水深度相加,就得到羊水指數。孕晚期羊水指數的正常值是8-18(24)cm。

[雙頂徑]

是估計胎齡及胎兒成熟度的指標,一般來說妊娠28周(7個月)時雙頂徑約爲7.0cm,孕32周(8個月)時約爲8.0cm,每月平均增長約0.2cm爲正常,到足月時應達到9.3cm或者以上。通過雙頂徑還可以測算胎兒的體重,正常胎兒的體重應當在3千克左右。

[頭圍]

測量的是胎兒環頭一週的長度,可以評估胎兒頭部的大小,從而預測胎兒的發育狀況,並幫助選擇最佳分娩方式。懷孕24-28周胎兒的頭圍參考值在220-258mm左右。

[腹圍]

也稱腹部周長,測量的是胎兒腹部一週的長度。用於和腹部前後徑(APTD)和腹部橫徑(TTD)一起來推測胎兒的發育。

[ 股骨長]

胎兒大腿骨長度,正常值與相應的懷孕月份的雙頂徑值差2-3cm。

[肱骨長]

上腕骨的長軸,用於推斷孕中、晚期的妊娠週數。

[小腦橫徑]

就是小腦水平的長度,用來測定正確的孕周。妊娠16-40周的正常胎兒小腦橫徑值爲(僅供參考):20周:2.16±0.16cm;25周:2.85±0.17cm;30周:3.86±0.34cm;35周:4.29±0.26cm;40周:4.87±0.42cm。

[側腦室]

胎兒側腦室寬度正常值在10mm以下,若超過10mm,才能被稱爲側腦室增寬,若超過15mm則懷疑是腦積水,需要進一步超聲檢查看胎兒是否伴有脊柱裂。若無則不用擔心,胎兒後期會自行吸收。

[後顱窩池]

正常情況下,顱後窩的最大深度不超過10mm,>5mm則爲顱後窩積液。胎兒顱後窩寬度在32周之前隨孕周增加而增寬,33周之後隨孕周的增加而縮窄。首次發現有顱後窩積液是在22周,最遲爲41周,平均31±4周。顱後窩積液以孕29-32周最多見,積液量最多也是在29-32周。

當顱後窩積液≥8mm,應該每2-3周複查一次;若後顱窩池增寬>10mm,則應該高度警惕,應去產前診斷門診和遺傳優生門診詳細諮詢,同時還要檢查有無其他合併畸形。必要時進行胎兒染色體檢查,因爲顱後窩檢查是染色體異常的標誌物檢查;如果後顱池寬度>14mm或超聲檢查有畸形者,必須做胎兒的染色體檢查。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