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出生疾病 > 如何預防冬季幼兒疾病

如何預防冬季幼兒疾病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次到了這個時候,許多疾病就虎視眈眈,趁機攻擊抵抗力差的寶寶,冬季幼兒最容易得到哪些疾病呢?爸比媽咪該如何預防及居家照護?跟着我們從呼吸道、腸胃道以及皮膚3面向一起擊退冬季幼兒病吧!

如何預防冬季幼兒疾病
冬季好發流行疾病

冬季是許多幼兒疾病的好發流行期,一方面氣溫與溼度的改變,早晚溫差變化大,且冬季的低溫利於病毒的繁衍與擴散。另一方面,寶寶的免疫力較差,尤其是6 個月左右的寶寶來自媽咪的抗體逐漸消失,而自我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全,在此交叉時間更易感染疾病。

呼吸道疾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特定的流感病毒傳染,可分爲A 、B 、C 三型,醫師指出,A 型流感病毒症狀最嚴重,除了感染人類之外,也可以感染豬、馬及禽類;B 型流感病毒症狀較輕微,主要侵犯兒童;C 型流感病毒及少發生在人身上。

發作症狀

流感病毒主要爲呼吸道感染,帶有病毒的飛沫進入呼吸道,在鼻咽部經過1 ~3 天的潛伏期,破壞呼吸道表皮細胞。與一般感冒不同之處在於流感症狀爲急性發作,伴隨高燒、嚴重咳嗽、頭痛、肌肉痠痛、倦怠及全身無力等極度不適,這些嚴重的全身性症狀,影響寶寶正常生活運作。中山醫院小兒科主任張敬文指出,同樣的流感倘若發作在爸比媽咪身上,其抵抗力較佳,症狀時間較短,約5 ~10 天;寶寶抵抗力差,約10 ~14 天才能逐漸康復。

治療方式

流行感冒主要是以症狀治療,也就是針對發燒給予退燒藥、咳嗽給予止咳藥等。但預防勝於治療,每當流感季節來臨都會爆發大流行,醫師建議接種流感疫苗來預防。流感疫苗是由死病毒製成的不活化疫苗,因此不會因接種流感疫苗而得到流感,請爸比媽咪放心。

‧預防接種

第一次施打流感疫苗的兒童需隔月接種第2劑,以加強防護力,之後每年追加一劑即可。3 歲以下的寶寶施打0.25cc ,3 歲以上的兒童與成人相同爲0.5cc 的劑量。接種後至少需2周的時間以產生保護力,保護期可持續約一年。張敬文醫師表示,因每年流行的病毒株可能不同,臺灣的疾病管理局定期在全臺的北中南各地,從病患咽喉採集樣本,監測流感病毒的流行及變異,再培養菌株,其正確率可高達85%。

今年的流感疫苗已於10 月1 日開始施打,張敬文醫師建議及早完成接種,以因應每年農曆春節前後及1 ~3 月的流感流行期。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需視當年使用的疫苗株是否與實際流行的病毒株型別相符,以及接種對象的年齡或身體狀況而異,平均約爲30 ~80 %的保護力。

並非所有寶寶都合適以接種疫苗來預防流感,醫師提醒具有以下情形者,須主動告知,以便醫師評估判斷: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成份有嚴重過敏者;6 個月以下及體重過輕、早產兒;過去注射流感疫苗曾發生嚴重副作用者;發燒或及急性疾病患者。

接種疫苗後有極低的可能性發生立即性過敏反應,嚴重時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爲了立即進行醫療處置,醫師建議接種疫苗後應觀察至少30 分鐘,無不適之後再離開。回家後也應持續注意寶寶是否連續發燒超過48 小時、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等異常狀況,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告知醫師相關症狀、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爲診斷參考。

即便完成疫苗接種後,可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機率,但仍可能罹患其他非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並非猶如穿了防護衣完全不會得流感,醫師呼籲爸比媽咪仍注意寶寶的個人衛生保健及預防措施,維護身體健康。

急性細支氣管炎

細支氣管炎是幼兒常見的疾病,整個呼吸道均受到侵犯,特別是肺部的細支氣管。醫師表示,臨牀上診斷以2 歲以下的寶寶爲主,尤其是6 個星期~1 歲的嬰兒,因細支氣管較細小,故最易罹患。

細支氣管炎的病毒爲飛沫傳染,感染病毒的黏液分泌物經由咳嗽或打噴嚏傳至寶寶臉部,經由接觸再傳至鼻或眼睛。家中患有感冒的大寶寶、爸比媽咪或家中其他成員得到感冒或輕微不適,均可能傳染給幼兒。

發作症狀

潛伏期約4 ~6 天的細支氣管炎通常一開始呈現感冒症狀,如咳嗽、流鼻水、鼻塞及微燒的感冒症狀後,經過2 ~4 天,病毒傳播至細支氣管,造成刺激及呼吸道的阻塞,進一步咳嗽加重及呼吸也會發出「咻咻」喘鳴聲,有些幼兒會如氣喘發作的呼吸急促與困難。發燒多半仍然存在,有時亦會消失。

當時間拖久,大多數的幼兒胃口不振、睡眠不安,容易在半夜醒來。經過3 ~5 天,通常喘鳴聲改善,但病情仍然拖拖拉拉持續一段時間,鼻塞與咳嗽將持續1 ~2 周。張敬文醫師指出,若有氣喘家族史、過敏體質,又反覆感染細支氣管炎的寶寶,約3 成左右的機率誘發氣喘發作,爸比媽咪應多注意。

張敬文醫師指出,細支氣管發炎的寶寶另有一個特殊病徵爲胸骨及肋骨下方凹陷,因細支氣管的管壁水腫,管徑變小,又增生分泌物,阻礙空氣進出,寶寶必須很用力呼吸才能吸收足夠的氧氣,因此胸骨及肋骨下方便凹陷。倘若細支氣管阻塞時間過久,易缺氧,當爸比媽咪發現寶寶的臉色發紫,應儘速送醫,以免呼吸衰竭。

治療方式

症狀輕微的寶寶只需門診治療即可,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服用化痰藥物來舒緩不適。倘若病況嚴重,如寶寶的呼吸1 分鐘超過40 下且食不下咽,則需要住院。張敬文醫師建議使用氧氣帳來降低生病的不適感。處於氧氣濃度稍高的氧氣帳之中,寶寶不再感到呼吸困難;因進食困難,可以吊點滴方式補充營養與水分。一般寶寶愈後恢復均良好,但早產兒、免疫力不全、罹患心臟病、神經疾患者,在治療上就需多費心。

醫師提醒,幼兒得到細支氣管炎,並不須絕對限制幼兒的活動,大多數的幼兒均能根據本身的舒適性來調整其活動力。當幼兒沒有發燒、飲食正常、精神充足之際,可以繼續參加一般性的活動或繼續托兒管理,輕微的咳嗽及流鼻水是不要緊的!

特殊居家護理拍痰

細支氣管發炎的寶寶在家可搭配拍痰動作,寶寶的痰較不會卡在呼吸道,是舒緩寶寶不適的方法。首先將寶寶置於爸比媽咪的大腿上,讓寶寶的頭朝向下、屁股擡高或是趴在牀上,並在臀部下襬放枕頭。爸比媽咪以拱起的手掌輕拍寶寶的肩胛骨下方兩側。張敬文醫師提醒,進食前1 小時或後2 小時的空腹狀態才能進行拍痰,以免吐奶,每次拍打約10~15 分鐘即可。

‧病狀輕微者無須住院

細支氣管炎的寶寶因咳嗽、流鼻水、呼吸急促等不適而生氣、哭鬧,在一旁的爸比媽咪就很擔心。醫師表示,大多數的幼兒感染細支氣管炎不需要住院,但許多爸比媽咪不放心就一味地要求住院,倘若病狀輕微,根本無須住院。爸比媽咪應聽從醫師建議來選擇住院與否,以免浪費醫療資源。

肺炎

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常見包含病毒、細菌性及黴漿菌3 種,造成感染以病毒性較常見,呼吸道融合病毒及副流行感冒病毒是2 歲以下兒童肺炎常見原因。

發作症狀

感冒與肺炎是一體兩面,可以具有相同的症狀,如咳嗽、流鼻水,但肺炎較嚴重。有時候感冒病毒會進一步進入氣管及肺部,刺激氣管,造成肺炎,特別爲流感病毒感染,肺炎更爲嚴重。張敬文醫師提醒,當寶寶發生感冒症狀,但反覆39 度以上的高燒不退,且咳嗽愈發嚴重,就可能轉爲肺炎,應儘速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治療方式

給予肺炎寶寶止痛藥物以改善身體痠痛。止咳、化痰的藥水可抑制呼吸道刺激引發的咳嗽反應。抗組織胺及鼻去腫劑有助鼻通道的呼吸流暢。醫師表示,退燒是需要的,過多的衣服可脫掉,供給適當水份,配合溫水拭身,使體溫散熱,可防止熱性抽筋的發生。

醫師鼓勵在流行季節前,6 個月以上的寶寶接種流感病毒疫苗預防病毒型肺炎的發生;細菌性肺炎可接受肺炎鏈球菌疫苗預防注射,特別是具有氣喘、過敏及抵抗力較差的寶寶,採取事先預防,確保寶寶健康。

‧感冒變肺炎都是醫生的錯?

爸比媽咪可能都有此經驗,疑似感冒症狀的寶寶,經醫師診斷後,按時服用感冒藥,病情並未好轉,甚至愈發嚴重。再次複診時,醫師卻表示寶寶轉變爲肺炎,爸比媽咪就氣沖沖地質問醫師,爲什麼把我的小孩醫成肺炎?

醫師表示,這是病毒轉移的過程,一開始因感冒而支氣管黏膜受到破壞,隨着時間發展,病毒轉移至下呼吸道就成了肺炎。醫師必須依照當時的症狀判斷,也無法預測之後的發展。爸比媽咪必須耐心且細心的照顧寶寶。

另外,切記按時服用藥物,再進行復檢。勿讓寶寶吃了一天的藥物,認爲病情尚未好轉,就急忙帶着寶寶求助於另一位醫師,反而可能延誤病情。

‧給我特效藥其餘免談?

上次寶寶生病,吃了抗生素,馬上改善病狀,爸比媽咪就誤以爲這是特效藥,要求醫師再度給予抗生素,寶寶就能立即恢復健康。張敬文醫師表示,倘若醫師診斷爲病毒感染,以症狀治療即可,當症狀消除就可停藥,無須服用抗生素;抗生素是針對於細菌感染,纔有其療效,而且必須完成治療,才能停藥,否則細菌尚未消滅完全,容易復發。

呼吸道疾病居家照顧

呼吸道疾病以口鼻與飛沫傳染爲主,故其居家照顧與預防方式大同小異。最重要的是在流行時期避免涉足公共場所。公共場所的病毒較多,最好避免帶寶寶到人多擁擠的密閉空間,如百貨公司、遊樂園等,以免增加傳染風險。

學校、育嬰中心及家庭是傳染來源,家中若有大小寶寶上幼稚園,常容易帶着病菌回家,倘若大寶寶不舒服,應暫時避免兩人的互動,以免交叉感染。罹患呼吸道疾病的爸比媽咪,應避免與寶寶親密接觸,配戴棉質口罩,防止鼻、眼分泌物的接觸,以防感染寶寶。爸比媽咪不要怕麻煩,做好日常的預防工作什於之後的疾病照顧喔!

勤洗手+嗽口

醫師提醒,爸比媽咪和寶寶都要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機率,尤其是爸比媽咪接觸感染疾病的寶寶的前後以及餵食之前,更應洗手。

呼吸道疾病透過飛沫傳染,張敬文醫師建議,除了洗手之外,養成經常使用清水漱口的習慣,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只要多花幾分鐘,就可以多一層保護喔!

補充水分與營養

罹患呼吸道疾病的寶寶,多半伴隨着發燒,其水分流失較多,應隨時補充溫開水、多休息使身體舒服。張敬文醫師建議,2、3歲以上的寶寶可飲用市售運動飲料來補充電解質,但必須以加水以1:1的比例稀釋,或是以藥局販售的寶寶專用電解質水更爲適合與方便。胃口不振或吸吮困難的寶寶仍需進食,醫師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流質食物,如粥、奶類來補充營養與維持體力。

腸胃道疾病

輪狀病毒腸胃炎

輪狀病毒又稱爲冬天病毒,是造成兒童急性腸胃炎最主要的原因。主要經由糞口傳染、呼吸道及飛沬傳染。輪狀病毒好發冬季,但在熱帶國家及臺灣,一年四季中皆可發現輪狀病毒感染的案例。

發作症狀

輪狀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約1 ~3 天,主要症狀是發燒、嘔吐及腹瀉,頻繁的水瀉,一天可能高達10 次以上,多在1 、2 天后減輕,但腹瀉通常會持續3 ~8 天。張敬文醫師表示,「發燒、嘔吐、腹瀉」此爲輪狀病毒腸胃炎的三部曲。有些伴隨着上呼吸道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不平衡,甚至引起神經症狀。

爸比媽咪有所疑問:寶寶拉肚子究竟是吃壞肚子還是感染輪狀病毒?一開始爸比媽咪以爲寶寶拉肚子會自行痊癒,就忽略病情的嚴重性,但腹瀉持情形持續幾天仍無改善,就要就醫治療。醫師指出,通常吃壞肚子是吃入不潔食物,在4 ~6 小時會將不潔食物排出,症狀因此紓緩。但是輪狀病毒的腹瀉情況則會持續多天,爸比媽咪應注意!

通常年紀較大的寶寶及成人感染輪狀病毒的機會較大。3 個月以下的嬰兒感染輪狀病毒大多無症狀,可能是因媽咪抗體及母乳保護。3 個月~2 歲寶寶的症狀最嚴重,但亦可發生在2 歲以上。

治療方式

目前輪狀病毒腸胃炎並沒有特效藥,主要以支持性治療法,拉肚子最怕寶寶體內的鈉、鉀電解質不平衡,爲避免寶寶脫水,張敬文醫師建議以電解水補充水分,可以代替打點滴;但較嚴重病例,則須住院給予靜注葡萄糖電解質輸液。

腹瀉幼兒因腸黏膜細胞受損,腸內雙糖消失,腸道吸收功能失調,寶寶宜暫時禁服牛奶或含乳糖食品。但可繼續餵食母乳,母奶中的乳黏素可提供對抗輪狀病毒感染的症狀。

嚴重嘔吐幼童,禁食期間不宜太長,儘快正常飲食有助病毒性腸胃炎恢復,給予寶寶清淡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麥粉、麪包以及水果與蔬菜。在腹瀉的過程中,儘早重新餵食有助腸細胞的再生,並可縮短腹瀉的病程。

預防輪狀病毒的最好方法就是接種疫苗,目前輪狀病毒疫苗分爲兩類──口服2劑與口服3劑,分別於2、4、6個月大時施打,張敬文醫師表示,保護效果可達約50~70%,保護力長達9年。

居家照顧

輪狀病毒藉由糞口傳播,往往一人感染,全家遭殃,爸比媽咪也會感染輪狀病毒,只是症狀輕微,因此很容易被忽略。預防輪狀病毒的第一步就是爸比媽咪和寶寶一起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爸比媽咪幫寶寶換尿布後,雙手更要用肥皂徹底清潔,杜絕輪狀病毒的侵襲。

處於口腔期的寶寶喜歡拿了東西就往嘴巴里塞,並將手指放入口中,爸比媽咪應注意居家環境清潔。輪狀病毒的傳染力很強,病寶寶玩過的玩具可能附着其上,清洗與消毒寶寶玩具,避免將病毒入口造成感染才能避免感染。

皮膚疾病

冬季溼疹

寶寶柔嫩的肌膚原本就較脆弱,肌膚功能穩定性較差,抵禦外界侵害的抵抗能力也較弱。加上氣溫驟降,寒風呼呼地吹,帶走肌膚表面的水分,原本白裏透紅的肌膚易顯乾燥,容易產生脫屑、泛紅、發炎、發癢等問題。

溼疹是泛指皮膚髮炎的現象,包含冬季溼疹、夏季溼疹、脂漏性皮膚炎等。正常肌膚的皮脂腺會分泌適當油脂,使皮膚角質保有正常含水量,保護寶寶的肌膚,倘若長期處於乾冷環境下,新陳代謝相對減少,皮脂腺與汗腺分泌少,肌膚水分易流失,出現粗糙、裂紋或脫屑情況,就會引發冬季溼疹。

發作症狀

冬季溼疹的肌膚表面呈現潮紅、紅色斑塊、突起的小疹子以及脫屑狀況,也就是角質代謝異常或過快,產生皮屑。

治療方式

弱效類固醇藥膏與保溼乳液是冬季溼疹的治療方式。許多媽咪看到寶寶有脫屑狀況就猛搽乳液,醫師提醒,脫屑的肌膚表示角質異常,只搽乳液是無法發揮功效!對於疾病的治療建議以弱效類固醇藥膏爲主,每天塗抹兩次,等待藥膏充分吸收之後,約10分鐘,再上一層乳液來保溼。一週後皮膚髮炎症狀舒緩,再以保溼乳液作維持與保養。

溼疹是因過度敏感引起,使用類固醇能降低免疫反應以達平衡狀態。類固醇藥膏分爲7等級,針對寶寶的年齡、發作部位、疾病類別而選擇。若爸比媽咪隨意至藥局購買藥膏來塗抹,企圖自行處理寶寶的肌膚問題,可能因類固醇藥膏的級數不適,造成皮膚變薄、血管增生、毛囊炎,感染念珠菌、黴菌等副作用。醫師建議,倘若寶寶無合併其他狀況,單純只有皮膚問題,應求助於皮膚科醫師,經由專業判斷,使用合適劑量,才能得到正確治療。

居家照顧

保溼乳液是冬季肌膚保養非常重要的角色。醫師提醒,選用無色素、無香料的乳液才能真正保護與預防寶寶細緻的肌膚。市售乳液均含有香料,易刺激寶寶肌膚,但媽咪很容易以自己的喜愛來挑選,這是不正確的!可至醫療院所如醫院或藥局,選購安全成分的乳液。

冬季洗熱水澡,最舒服了?醫師提醒,過燙的熱水可能刺激肌膚,水溫勿超過40 度,泡澡時間也避免超過10 分鐘。爸比媽咪可選擇弱酸性、不含介面活性劑較強或寶寶專用的無色素、香精的沐浴乳來溫和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的皁類。洗澡後的5 分鐘內,馬上塗抹適量乳液,才能立即鎖住水分,減緩肌膚過度乾燥情形。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體質就是過敏性體質,包含氣喘、過敏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花粉症、過敏性結膜炎等。醫師表示,具有異位性體質的寶寶約60% 在1 歲前發作,30% 在1 ~2 歲前發作。

肌膚屏障是抵抗外在環境的重要防線,但異位性皮膚炎寶寶的肌膚屏障天生就有缺損,只要外在環境有任何風吹草動,包含溫度、溼度、味道等,就會引發體內的過敏反應。醫師表示,可透過抽血檢驗免疫球蛋白或食物過敏原來檢測寶寶的過敏原。

發作症狀

異位性皮膚炎有其特殊診斷標準,必須符合下列3 項或3 項以上敘述:皮膚搔癢;典型的皮膚症狀以及位置,如嬰幼兒大多在臉部及身體伸側;一般指超過6 個月以上的慢性持續性或反覆發作性皮膚炎;個人或家族成員有異位性體質,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乾草熱、或異位性皮膚炎等。

治療方式

異位性皮膚炎寶寶會遇到癢與抓的循環,感覺皮膚癢癢的,就用手去抓,抓了就又更癢,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醫師會先控制癢的情形,使用口服抗組織胺藥物來止癢,再使用寶寶專用的類固醇藥膏,治療肌膚問題。

含有神經醯胺的乳液,其保溼效果佳,可補充受損的皮膚屏障成分。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寶寶需要全身擦試乳液,不僅只有患部,因研究報告指出這樣的寶寶是所有肌膚都有缺損,當症狀消失後,仍須乳液繼續保溼,多做一層防護,避免外來刺激。

居家照顧

除了基本的清潔與乳液保養之外,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需要從日常生活多方面多注意:爸比媽咪應注意一般常見的食物過敏原如牛奶、蛋、花生等;使用具防蟎效果的傢俱如窗簾、地毯、寢具等傢俱,減少接觸塵蟎機會;家中飼養的寵物也是引發過敏的來源;貼身衣物儘量避免羊毛與尼龍等較粗糙的材質,選擇纖維較細緻材質,如棉質,不易刺激肌膚;爸比的二手菸或媽咪的香水味等都可能刺激寶寶的皮膚。

許多媽咪以爲凡士林是萬能的!皮膚屏障出現問題的異位性皮膚炎寶寶,應補充其屏障成分,而不只是擦上凡士林,雖然凡士林本身無色料與香料,可暫時使寶寶肌膚不幹燥,但是無法根本改善異位性皮膚炎問題。醫師提醒,使用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乳液,最後再上一層凡士林,才能發揮作用,並叮嚀爸比媽咪,勿使用多數爲礦物油成分的嬰兒油,因其保溼性不足,治療功效有限。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