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別讓你的標籤過度壓抑孩子內心

別讓你的標籤過度壓抑孩子內心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心理學家克勞特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要求一羣參加實驗者對慈善事業做出捐獻,然後根據他們是否有捐獻,分別說成是"慈善的人"和"不慈善的人"。

實驗結果表明那些被認定爲“慈善的人”後來在被再次要求捐獻的時候更樂意捐獻更多的東西,而那些被貼“不慈善”標籤的人是捐獻得更少的一類人。

這個結果表明,被貼好標籤的人,因爲受到了鼓勵與認可,所以會繼續保持甚至比之前還要做得更好。而被貼壞標籤的人就有點像“破罐子破摔”,他們會認爲反正已經很破了,還能糟糕到哪裏去,最壞的結果也就是不能用而已。

同理,一個孩子被我們貼上了一個不好的標籤也一樣會有“破罐破摔”效應,他也會想:“反正我做的太好也沒用,還不如就這樣,再差也不過如此”。

“標籤”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貼上的標籤,無論是“好”是“壞”,都會深埋於孩子的內心,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個性意識和自我評價,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籤”所喻示的方向發展,而兒童最容易受“標籤效應”的影響。

我們會發現,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身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標籤,有的是我們自已說的,有的是周圍人說的。例如,帶小孩出去的時候,孩子不愛喊人,父母可能就會說:“這孩子膽小害羞,不喜歡叫人等。”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是因爲膽小害羞,不喜歡叫人,而是面對陌生人有點暫時得不適應;又或者在孩子還沒來的及張口,父母就提前給他貼上了害羞,不愛叫人的標籤,所以孩子自然也就不做聲了。

別讓你的標籤過度壓抑孩子內心

提到給孩子貼標籤,我們很容易會想到孩子身上的那些不好的標籤,父母也知道給孩子貼壞的標籤不好。但對於乖巧,聽話,懂事、聰明這類詞,我們會本能地覺得應該多說,這類標籤能帶給孩子正確的心理暗示。

甚至我們會看到很多文章,引述美國心理學家的話:“人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按照標籤所標定的那樣去塑造自己。”然後就告訴家長:“你希望孩子具有怎樣的品行,就要給孩子貼上怎樣的標籤。”

然而,給孩子貼上好標籤,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很多父母聽到別人評價自己家的小孩乖巧懂事的時候都非常的高興,卻很少去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不知道孩子爲了做到大人所認可的“乖巧懂事”失去了什麼。如果可以任性被寵愛,哪個孩子願意在委屈中變得懂事?

鄰居家的女兒從小到大都是大家誇讚的對象,“乖巧,聽話,懂事,獨立,能幹,孝順等”這些詞用在她的身上一點都不爲過。可就是這麼優秀的一個女孩子,在結婚三年後離婚了,原因是爸媽給她挑的婆家對她存在不滿。

蔡康永曾經說過,爸爸媽媽對小孩來講,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想要他變成的人。

無論是好的標籤還是壞的標籤都要慎用,那些披着華麗外衣的好標籤,其實和笨、醜、淘氣、小氣、霸道、自私這些所謂的“壞標籤”一樣,都會阻礙一個人成爲真正的自己。

對於孩子,我們應少做評價,而多去肯定孩子的行爲,別讓你的標籤過度壓抑孩子內心,阻礙孩子成爲真正的自己。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