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兒科門急診常見的5個疫苗問題,家長鬚知!

兒科門急診常見的5個疫苗問題,家長鬚知!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被家裏的寵物抓傷要打狂犬疫苗嗎?

兒科門急診常見的5個疫苗問題,家長鬚知!

疫苗是經過人工減毒或者滅活的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謝產物,疫苗接種是控制傳染性疾病最有力的手段。

兒童疫苗接種前後會遇到很多與疾病和健康相關的急慢性問題,經常需要到兒科門急診諮詢。

一、被動物咬/抓傷後狂犬疫苗的接種問題

喜歡小動物、喜歡和小動物密切接觸是兒童的天性,但也增加了被咬傷、抓傷的意外傷害風險。因此,兒童家長和兒科醫生都需要提高對動物意外傷害的防範意識和處理技能,知曉狂犬疫苗接種的相關問題。

1.傷口如何處理?

被貓狗等動物咬傷、抓傷後,首先需要檢查咬傷、抓傷的局部,若發現有傷口,馬上就地及時對傷口進行清洗消毒處理,最好是在咬傷後幾分鐘內進行。

傷口處理流程爲:

①先用3%-5%肥皂水或0.1%新潔爾滅清洗後,再用清水充分洗滌。對較深的傷口,用注射器伸入傷口深部進行灌注清洗,儘量做到全面徹底清洗。

②然後再用75%乙醇消毒,繼而用濃碘酊塗擦。

③如果傷口出血不太多,不宜包紮、縫口,開放性傷口應儘可能暴露。

局部傷口處理越早越好,若損傷當時沒有發現,損傷後次日或者延遲3-4天才發現,也要在發現的第一時間給予儘可能徹底的局部處理,此時如果傷口已結痂,應將結痂去掉後進行同樣程序的徹底局部處理。

2.被什麼動物傷害後需要接種狂犬疫苗?

由於狂犬病的嚴重危害性,一旦發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疫苗接種十分重要。

即便是很輕的抓傷,即便是被看似健康的動物,但只要是被狗、貓、狐狸、狼、臭鼬、浣熊和吸血蝙蝠等哺乳類動物咬傷、抓傷後,有破損皮膚或粘膜被動物舔過,都必須儘快接種狂犬疫苗。

嚴重的咬傷、抓傷,除了及時注射狂犬疫苗外,必要時還要使用抗生素、精製破傷風抗毒素,以及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3.如何接種狂犬疫苗?有沒有禁忌症?

被貓狗等動物抓傷或咬傷了,在儘快局部處理傷口後需要立即就醫,一定要儘早、全程、足量接種狂犬疫苗,不能存在僥倖心理和省錢心理。

接種程序爲0、3、7、14、28 天各一個免疫劑量,0天是指24小時之內,兒童與成人用量相同。

孕婦被抓傷或咬傷也需要注射,抓傷或咬傷後注射狂犬疫苗無禁忌症。

4.狂犬疫苗接種後可能有哪些不良反應?

局部反應:少數兒童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硬結、瘙癢,甚至水腫、淋巴結腫大。

全身反應:精製狂犬病疫苗經純化,蛋白雜質極少,所以接種副反應罕見或輕微。

5.剛接種完,又被咬傷怎麼辦?

被動物咬傷、抓傷後,儘管完成了全程狂犬疫苗注射接種,機體也產生了抗狂犬病的抗體,但狂犬病抗體的免疫保護性維持時間較短,更不是終生免疫的。

如果再次咬傷距離前次疫苗注射在3-5個月內,需要再加強2針;

如果已超過6個月以上,需要再次全程注射接種狂犬疫苗。

6.被動物咬傷、抓傷後,患狂犬病的機率大嗎?

雖然被狗貓等動物傷害後要求全部都要儘快規範注射接種狂犬疫苗,但絕大多數狗貓等動物其實並不攜帶狂犬病病毒,也許只有不到1%的機率攜帶病毒,因此,在科學防控的同時不要恐慌。

在被狗貓等動物傷害後,要儘可能瞭解這個傷人動物隨後的生存狀況,如果存活超過5-10天,提示其咬人時唾液裏可能並不含有狂犬病病毒。

即便是被“發瘋”動物傷害後未注射狂犬疫苗,也不一定都會發生狂犬病。是否發生狂犬病,與咬人動物的種類,所含病毒株的毒力強弱,進入人體內的病毒量,受傷者的年齡、身體狀況、咬傷部位、傷勢輕重,以及咬傷後傷口局部處理情況等因素均存在直接關係。

二、 兒童出現了發熱咳嗽等急症,常規疫苗接種如何進行?

兒童出現了發熱、咳嗽、腹瀉等急症,原則上要推遲疫苗的接種,但是,被動物咬傷後需要注射的狂犬病疫苗不能推遲。

如果家長髮現兒童有急性病症,特別是發熱37.6℃以上者,或同時伴有其它明顯急性症狀,應暫緩接種疫苗,待兒童康復並經過一段時間調養後再接種。一般是臨牀表現消失、停藥7天后開始疫苗注射較爲安全。

此外,如果兒童處於某種慢性疾病的急性發病期或恢復期,均應推遲疫苗的接種,待兒童病情康復、過了急性發作期以後再接種。

三、常規疫苗接種的禁忌症有哪些?

1.一般禁忌症(又稱慎用症)

指在某種情況下可緩期接種,常見的情況有以下5種。

①兒童出現了發熱、咳嗽、腹瀉等急症,詳見上文。

②患有結核病、急性傳染病、腎炎、心臟病、溼疹及其他皮膚病者,不予接種卡介苗。

③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期間,發熱、腹瀉和急性傳染病期,忌服脊髓灰質炎疫苗。

④因百日咳菌苗偶可產生神經系統嚴重併發症,故本人及家庭成員患癲癇、神經系統疾病有抽搐史者,禁用百日咳菌苗。

⑤患有肝炎等傳染病或其他嚴重疾病者,在疾病的急性期不宜進行免疫接種。

2.絕對禁忌證

是指接種疫苗後,有可能造成接種不良反應的概率增加和不良反應加重或免疫損傷。如免疫功能不全(缺陷)者,不能接種減毒活疫苗,但可接種滅活疫苗。對雞蛋過敏者,不宜接種麻疹等以雞胚細胞培養的疫苗。

四、 疫苗接種前後,應當注意什麼?

1.兒童疫苗接種前,家長應確定好疫苗接種機構,要到國家認定的疫苗接種門診進行接種,一般是所在轄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以及婦幼保健機構。

2.應向接種人員如實提供兒童的健康狀況,特別注意兒童近期有無急性疾病、過敏體質、免疫功能不全、神經系統疾患等情形。

3.在新生兒接種疫苗前,家長需配合接種人員,做好新生兒健康狀況的問診和一般健康檢查,提供新生兒的健康狀況。

包括出生時是否爲足月順產、出生體重多少、新生兒出生評分情況、有無先天性出生缺陷、是否患有某種疾病等等,以便接種人員正確掌握疫苗接種的禁忌證,並決定是否接種疫苗。

4.兒童進行接種疫苗後,應在預防接種單位留觀至少30分鐘。

部分兒童在接種疫苗後會出現一些反應,如低熱、局部紅腫,同時可能伴有全身不適,如倦怠、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上述症狀一般持續1-2天即可消失,不需要任何處理。

5.兒童接種疫苗後出現上述反應,應該適當休息,多喝開水,注意保暖,防止繼發其他疾病。如果發生嚴重反應,及時就醫。

五、 疫苗接種後,可能出現的反應有哪些?

接種疫苗以後,由於個體原因,極少數人可能會發生過敏反應。監測數據表明,過敏性休克大多發生在接種後30分鐘內,發生過敏性休克後,如果不在醫務人員監護範圍之內就容易發生生命危險。如果監護人懷疑自己的兒童接種疫苗發生了異常反應,應該及時向接種人員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諮詢或報告。

下面這6類反應,與疫苗和兒童的基礎情況均有關。

1.卡介苗

接種後2周左右局部可出現紅腫浸潤,6-8周顯現OT試驗陽性,8-12周後結痂。若接種部位化膿形成小潰瘍,腋下淋巴結腫大,可局部處理以防感染擴散,但不可切開引流。

2.脊髓灰質炎三價混合疫苗

接種後有極少數嬰兒發生腹瀉,但大多數能自愈。

3.百日咳、白喉、破傷風類毒素混合製劑

接種後局部可出現紅腫、疼痛或伴低熱、疲倦等,偶見過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腫。若全身反應嚴重,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4.麻疹疫苗

接種後,局部一般無反應,少數人可在6-10日內產生輕微的麻疹,給予對症治療即可。

5.乙型肝炎病毒疫苗

接種後很少有不良反應,個別人可有發熱或局部輕痛,不必處理。

6.疫苗接種的偶合症反應

預防接種的偶合症嚴格地說可分爲偶合、誘發和加重原有疾病3種情況。誘發和加重則與預防接種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即不接種疫苗,可能就不會引起原有疾病的復發或加重。

①偶合是指受種者在接種時正處於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者前驅期,接種後偶合發病,它與預防接種無因果關係,純屬巧合,即不論接種與否,這種疾病都必將發生。

②誘發是指受種者有疫苗說明書規定的接種禁忌,在接種前受種者或者其監護人未如實提供受種者的健康狀況和接種禁忌等情況,接種後受種者原有疾病急性復發或影響生理過程。

③加重是指受種者原患有慢性疾病,在預防接種後立即引起加重或急性復發,經調查證實與預防接種有一定關係者。加重原有疾病實際上也是誘發的一種,不過臨牀症狀和體徵更加嚴重。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