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別亂給你家寶寶貼標籤,警惕“貼標籤效應”!

別亂給你家寶寶貼標籤,警惕“貼標籤效應”!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媽發現,當父母發現寶寶的行爲呈現一些明顯的特點時,經常會不自覺地給寶寶貼標籤:“我家寶寶兩歲,太好動了,感覺他一刻都停不下來似的,難道是多動症?我要不要帶他去看看醫生呀?”

“我家寶寶一歲半已經會說不少詞了,在家話可多了,一出門就死活不肯開口,這孩子怎麼這麼內向呢?”

別亂給你家寶寶貼標籤,警惕“貼標籤效應”!

這樣的求助、吐槽在寶寶樹圈子裏屢見不鮮,寶媽幾乎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這些家長的焦慮。然而,急着給寶寶貼標籤,對他們各方面的發展都是有害無益的。

寶寶的可塑性很強,切忌過早定型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很強的可塑性,俗話說:“貓三天,狗四天。”說的就是寶寶的行爲變化很快,年紀越小的寶寶,可塑性就越強。幾乎沒有寶寶在幼年時期就能對自己有着清晰的認識,所以,父母給他們貼上了諸如“好動”“內向”的標籤,只會讓寶寶過早地將自己定型,無形中否定了其他的發展可能。

媽媽經驗:我是二胎媽媽,老大十歲,我覺得圈子裏很多父母太焦慮了。我家老大小時候比較文靜,出門見到陌生人從不會主動接觸,但我們從來不因此說她。自從上了自己喜歡的幼兒園,越來越多地參加集體活動後,她如今和陌生人說話變得特別得體和自信。鄰居們現在還常說:“這孩子小時候和現在變化真大啊!”有了老大的例子,養老二時我們就更放鬆了。

貼標籤,容易扼殺寶寶的創造力

寶寶的創造力與生俱來,但又非常依賴於父母的發現和培養。父母在給寶寶貼標籤時,很多時候是在對他們做負面評價,而且通常會拿自己的寶寶和別的寶寶做比較,比如:“我家這個孩子,就是坐不住,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就不像你這樣。”這種評價會給寶寶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即便是那些看上去很正面的評價,比如“這孩子就是膽子大”,也很容易讓寶寶陷入比較的壓力之中。

媽媽經驗:壯壯從小就是個運動能力強的孩子,我們總是在不停地強調這個優點。直到有一次和鄰居小朋友們一起去玩兒童攀巖,其他小朋友都興奮地嘗試過了,只有壯壯躲在一邊,也不說話,我一再問他怎麼了,孩子居然哇地哭了,原來他有點害怕攀巖,但又怕被別人說成運動能力差的孩子。我在這一刻才發現,我們平時給孩子貼的標籤其實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不貼標籤,尊重寶寶的成長節奏

當父母急於給寶寶的某種行爲下結論時,往往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寶寶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爲?著有《怎樣培養行動能力強的孩子》一書的美國心理學家西恩?考威曾說這樣一段話,相信會給爸爸媽媽們帶來啓發:

“給孩子貼標籤或拿他和別人比較是很危險的,我們應該把每個孩子都看成是正在不斷進步的個體。其實他們的成長就像竹子一樣:在花園裏栽種下之後,四年間你辛辛苦苦地堅持給他澆水,他只長了幾釐米;可到了第五年,可能不經意之間他卻一下子竄高了將近一米。每個孩子的成熟速度也是不一樣的,作爲父母,一定要耐心,要給孩子們成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