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父母,還孩子成長的正常腳步吧

父母,還孩子成長的正常腳步吧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都盼望着孩子快高長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正是因爲他們着急的心理,讓孩子跟不上父母的腳步。從而引發了親子之間的不和。家長,你可以不那麼急嗎?

父母,還孩子成長的正常腳步吧

“急不可待”、“急於求成”、“急功近利”這類成語用在今天大多數家長身上是再合適不過的了。現代社會的快節奏,似乎也讓家長失去了等待的耐心。看到別人的孩子提前上學,也不顧自己的孩子是否具備了一定的心智和學習能力,也讓孩子提早上學;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管孩子有沒有能力接受,就給孩子報這個興趣班那個培訓班,結果孩子疲於奔命,弄不好,興趣沒培養出來,厭學情緒給牽出來了;看到孩子上課注意力無法集中,以爲孩子得了多動症;看到幾次考試沒考好,以爲孩子從此沒救了。

其實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曲折中前進的過程,在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可能是成長中必需出現的,比如青春期的心理,這個過程只有當孩子走過了這個階段,相應的成長問題纔會有所好轉;還有一些問題是成長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比如不自信,撒謊,網絡成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性格上的不良表現或是成績比較差等,這裏既有孩子的責任也是家長責任,因此這些問題的改善都不是一朝一夕之間發生的,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家長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與孩子一起成長,任何急躁與不耐心只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阻力。

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讀過臺灣作家張文亮寫的一首詩《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彿說: “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我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着汗,

喘着氣,往前爬……

真奇怪,

爲什麼上帝要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爲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

好吧!鬆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 原來夜裏的風這麼溫柔。

慢着!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

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我忽然想起來,

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假如你的孩子像一隻蝸牛一樣,蝸牛自有蝸牛的節奏。有些是生理上的限制,比如大腦發育不成熟,心智不成熟,有待於今後的發展。象農作物必然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成熟一樣,拔苗助長只能適得其反。比如孩子做事馬虎,作業粗心,人際溝通不暢,情緒多變,調皮搗蛋等等,這些都是成長中的正常現象,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豐富,技能的嫺熟,閱歷的積累會逐漸克服的,現在看來的小毛病也許過兩年就不成爲毛病了。而且,每個孩子都不同,孩子的成長有快慢,有些是大器晚成,有的要等到一定的時候才幡然醒悟,開始自覺主動地學習。人生是場馬拉鬆長跑,而不是百米衝刺。起點慢的不一定終點慢,接近勝利者的也許起點慢。所以,家長不要心急,不能早早給孩子蓋棺定論,有些,只能慢慢等待,用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

在這裏我也想推薦家長看看一對德國夫婦寫過一本書,書名叫做《孩子是到我們家來問路的客人》,書中將父母與子女關係描述爲客人與主人的關係,比描述爲朋友關係更加精彩。既然孩子是客人,客人是遲早要上路的。做主人的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讓客人在你的家裏過得愉快。客人始終都是要去屬於自己的目的地,那是他人生的歸途,而不是別人的目標,這種對孩子的心態就是尊重。

家長對孩子的尊重不是簡單地表現在對孩子講話客氣,不打罵孩子,或是讓孩子做出他自己的選擇,家長不干涉等等,而是表現在對一個生命的尊重,羅傑斯有句話最好地描述了這種尊重的感覺,“當看着日落時,我們不會想去控制日落,不會命令太陽右側的天空呈桔黃色,也不會命令雲朵的粉紅色更濃些,我們只能滿懷敬畏心情觀望而已。”在孩子身上有着巨大的成長潛力,這種成長潛力有着自己發展的規律與方向,作爲家長只有配合着這種成長力量,孩子才能夠將自己的潛力充分發揮。

巴西漫畫家毛利西奧對“好父親”的理解也值得我們借鑑。毛利西奧以系列漫畫莫妮卡聞名,他在全球已經售出了超過10億本漫畫書,2007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史無前例地任命莫妮卡爲形象大使。有趣的是,毛利西奧自己有10個孩子,他在很多場合都談到過,他的漫畫有很多都是他10個孩子的故事。有一記者曾問毛利西奧這樣的問題:“作爲10個孩子的父親,應該覺得承擔了很大責任吧,您覺得應該怎麼樣纔算一個好父親呢?”

毛利西奧回答:“和所有的父親一樣,我也希望孩子們能夠過得幸福。但是我想父親的責任是指導兒女們給自己規劃一條比較合適的人生道路,一條孩子自己能夠行走的,比較平坦的,正確的道路,能夠讓他們今後有自己家庭的小單元,並且能夠使自己的小單元穩定地走下去,這是最基本的。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扶持,在某些地方有意識地引導一下他們行走的方向,這樣孩子的人生會相對少一些波折。不過,父母要儘量避免干涉孩子的想法。雖然我認爲孩子就是我們自己的延伸,我很希望他們繼承我的事業,比如我有一個女兒在繪畫方面很有天分,我就覺得很欣慰。但是我也支持他們走自己想走的道路。我10個孩子裏面有6個孩子在參與我做的工作,不過這是他們自己根據興趣選擇的。而且這6個孩子各自承擔着不同的工作,並不是都搞漫畫創作。我唯一的意願是希望他們在自己的選擇中獲得成就。每個人都會爲人父母,父母的責任應該是造就有職責的公民。而不是提前讓孩子做很多不應該他們年齡做的事情,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適當地給他們堅定的支持就可以了。重要的還是要心平氣和地等待他們長大。”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就是百分之三十的啓發和百分之七十的等待。” 這句話可以算是對老子“無爲而治”思想最精準的理解了。真正的無爲不是不作爲,而是有所爲和有所不爲,所爲者就是那百分之三十的啓發,不爲者就是啓而不發時不冒進,不匆忙,能做到不急不躁,順其自然,慢慢等待。很多東西是需要時間來消化的。時間會賦予孩子成長的鑰匙,時間會教會孩子很多很多。只是我們常常忘記了等待,而過高地看重了教育本身的作用。

孩子的成長需要等待,我們預期的東西實現起來也要等待。成長沒有捷徑可言,那些我們犯過的錯誤孩子們還是會犯,我們曾經有過的迷茫,孩子們也要經歷,因爲經歷無可替代,那些間接來的感受很多時候是蒼白的。要想教育起到成效,最重要的卻是那百分之七十的等待。等待孩子的成長,等待孩子們的慢慢體悟,等待孩子把我們的啓發變成自我教育,然後所有的東西纔會有作用。而唯有孩子能做到自我教育,纔算是教育起到真正的作用了。

家長們,要讓孩子有最好的生長,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好的土壤,爲他除草施肥澆水,提供給他生長合適的環境,然後讓他好好生長。其實這換言之就是百分之三十的啓發,而不能拔苗助長,也不去隨心所欲地修剪,這就要求我們有耐心進行那百分之七十的等待。家長,你可以不那麼急嗎?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