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成長影響非常大

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成長影響非常大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都說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會有樣學樣,孩子是父母的小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成長影響非常大,下面來看看這篇文吧。

週末帶孩子回爺爺奶奶家,在公交車上看到這樣一件事:一個七八歲的孩子睡過站了,猛然醒來,告訴乘務員他坐過站了,然後就埋怨他們沒有叫他。司機擔心孩子會找不到路,就把他給送了回去。

到地方的時候,孩子的爸爸叉着腰,一臉憤怒地看着司機,嘴裏罵罵咧咧:大概意思是怎麼讓孩子坐過站了,然後還數落司機耽誤了一車人的時間巴拉巴拉……

說實話,當時真有種風中凌亂的感覺:爸爸覺得孩子坐過站都是司機的錯,而孩子覺得自己坐過站是別人沒叫他,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想起之前看過的一條新聞,一個孩子坐電梯的時候,一個飛腳把電梯門就給踹飛了。

事後,物業要求孩子的父母賠錢換電梯,孩子媽媽竟把孩子踢電梯門的視頻發到了業主羣裏,並表示:兒子腳都沒伸直門就飛了,這質量太差!大家都應該感謝自己的兒子發現了安全隱患。

該樓一位業主表示:這小孩就我隔壁的,每天都要對那門踢幾腳!我都說了好幾次了,他總對我說:王叔叔,我又不是你兒子,你管不着!

看到孩子父母的反應,我就很理解孩子的言行了。

教育專家小巫說:孩子的任何行爲都是正常的,無論他們的行爲在我們看來多麼荒謬,都是孩子對周圍環境的一種正常反應。孩子的狀態往往是成年人內心狀態的鏡像,成年人內心是什麼樣子,孩子就會是什麼樣子。

就像那個自己坐過站反而責怪別人的孩子,那個踹飛電梯門的孩子,反觀他們的父母,其實也是一樣的言行,都在指責別人,孩子只不過有樣學樣而已。

神經科學上有個“鏡像神經元”的概念,科學家認爲,人類的認知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是建立在鏡像神經元基礎之上的。

鏡像神經元能夠像編代碼一樣把特定行爲模式儲存起來,可以讓我們不假思索的執行基本動作,也可以讓我們在觀察別人的行爲時,把他人的行爲重現出來。

孩子在幼年時期,跟父母最親近,相處的時間也最長,他們的大腦神經元系統就會對父母的行爲,包括聲音、動作、表情和思考方式等進行模仿、理解、採納和複製,然後內化成自己的行爲。

知乎上有個作者說:爸媽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和自己哭窮,以至於很長時間裏,她都覺得家裏就要揭不開鍋了。

直到有一天,媽媽突然和她說家裏買了新房,她才知道原來家裏並沒有很窮。

可是住進新房以後,父母還是不斷和她哭窮,說自己多麼辛苦啊巴拉巴拉……

作者說,在父母哭窮聲中長大的自己,活的壓抑而又痛苦,總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累贅,會給其他人帶來負擔。

長大後,她交往過一個男朋友,有一次,男友請她吃飯,她說“這杯西瓜汁真好喝”,男友隨口答道:“當然了,15塊錢一杯呢”。

她說,自己下意識的以爲男友是在計較請她吃飯的錢,憤而甩出錢包……

她說,在父母這樣的養育下,我覺得自己根本就不配擁有這世間所有美好的東西。

從神經鏡像元這個概念也能看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重要性,因爲孩子小的時候是不懂得分辨對錯的,更多的是在模仿和複製父母的行爲,即便成年後,深刻在骨子裏的行事方式也會成爲他最自然的選擇。

一如知乎這位作者一樣,雖然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但下一次還是會不自覺的就做出相似的動作。

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成長影響非常大

前段時間,知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很多人感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離開了,但其實很多人都忽略了他的父親身份。

他有3個孩子,雖然因爲身體原因,他對孩子的教育做的並不多,但他們每一個都很優秀:女兒是英國優秀的兒童小說作家,拿過科普小說大獎;大兒子是微軟公司總部工程師;小兒子在英國樂高市場部身居要職。

霍金一生受盡病痛折磨,在20多歲初爲人父之時,他就已經患上了漸凍症,後來連說話都要靠“儀器”,但是他卻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堅強的活着,努力地的工作。

我想,正是霍金對生活的這份熱愛和直面困難的勇氣,給了他的3個孩子最有力量的精神引領,所以他們都成長的很好。

寒門逆襲的哈佛博士何江,在節目《兒行千里》裏,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他出生在湖南一個農民家庭,父母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他們堅信知識的力量,從小就鼓勵他們兄弟倆讀書。

雖然家裏很窮,但爲了不讓孩子成爲“留守兒童”,父母沒有外出打工,而是守着土坯房陪伴在兩個孩子身邊。

父親每天不管幹活多累,都會堅持給孩子講一些勵志的睡前故事,鼓勵孩子好好學習。

母親也不似村裏的婦女們常常聚在一起閒聊,更多的時候是陪着兩個孩子學習,並且也真的是在學習 ,她要求兩個兒子把課堂知識講給自己聽,遇到不懂的還會和兩個孩子討論。

父親還立下規矩:每天都要堅持閱讀。

何江說,正是家庭在自己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滋潤,他才能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否則,他現在大概就和村裏的小夥伴一樣,就是一個漂泊在外的打工仔。

是的,父母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而父母的言行裏,也藏着一個孩子未來的模樣。

不管是霍金的3個孩子,還是何江兄弟倆,他們如今的成就,自然是離不開自身的努力,但來自父母的榜樣更是他們源源不斷往前衝的力量。

因爲父母的言行一直在告訴他們:生活中的強者從來都是那些不向命運低頭,也不放棄自我的人,所以他們能鼓起勇氣勇敢前行。

託樂斯泰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

有個朋友說 ,以前兒子很愛玩手機,自己想盡辦法也無濟於事。後來,她開了一個公衆號開始寫作,因爲寫作的緣故,她拋開了手機開始看書。

不久之後,她發現之前讓自己發愁的兒子玩手機的行爲竟然漸漸減少了,兒子還學着她的樣子翻出了久違的繪本,讓她感慨不已。

她說,原來我費盡心思求而不得,卻不知這把鑰匙就在我自己手上。以前我就總是當着孩子的面玩手機不停歇,卻還要求孩子不玩,實在霸道。

董卿說:想讓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那你就先讓自己成爲那樣的人。

誰說不是呢?

有個教授家的孩子很愛看書,朋友問他是怎麼培養的,教授說也沒有培養,只是自己愛看書,家裏書也多,孩子也就跟着看了。

是啊,孩子就像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映射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你怎樣,你的孩子就怎樣。

要培養一個好孩子,父母就一定要謹言慎行,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因爲孩子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行爲,其實都是在你教育的影響下結出的果實。

我想,於孩子而言,最好的教育不是給他買800萬的學區房 ,也不是帶他周遊世界,而是爸爸媽媽從未放棄努力前行。

我相信,父母和子女之間,最好的陪伴方式就是牽着彼此的手,共同前行,彼此都成爲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