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幫孩子改掉四個交流壞習慣

幫孩子改掉四個交流壞習慣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遇見人不主動打招呼

狀況一:在樓梯碰到鄰居,兒子趕緊別過頭,躲到媽媽背後。

狀況二:在街上碰見老師,老師面帶微笑向學生打招呼,學生卻不回話。

可能原因:

大人可從孩子的年齡、特質、場合等分別去觀察,瞭解孩子不主動打招呼的情境與對象,是因:1. 注意力放在別處而忽略;2. 不分場合的普遍性習慣;3. 針對特定人物或場合所展現的行爲。需要區別對待。

可以怎麼做:

年紀愈小的孩子,遇見不太熟悉的人,第一反應往往是警戒與退縮,這是保護自我的自然反應。大人這時可通過“小寶,這是住在隔壁的李阿姨”等介紹開始,而不是動不動就用“怎麼不叫人?這樣沒禮貌”來責備孩子。

幫孩子改掉四個交流壞習慣

當我們期待孩子主動打招呼時,也可釐清雙方對“打招呼的方式”的期待是否一致。臺灣台北市金華國中校長黃景生說,打招呼不見得都得大聲說“老師好、同學早“;碰上天性害羞的孩子,方式可能會拘謹些,即使只是眼神接觸的微笑、點頭、揮揮手,都可視爲孩子練習迴應的過程。大人先示範出自己熱情溫暖的一面,循序漸進,接受不同的打招呼方式。

還有一種比較棘手的情況是:隨着孩子年紀漸長,有可能會因不喜歡某位親友,而不想主動打招呼。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曾碰過一個案例,由於孩子總覺得媽媽被奶奶欺負,所以常會瞪奶奶、不打招呼。

“讓孩子過度承擔大人的情感,對小孩的發展並不利。”黃倫芬指出,有時候小孩會很想替弱勢、或善待他的一方出氣;此時若大人能替自己發聲,孩子就不必選邊站,譬如可跟孩子說明“奶奶的事,媽媽來管就好了”。不是好婆婆,不見得就不是好奶奶。當大人有辦法把兩件事情釐清,孩子也會有寬恕與放鬆的空間。

二、講話不直視對方

狀況:每一次豆豆跟人說話,眼睛總是盯着地板,不看着對方,看起來很沒禮貌,我該怎麼做?

可能原因:

對多數孩子來說,比他們高大許多的成人,就是一種令人生畏的生物,尤其是他不認識的人。如果孩子天性害羞,“說話時注視着對方”這個要求會更困難。

可以怎麼做:

如果孩子天性敏感害羞,試着讓他知道:“你低頭都不看着阿姨,阿姨不知道你在跟她說話喔!”當孩子做出了對的行爲要強化:“你剛剛說話時看着阿姨,很棒喔!阿姨也很高興你跟她說戶外教學的事。”很可能提醒十次只成功一次,但還是要看見孩子進步的地方,給他鼓勵。

幫孩子改掉四個交流壞習慣 第2張

不要期待害羞孩子“轉變性格”成爲外向活潑的人,協助他學習一些技巧,能夠幫助他降低人際焦慮。《教孩子學禮貌》一書建議,在家鼓勵孩子說話時注視你的眼睛,要求愈具體愈好,與其說:“我跟你說話時你要專心。”不如說:“我們說話時,你要看着我的眼睛。”如果看眼睛讓他覺得不自在,那麼讓他看着你的鼻樑。《快樂交朋友》一書的作者強調,很多孩子之所以害羞,是因爲被貼上害羞標籤。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生性害羞,不妨告訴他:“你只是需要花點時間熱身而已,沒關係,很多人都會這樣。”

親職專家楊俐容提醒,害羞的孩子有時是很體貼的人,大人要去看見他個性中的良善和美好,千萬不要因此將他貼上“沒禮貌”的標籤。當孩子感覺自己是被理解與善待,纔有辦法尊重與善待他人。

因此,大人應想想從孩子很小的時候,你是不是蹲下來看着他的眼睛說話?和人對話時是不是能夠直視對方?如果你也不習慣看對方的眼睛講話,把這當成一次成長的機會,和孩子一起學習吧。

三、接電話沒禮貌,或打擾別人講電話

狀況一:如如每次都搶着接電話,但一接起人就跑了,留下電話那頭:“喂喂喂,有人嗎?”如果不讓她接電話,她又哭個不停。

狀況二:爸爸正以電話和同事討論公事,原本已經專心自己玩十幾分鐘的兩兄妹突然狀況不斷。哥哥十萬火急跑來問爲什麼今天比較晚洗澡?妹妹想喝果汁卻灑了一地,哥哥還興奮的踩在果汁上。

可能原因:

電話對小小孩來說是個迷人的新鮮玩意,小孩因爲好奇又勤快,所以喜歡搶接電話。但對小小孩來說,要跟一個看不到人的聲音說話,並做出適當的響應,其實不容易。

可以怎麼做:

電話禮儀與應對是需要學習的。平時透過遊戲,教孩子基本的電話用語:“請問你找誰?”“在,我請他來接。”“他不在。”“謝謝,再見。”當電話那頭不是熟悉的聲音時,要問:“請問你是哪位?”確認:“請問你要找誰?”如果他要離開話筒找媽媽聽電話,要記得說:“請等一下,我去叫媽媽。”

《教孩子學禮貌》一書提到,七歲以下的孩子接電話,成人最好都在場,因爲他們還沒準備好請對方留言,也可能無法正確傳達訊息。當孩子夠大,不妨在電話旁放紙筆,請他記下來電者的姓名與電話。

有些時候是孩子和電話那頭的長輩不熟,不知道要說什麼。接起電話後記得替他解圍:“他現在忙着畫畫。”也讓長輩不要太難過。平時常常在長輩面前誇獎他,增加彼此間的連結:“如如很棒,已經會自己吃飯了。”小孩也會覺得,奶奶和他是有關係的,才願意跟這個大人多說幾句話。

另一方面,孩子也應被教導,家裏有人接電話時必須遵守的禮儀。

你可以在打電話前讓孩子知道要打給誰?會打多久?需要他們配合什麼?如果孩子真的很小,打電話前爲他們準備一些零食、活動或影片。但是,如果你已經跟孩子說好五分鐘卻講了半小時,他只好以哭喊、胡鬧來引起你的注意力。

幫孩子改掉四個交流壞習慣 第3張

四、孩子說不雅詞彙、講髒話,甚至罵三字經

狀況:孩子最近說話會出現“變態”“傻X”等詞彙;鄰居張太太說他們家更慘,聽高中兒子講電話,髒得不像話。

可能原因:

先檢視家中是否有人也有類似習慣。對年紀稍小的孩子來說,有時只是覺得好玩、新鮮;青少年說三字經,可能是認同自己所屬族羣的說話方式,或純粹覺得這樣才能表達感受。

可以怎麼做:

對年紀稍小的孩子來說,新鮮、有趣、會引起同儕或大人注意的語詞或行爲,很容易互相感染,可先探究孩子是否瞭解箇中意義,再伺機決定用忽視、轉移或說明的方式帶過。

GreenHouse志工、蒙特梭利教師周惠華,曾碰過幼兒園孩子有段時間很愛說“大便”,禁止也沒有用;後來每次孩子這樣說就帶他坐到馬桶上,讓他了解語詞真正的意義。也曾有一段時間,有一羣孩子很愛吐口水,家長抱怨連在家中也如此,於是她安排時間讓孩子圍着樹木漱口、並把水噴在樹根旁,抒解孩子好玩、好奇的心理。

幫助孩子釐清不雅詞彙的意義,是引導方式之一。如問他:“跟你不一樣,就是變態嗎?”讓他進一步思索這個語詞給人的感受。

親職專家楊俐容也建議,當孩子逐步邁入中高年級的自律階段,大人除了可以從認知面討論說髒話的相關概念,從情感面讓孩子同理、體驗聽到髒話的經驗與感受外,也可以從行爲面和孩子約定說髒話的行爲規範。

如教導他們:1. 不在正式公開場合說髒話,引導孩子思考,哪些場合不適合使用同儕間的嘻笑怒罵用語,幫助孩子建立收放自如的界線;2. 也不在別人明白表達不接受的時候說,強調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態度,或許有些人不在意,但若有人明確表達聽到髒話有不舒服的感受,就一定要學會自我剋制;3. 同時也應提醒孩子不在自己有負面情緒的情境下說髒話,與孩子討論,當生氣時可以如何表達來取代髒話,協助孩子拉起爆粗口的界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