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家有“小磨蹭”(上)

家有“小磨蹭”(上)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家孩子也這樣。家長們普遍認爲那是孩子的缺點,幾乎每個家長都在着力於“改正”孩子的這個“毛病”;每個家長都擔心孩子這麼磨蹭,時間都被耗掉了,擔心孩子趕不上社會的進程,虛度光陰。其實孩子磨蹭是個普遍現象。正因爲是普遍現象,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這不是孩子的缺點,而是特性。抱着接納的態度去看待孩子的“磨蹭”,用細緻的眼光去觀察孩子,用謙卑的態度去省察我們自身的言行,我們做家長的就不至於心急火燎、不知所措了。

時間,就是TIME。我按照這個英語單詞的字母T.I.M.E.,總結出一些小招數,和家長朋友們分享:

T—— Tangible (可看到的、可感知的、有形的)。

“時間”對於孩子來說,是個抽象的概念,特別是五歲以下的孩子,五分鐘和一小時在他們眼裏沒什麼區別。所以要借用具體的、可觸摸的、讓孩子能夠感知到的概念來教他怎麼把握時間。比如,我的女兒吃飯很慢,經常在吃飯時左顧右盼,一口飯含在嘴裏老半天都不嚥下去。我看在眼裏實在是乾着急,不管是連哄帶騙、還是威脅利誘,她依然不緊不慢,能把你急死。後來我觀察發現,一是因爲她不太餓,二是因爲她邊吃邊想着要做別的事,不專心。我就用她吃飯的筷子跟她一邊比劃,一邊告訴她:“我知道你想看書、要我給你講故事,對嗎?你看,老天賜給每個人的時間就好比這根筷子,長短都一樣。如果你用這麼一大截的時間吃飯,那你看書的時間就只剩這麼點了;如果你只用那麼一小截時間趕快把飯吃完,那你看書的時間就有那麼多。”這個具象的比喻讓女兒頓時明白了不少,於是趕緊三口兩口把飯吃完了。

家有“小磨蹭”(上)

Talk (談話) / Trust (信任)

有心的家長肯定知道孩子在什麼事情上最容易一做就沒完沒了。比如,用積木搭大型城堡,打電子遊戲,看動畫片等,這樣的事情不容易告一段落,是孩子不願意立即結束的事情。所以儘量不在家長要趕時間或吃飯前讓孩子做這些事。如果實在避免不了,就要在此之前,預先打好招呼:“你現在可以看動畫片,但是媽媽一叫吃飯,就要馬上關掉。我會提前五分鐘提醒你。我相信你能夠做到。這樣你明天還能看!”在這個前提下,家長自己要做到別忘了事先提醒孩子。如果只剩一個結尾,不妨坐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討論片中的人物:“啊,小蝌蚪終於找到媽媽了,太好了!現在寶寶也該吃飯了!跟小蝌蚪說再見!”這樣孩子覺得你在乎他的感受,願意和他一起沉浸在他的世界裏,就很樂意照你說的去做。

另外關於動畫片,我有個小竅門:我們家一般只給孩子們買光碟來看,不讓孩子看電視裏的動畫片。一來內容不好控制,有些動畫片的內容實在不敢恭維;二來時間比較容易掌握,可以說看就看、說停就停,避免孩子因爲非要看完或到點了急着看電視而跟家長產生衝突。什麼時候看、什麼時候不看、看什麼家長都可以採取主動。

Things To Do Next (下面該幹什麼了?)

學齡前的孩子對幾點幾分的時間沒什麼概念,所以帶有精確時間的作息表沒什麼太大意義。況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成人也很難做到卡着作息表上的時間分秒不誤的。有精確時間的作息表無形中給家長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和限制。我給女兒制定的作息表上只有步驟沒有時間,而且把希望她做到的每個步驟非常詳細地列出來。比如:上午——起牀、上廁所、換衣服、疊睡衣、被子、梳頭、刷牙、洗臉、擦香香、放凳子(她太矮,需要站在凳子上洗漱)、吃早飯、把盤子送廚房、擦飯桌、出去玩……如果寫上7:00起牀、7:15整理牀鋪、7:30洗漱等,對她來說還是抽象,她不明白“洗漱”裏面包括哪些,我也不可能看着表給她掐點。有了這樣的表格,她幹完一件就來看,自己就知道下面該幹什麼了。表格熟悉了,我只要提醒一句:“下面該幹什麼了?”她就明白了。省卻了我不少口舌,也避免了我跟她慪氣。現在我讓兩個孩子在起牀後一個小時之內出門已經基本上比較從容了。

家有“小磨蹭”(上) 第2張

I—— Insist (堅持、堅決)

在小區裏每天都能看到這樣的景象:家長帶着孩子遛彎,到了該回家的時候了。家長對孩子說:“寶寶,咱們走吧,該回家了。”孩子充耳不聞,照樣玩他的。家長也就不再催促了,或者跟旁邊的人再聊一會兒,或者依舊“忠心耿耿”地跟在孩子後面陪他玩。過了一會兒,家長突然又想起來了,於是又說了一遍:“走吧,晚了。”孩子依舊不理不睬。如此三番五次,等到家長不耐煩了,對孩子眼珠一瞪、嗓門一扯:“走了走了,你不走我走了。”於是佯作離開狀 ,躲在一旁看孩子的反應。大一點的孩子早就對家長的招數了如指掌,知道大人不會真走,照樣玩得樂此不疲。家長看到這個招數不靈了,於是被激怒了,一把抓起孩子,連拉帶拽地把孩子帶走了。小一點的孩子真的會被嚇着,哭着喊着追上去。有的家長則採取賄賂策略:“快走,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去。”這麼做,家長給孩子留下的印象無非是——我說的話不會當真,只是說說而已,如果把我惹急了,我就訴諸武力,你可就沒好果子吃了;或者家長首先得滿足孩子的條件,他纔會聽你的。小一點的孩子會覺得家長隨時會消失,特別是自己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就會調頭一走了之。孩子是回家了,可是他們對家長的服從、信任和安全感卻在一遍一遍的催促、賄賂、威脅聲中消失殆盡......這種情況其實不是孩子的錯,而是家長自己並沒有堅持。要麼不說,說該回家就要回家。口氣要堅定,卻要柔和。我帶孩子在小區玩,快到該回家的時候,我就會拿出手機,對孩子們說:“你們說,再玩五分鐘還是八分鐘?”大女兒肯定說:“玩八分鐘。”我就用手機把鬧鐘定好八分種,說:“手機鈴響了咱們就回家。”等到鈴響了,我拿着手機給孩子們聽,聽見鈴聲,他們就知道時間到了,該回家了。他們停下來準備跟我走時,我就及時誇獎他們:“真棒,手機鈴一響就走了。這樣明天還能出來玩。”鈴聲是一個客觀的指令,而且定的時間是家長孩子一致認同、一致遵守的。我不用再一遍遍地催促,只要拿出手機就行了。孩子們也覺得那不是媽媽隨心所欲說怎樣就怎樣的,所以他們也樂意遵從。手機、定時器是教導孩子遵守時間、得令即行、說到做到的兩大法寶,家長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哦!

Identity (特性)

拖拖拉拉可以說是孩子的共性,他只是個孩子。在他面前的拼圖是如此有趣,而身邊其他的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因此他們對父母的召喚充耳不聞。那些富於想象力的孩子,他們的思緒經常會“神遊”,沉醉在他們不着邊際的想象中,要他們即刻“調換頻道”,回到現實,確實有些勉爲其難。我女兒就是這樣,在刷牙的時候,她就可以拿着牙膏牙刷編故事,編着編着就忘記了手頭該做的事情。這時候無端打斷有些不太明智,我就在一旁觀察她,聽她講,順着她的情節附和一番。然後提醒她:“現在牙刷牙膏要開始工作了,故事且聽下回分解。”女兒就會回過神來,繼續刷牙。我一邊幫她,一邊還和着她的故事來個“狗尾續貂”。提醒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兒子和女兒恰恰相反,他是個絕對程序化的人。在幹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專注得“樂不思蜀,無法自拔”,而且非得要完成方可罷休。這種時候我在一旁真是乾着急。你越打斷他,他越是較勁,最後總是以大人叫、小孩哭收場。後來我觀察,既然他是個程序感極強的人,那他就是從程序中獲得安全感。所以,在一些常規的事情,比如,起牀、出門、吃飯、睡覺前設計一些固定的“前奏曲”,他只要一聽到“前奏曲”,肯定就按部就班、一絲不苟地執行……孩子的另一個共性就是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孩子經常拿家長最在意的事情來試探家長,挑戰我們忍耐的極限,享受他們的行爲引發的家庭風暴。他們從中能感到是他在主宰着整個局面,操控着家長的情緒,從而獲得注意力和成就感。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一般孩子拖拉的都是家長最在意的事情——吃飯、睡覺、上學別遲到、做作業、練琴…… 孩子最清楚不過,這些事情就好比是父母身上的按鈕,一按肯定“炸”。所以父母要有智慧,平時要給夠孩子長按和愛,不輕易發怒,注意控制情緒,不被孩子操控。

Imagination (想象力)

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出現各種拖拉戰術,這給了我們做父母的很多成長的空間和充分發揮想象力的機會。下面是我從一本書裏看到的美國媽媽們的一些妙招,跟大家分享: 2歲

計劃一:畫畫· 把孩子今天要穿的衣服畫在一張紙上,然後交給他;·

讓孩子指出每一件衣服並穿上;· 如果孩子不想按你說的順序穿衣服,就由他去; 計劃二:比賽· “看寶寶和媽媽誰穿衣服穿得快。”· “看寶寶能不能在媽媽唱完這首歌之前把衣服穿好。” 3歲計劃一:圖畫與表格· 讓孩子剪出他要穿的衣服;· 貼在一張白紙上;· 每穿完一件衣服就在紙上畫個記號 4-5歲

孩子變得更復雜了,因此拖拉的本領也更強了,但我們是成人啊,難道我們不比一個學齡前兒童複雜?他們現在開始考慮時間、鐘錶,和必須穿好衣服出門的時刻。計劃一:· 建議你掐表算算今天用了多少時間穿衣服,明天可以想辦法更快一些;· 將穿衣過程分解:兩分鐘找衣服、一分鐘穿褲子……等;· 你會發現這個過程居然如此之長;· 把每個細節記下來;· 第二天列出一項表格,並對孩子說:“我們今天再來記一次,開始。”· 把這當成一個遊戲,使孩子不斷縮短穿衣時間。 計劃二:· 給孩子一張要做的事列表(我在上面提過,在我家挺管用的);· “你可以按照你想要的順序進行。”(讓孩子感到有主動權。比如我女兒,就喜歡先吃早飯再刷牙。)· “這裏是張表格,每做完一件,記下時間。”·

讓他去證明自己的能力。 你們看,這些妙招都有一個前提——讓孩子自己與自己比,今天與昨天比;而不是跟別人比。家長們千萬不要成天掛在嘴上“你看,人家都……了,你也趕緊。”這樣至少有兩個壞處:一是,孩子會感到自己事事、時時都不如別人;二是孩子會漸漸喪失原則,變得人云亦云,以爲別人都在做的事情就是正確的事情。所以這一點家長千萬要注意。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