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爸爸到底有什麼用?90%的家庭搞錯了!

爸爸到底有什麼用?90%的家庭搞錯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但今天我要說的是,這是雞湯!而我們,今天不聊雞湯。

沒邏輯常識的馬上會爭論雞湯好還是不好,但是理性的人會從中發掘值得關注的特點。

我們要做理性的人。所以,今天要從真正理性的角度來分析,爸爸到底有什麼用?

1、 媽媽關注細節,爸爸關注原則

也許是上古時代基因的選擇保留結果,或者說生物學的遺傳太神奇。男性生來具有對目標、核心、重點等原則性問題的直接興趣,性別差異使男性的目標指向比女性更突出。譬如,突然面對獵物,能抓到什麼武器就用什麼,至於哪個更好用的問題則直接飄過。

這種情況在現代生活的家庭中的依然存在,而且表現得更有趣。

譬如,雨天孩子下樓買鹽:

大部分爸爸,只有一句話:去吧,別淋溼了!爸爸對感冒、沒換洗衣服等問題的認識是,只要別淋溼就都不存在;至於你用什麼方式保持不被淋溼,那麼大孩子了自己想去唄。

而媽媽語言和行爲往往要比爸爸多。可能是剛拿了傘又放回去,或者還會說“風大,還是穿雨衣吧;換涼鞋啊,褲腿挽起來,拿點零錢別帶錢包了。”

對孩子來說,同樣是指令性語言,父親的指令明顯更容易接受---因爲操作時間充沛;而同樣時間裏,要順利完成媽媽的那一堆指令,一定是手忙腳亂。

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正常人的行爲和心理具有一致性。

手忙腳亂一定會導致心煩!接下來......秒懂!

爸爸到底有什麼用?90%的家庭搞錯了!

2、 爸爸“懶”,所以孩子有更多試錯機會

父親只給出一個簡單明晰的原則後,大把的時間裏,孩子會做些什麼?

對此,年輕的媽媽抱怨最多的詞彙是:瞎鬧、胡整、亂來、沒邊兒……

是的,媽媽眼裏熊孩子的這些行爲,心理學的意義卻非常之大,它們都被稱爲:試錯!

試錯這個方法,是動物基本的學習方式。美國教育心理學牛人桑代克(E.L. Thorndike1874—1949)曾做過一個讓餓貓逃出“問題箱”的經典實驗,簡單說,就是讓動物是通過反覆嘗試錯誤而獲得經驗。

所以,“懶惰的”父親可以給孩子留足主動探索和豐富感知的條件。大量試錯的結果通常伴隨着常識豐富、認知準確、邊界清晰、創新能力等特點,這種主動探索滿足後帶來的快樂情緒體驗,又會提升孩子進一步學習的興趣。而媽媽們可能因“過度保護”隔絕了孩子們試錯的機會。

當然,試錯並不意味着危險,雄性的保護是力量型和粗糙型的,但是母性的保護特點卻是本能和無微不至。父親對孩子的“危險行爲”滿不在乎的原因,也許是其能力儲備充足。譬如說把孩子拋高高,母親會以自身力量來評價安全程度,認爲危險。但是在爸爸眼裏扔幾下這20多斤的小肉球兒根本就不是問題。

好了,再聊下去就是夫妻相處的心理學內容了,以後再說。

3、 爸爸是孩子走向社會化的基本參照

從孩子一出生,他的發展方向就已經確定了:社會化。

他的成長過程,就是打破一個又一個時空的限制(遠跑晚睡)、安全的限制(能力發育)、自我的限制(邊界感)等等限制,最終成爲一個社會化的人。而爸爸恰恰擁有、並且可以隨時提供生存和社會化的具體能力。

這就是爲什麼孩子越大跟爸爸交流的越多,走得越近的原因。

譬如力量條件,孩子需要大量的肢體對抗遊戲,以便於隨時瞭解自己的發育程度;再譬如技術傳授,爸爸在工程、維修,甚至野營、釣魚上做的確實要比媽媽做的更賞心悅目。社會化本身需要面對複雜環境去解決問題,所以知識面廣泛就凸顯出價值,而天文、飛行、航海、歷史、地理往往是父親的強項。結果就不用多說了。

其實每個媽媽都要做個心理準備:給孩子的關心和保護,只能談不同階段和不同程度。儘管在你眼裏他仍舊是個肉嘟嘟扎進懷裏吃奶的孩子,但其實骨子裏他從呼吸第一口空氣開始,就一直在準備未來的飛翔。

而爸爸也是一樣,只不過就是從媽媽懷裏接過來,再多陪幾天、再送的更遠一點兒。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們的成長曆程中,爸爸和媽媽對孩子的意義,雖然不盡相同,但都不可或缺。

作者:索倫圖爸爸,一個堅持父親帶兒子成長、學教育的心理諮詢師。分享家庭教育、心理學常識,關於理智、情感、家庭幸福的生活細節,公衆號:C-Health

暖暖媽的話:

去年,我曾經寫過一篇刷爆朋友圈文章《真正傷害孩子的爸爸其實是這5種,你家那位中槍了嗎?》孩子在身體上的健康成長,心靈上的自尊自信和自強,都不單單只是媽媽的責任。真正的好父親,絕不僅僅是提供好的物質條件那麼簡單。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對於爸爸的需求和依賴日漸明顯,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他們都需要一種剛強的力量作爲生活的支撐。如果說媽媽像是夜晚柔美的月亮,那麼爸爸就是白天照亮孩子心房的太陽。生活中失去了太陽,就是要在黑暗中摸索。

這篇稿子的作者,是暖暖幼兒園同學的爸爸,也是一位中科院的博士。他的這篇文章,也許並不雞湯,也不走煽情路線,卻從真正的心理學的角度,闡釋了一個家庭中,男性存在的意義。

中國一向是個內斂的民族,而父親尤其是沉默、不善表達愛。如果再加上日常生活中的邊緣化,多少孩子是在渴望父愛的痛中長大?

從來就沒有非去不可的應酬,只有瞬間長大的娃。既然決定成爲這個小傢伙的爸爸,就勇敢的承擔起做一個好父親應有的角色吧!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