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求求你了,別再逼孩子道歉了

求求你了,別再逼孩子道歉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孩子犯錯時,我們總是希望孩子承認錯誤。可是,當衝突發生時,孩子最需要的是時間和空間去釐清自己的感受和情緒,然後纔可能去理解事情本身。而我們,總是擔心孩子是不是有教養,有道德,有禮貌,然後希望孩子去道歉。如果孩子真的沒有歉意,道歉就會變成一種形式。如果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請把道歉的過程還給孩子。


求求你了,別再逼孩子道歉了

在幼兒園合作的活動中,出現了兩起“事故”,一起是因爲,兩個寶貝在奔跑中摔倒,其中一個寶貝的紙粘土作品被壓扁,進而嚎啕大哭。

另一起是因爲,兩個寶貝都想要同一顏色的紙粘土而發生小動作的爭搶,手裏已經有很多東西的小朋友失敗,並弄壞了自己的已有作品,進而嚎啕大哭。

兩起事故中,家長們的處理方式如出一轍:迅速要求沒哭的孩子趕緊道歉!慌亂不知所措且滿心委屈的孩子,只能在家長的強烈要求下遲疑的說出對不起。而“對不起”一出,家長們立刻鬆了一口氣:“好了,事情解決了!”。

求求你了,別再逼孩子道歉了 第2張

事情真的解決了嗎?我的腦中卻有一連串的問題在盤旋着。

1孩子哭是因爲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安撫?

故事中的孩子哭,是因爲自己心愛的物品壞掉了,就像摔倒了哭,是因爲感覺疼一樣。所以,我們在安慰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先肯定孩子的感覺,注重孩子的情緒,“東西壞了,寶貝你肯定會很心疼的”“寶貝摔的這一下真的很疼吧”,彆着急,給孩子一點哭泣的機會與時間,感受到爸媽帶來的肯定,他也會更加肯定自己的“感覺”,情緒平穩之後,再引導孩子提出解決方案,“我們一起再做一個吧”“以後我們小心點就好了”!

2爲什麼因爲沒有哭就要道歉呢?

其實,看了事情發生的經過後,可以發現這其中並沒有誰對誰錯,小朋友之間玩耍中出現摩擦太正常了,可是爲什麼就因爲一方哭了,另一方就應該道歉呢?同時,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哭的孩子是有至少一種情緒表達方法的,他不高興就會哭;而沒有哭的孩子,內心就沒有情緒波動嗎?當然有,他也委屈、也不高興,但他選擇了沉默,選擇了不表達。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注意給不表達的孩子一個抒發機會,而不是繼續施壓呢?如果可以,我願意站在不哭的孩子這邊。

3能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權利嗎?

我們看到孩子之間出現問題,習慣性的去伸出援手,但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應該有權利自己去解決問題的。我們可以再堅持一會兒、再忍耐一會兒,看看小小的孩子們在沒有我們的情況下是怎樣處理問題的。我相信,孩子的做法會帶給你驚喜的!當然,事後,我們也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讓他下次有更多的招式可用!

求求你了,別再逼孩子道歉了 第3張

孩子的世界是非常單純的,很多時候,是大人們讓他們變得複雜不可捉摸,彆着急讓孩子道歉,彆着急讓孩子不哭,在道歉和哭之間,對孩子情緒的認同纔是更重要的!

當矛盾衝突發生時,孩子需要有時間和空間去感受去理解去釐清,這個過程對孩子來說,就是進行情緒管理、人際交往的自我學習的過程。我們簡單粗暴地干涉,會打亂了孩子成長的節奏,拿走了孩子爲自己的情緒負責任的機會。當孩子從情緒中走出來時,可能會有自己的智慧有創意地解決問題。我們是否遏制了這種可能性和多樣性?一個人接受和傳達信息的方式是逐步發展完善的,最後形成具有特徵性的溝通交流模式。

如果不讓孩子道歉,將來他會不會發展成特別不懂禮貌或沒素質的孩子呢?以成人的眼光來看,這樣的擔心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從事實來看,它的確很少發展成爲一個真正的問題,因爲,這些實際上屬於兒童心理髮展的一箇中間環節,應視爲正常發育的一部分。

我們成人認爲做錯了事說聲“對不起”是一種符合社會行爲、體現人的素質、增進人際交流必不可少的行爲標準之一,但這看似應該的事也只有等到一個人高度社會化後才能形成。對孩子來說,無論是理解能力、言語表述,還是行爲控制能力和道德意識,都還未真正發育到這個水平。或許我們也會看到一些特別乖巧的孩子,但很多時候,這些講禮貌的孩子並不真正明白爲什麼要這麼做。

如果孩子沒有歉意,非要他道歉,這會流於形式,無法讓孩子做真實的自己。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只要有道歉的話語就可以得到原諒,他可能用道歉來做擋箭牌——都道歉了,你還要怎樣?有的孩子甚至去打別的孩子,然後立刻道歉,一再如此,用道歉逃避責任。通常,接受道歉的人會感到很鬱悶,依然心裏很硌塞,是的他道歉了,但是他沒有誠意,不是真心的,他只是在敷衍。

一般當孩子做錯事,真的有歉意時,他們自己會道歉的,但這可能需要一點時間。

年幼的孩子往往無法很好地掌握語言,他們更習慣於用行爲或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做了錯事,雖然沒有立即道歉,但從肢體語言上可以看出她對犯錯感到害怕和不安,一時又不知如何面對和處理,因此,可能會用沉默、哭泣等來面對自己的緊張和害怕。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