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膽怯的孩子”需要鼓勵

“膽怯的孩子”需要鼓勵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家別太寵溺

“膽怯的孩子”需要鼓勵

“膽怯型”的孩子並不少見。他們在熟悉的環境中能夠自信地表達自我,敢說敢做,即使犯了錯誤也不唯唯諾諾。但是,一旦他們置身於相對陌生的環境或面對生人,便會完全“失去”聰明與靈巧,缺乏信心,不敢表達,尤其害怕失敗。

膽怯表現比較嚴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過多的寵愛與縱容,與社會的接觸欠缺,這不免使其對公共場合、集體活動產生了未知的恐懼。在家時,家長可別讓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辦,而應適時放手,讓他多到社會上去見識見識。

 鼓勵使人大膽

一些孩子不太善於與別人打交道,遇到父母的熟人總不願意主動問好,要麼低着頭、要麼把臉扭向一邊、要麼漲紅了臉沒有一句話、要麼乾脆躲到爸爸媽媽身後。一些家長便向別人“解釋”:“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愛說話,見到客人總是彆彆扭扭的”。

專家:千萬不要給孩子扣上“沒用”、“膽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責只會更加打擊本就自卑的他(她)。當孩子表現不如人意時,父母應當耐心地予以安慰和鼓勵:“第一次見面誰都會緊張,以後和阿姨熟悉了,你一定會說得更好。”“這次沒完成沒關係!下次我們繼續努力,媽媽相信你能行!”在尷尬的節骨眼上給孩子一個溫暖堅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纔會慢慢增長,直到把過度的羞怯拋到腦後。

 

不要操之過急

對待膽怯型的孩子,創設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膽小的孩子‘勇往直前’,家長與老師都不能操之過急。”當孩子不願意與其他更多的孩子相處時,家長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塊玩,因爲害羞的孩子比較喜歡一對一的交往;當孩子不願意稱呼別的長輩時,家長不要勉爲其難,因爲這可能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當孩子不願意在客人面前表現時,家長也不要脅迫他,因爲這樣做會加劇孩子的緊張,將來會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絕來應對,使害羞升級。

與此同時,父母也可與老師一起輕輕“推一把”,引導孩子多多參與社會活動、參與同齡人集體行動,以培養其交往能力和溝通技巧。鼓勵爲主、推動爲輔,讓孩子由“兩面派”蛻變爲“表裏如一”的“自信派”。

孩子受委屈,給個“熊抱”

研究顯示,嬰兒期缺乏擁抱,孩子愛哭、易生病、情緒易煩躁;而就算漸漸長大學習獨立後,他們仍然需要這種身體上的“支持”。因爲擁抱能告訴他們,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錯誤,父母對你的愛都不會變。

別小看這簡單一抱,裏面其實非常有講究。在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之間,都可以有各自的擁抱方式;對不同年齡段和性格特徵的孩子,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抱法。

 熊抱、面頰抱:

這種抱法會使孩子完全置身於父母懷中,便於收穫十足的安全感。在孩子受到驚嚇或委屈時,可以採取這種抱法,以平復他們的心情,避免留下心理創傷。尤其是對特別小的孩子,這種抱法可以讓他們聽到父親/母親的心跳——胎兒在子宮中就是聽着母親心跳長大的——幫他們找回安全感。

 側抱、A形抱:

這兩種擁抱都是對稱的“形狀”,象徵着父母和子女間的平等和溝通。如果十來歲的孩子遇到了困難或困惑,A型抱就是個不錯的選擇。既可以傳達父母的支持,但又不至於顯得過多幹涉。如果孩子做了值得驕傲的事,就可以選擇側抱。像足球場上的運動員一樣,這種擁抱給人以讚許和鼓勵,特別適合用在男孩子身上。

羣抱、飛抱、同心抱:

如果孩子參加夏令營歸來,久未見面的父母衝上去給他一個飛抱,這就是最好的歡迎了——你對他的思念,已經不用任何言語來表達。而羣抱代表着家庭的溫暖,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會有人支持他、陪伴他;同時,孩子也能通過這種擁抱明白他是這個家庭的一員,需要擔負起一定的責任。同心抱,則是父母與長大成人的孩子間一種傳達親情的方式,代表不論分隔多遠,永遠有一個人,在爲他守候。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