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這是“敏感期”在作怪,別誤解孩子了!

這是“敏感期”在作怪,別誤解孩子了!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是“敏感期”在作怪,別誤解孩子了!
1

今天帶涵涵去城市運動公園玩,滑滑梯跟前有很多孩子。其中一個男孩大約2歲多點,她媽媽形影不離地跟着寶寶在低一點的滑梯上玩,並且不允許孩子爬高點兒的那個。她給孩子劃定了固定的範圍,超出她規定範圍的地方,寶寶就不能去。

我在旁邊看的挺着急,心想着涵涵一歲多點去遊樂場,在我陪着她玩了一遍滑滑梯、獨木橋等設施後,就基本沒再去管過她。現在雖然她的膽子不見得有多大,但卻樂意自己去探索很多事情。

媽媽們肯定都記得寶寶爬高上低的那段令人頭疼的日子。爬窗臺,爬桌子,爬樓梯,看得人心驚膽戰。也一定記得寶寶對很多小洞洞感興趣,會拿東西去塞。就像涵涵他們幼兒園的老師說的一樣,如果孩子放學後有什麼東西找不到了,她們一般會在寶寶午睡時睡的牀上那個洞洞裏找,一準兒能找到。

還有把積木壘高了,再推到,然後接着再壘高、再推倒;把東西扔掉,讓大人撿回來,然後再扔掉……這些都是寶寶在過“空間敏感期”。

這是“敏感期”在作怪,別誤解孩子了! 第2張

空間敏感期的發展從0歲一直持續到6歲。這一時期對空間的探索,是孩子一個自我創造的過程、一個突破極限的過程。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最好不要過多地去限制。比如在遊樂場玩滑滑梯這件事,遊樂場地面鋪的都是軟地墊,家長如果實在不放心,可以站在稍微遠點的地方盯着,但別限制孩子太多,讓他不敢去探索。

當然也不要過度焦慮,見孩子稍微有點不平衡了,就趕緊抱下來,或者立刻用手去扶,這樣做反而會帶給孩子巨大的危機感,破壞寶寶自我保護的能力。

這是“敏感期”在作怪,別誤解孩子了! 第3張
2

那天帶涵涵去小雁塔玩滑板車。她看到一個小朋友在那裏玩皮球,就也想要玩。我鼓勵她自己去跟小朋友溝通,她跑過去給人家說了幾句話後,倆孩子一起玩皮球了。玩着玩着那個小女孩累了,不想玩了,就坐在凳子上歇着。可涵涵還想玩,女孩的媽媽就讓她把球給涵涵玩。結果小女孩不肯,她媽媽就取笑着說:“小氣鬼,真自私!”

我趕緊對涵涵說:“你如果想玩,可以拿你的玩具去交換試試。”然後涵涵就拿滑板車把球給換來了。

這是“敏感期”在作怪,別誤解孩子了! 第4張

在“佔有敏感期”內強迫孩子去分享,這是很殘酷的行爲。也不要隨意給娃貼上“小氣”和“自私”的標籤。不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這是本分,不是小氣。沒有爲了滿足自己的利益,而傷害別人的利益,這也不叫“自私”。

兒童在一出生是,他是沒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是渾然一體的,兒童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在這個建構的過程中,最初兒童是通過佔有屬於自我的東西來區分自己和他人的,當兒童佔有了自己的東西,當這個東西完全屬於他時,兒童才能夠感覺到“我”的存在,這也是兒童的自我誕生的標誌。

——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

所以,你看寶寶佔有實際物體的根本是爲了獲得佔有物背後的那個“自我”,而不是爲了那個物體本身。

因此,當孩子很嚴格認真的去規定這個“我的”,那是“你的”的時候,不要去譴責,也不要爲了面子強迫他去分享,更不要貼各種標籤。

因爲你的行爲很可能會阻礙了他對自我的構建,關於自我意識的重要性,涵涵媽在《6歲前一定得培養孩子的這種意識》一文中有詳細說明。而且如果孩子總是得不到佔有物,那麼他就會忘記當初佔有的本意,而把注意力集中於佔有物本身,從此“佔有”或許會成爲一種心理障礙。

比如有的人因爲從小被強迫分享,他一方面內心會非常想要一樣東西,而表面卻要“大度”地謙讓出去。結果導致糾結不已,不敢表達真實的自我。

所以,如果你能夠育兒先育己,瞭解了孩子的敏感期那最好。如果不能,就不要用我們成人的思維來考慮孩子的行爲,而是要給足他愛和自由,讓寶寶自由地去過渡。只要他不危害到環境,不打擾到他人即可。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