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你的“性商”決定了孩子的“性福”

你的“性商”決定了孩子的“性福”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陣子有條很熱門的新聞:南京一位父親親手將13歲“鹹豬手”兒子送去派出所自首——據說這個兒子在地鐵站內猥褻多位女乘客被人拍到發至網上,父親看到後便主動“押送”孩子去派出所投案。

新聞出來後,衆說紛紜,觀點基本上分兩派:

一部分人說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色膽包天,幹出這種丟人現眼的事,以後一定品行不端,應該讓警察叔叔們好好管教一番;

另一種觀點是,這位父親的處理方式值得讚許,沒有選擇逃避,給孩子做出了承擔責任的好榜樣云云……

然而,孩子的“性教育”只能在出現問題後讓警察幫着解決嗎?

如何避免類似的狀況發生

孩子多大起,父母就有義務與孩子聊聊“性”事呢?

家長應該如何開口呢?

實際上,性作爲最爲基礎的生存需要,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本能的慾望——和食慾、獨立自主的慾望、快樂玩耍的慾望、渴望安全的慾望一樣,都是每個人自誕生起就與生俱來的。

你的“性商”決定了孩子的“性福”

所以,以此類比,你會問這樣的問題嗎?

“我究竟應該什麼時候和孩子聊吃飯這件事呢?”

“什麼時候可以和孩子聊走路或做遊戲呢?”

不會,因爲這些事情太正常了。性也一樣。

“性”的本身並無所謂“好”“壞”之分,就好像我們不能說“吃飯”就是一件好事,或者一件壞事。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行得正坐得端、能夠受人歡迎、能夠有美滿的婚戀關係。

但很多時候,家長朋友對“性”的不正確認知,卻會對孩子未來的“性福”產生不可磨滅的印象。

你的“性商”決定了孩子的“性福” 第2張

1、“某些身體部位是骯髒的、神祕的、見不得人的”

如果父母心中存在這種思想,在日常與孩子的溝通互動中表現出避諱、嫌棄、厭惡的情緒,就會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不積極的印象。

比如,有的父母帶孩子上完廁所,會半開玩笑的調侃道:

“哎呀,這個屎屁屁太髒太臭了,快去擦乾淨吧,噁心死啦……”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我那裏很髒,我身上有個部位很噁心”的信念,從而導致到孩子對自己的身體不自信,不能在正常的社會交往中坦然大方的展現自己,甚至有可能會引發“過度清潔”的癖好;

再比如,很多小寶寶出生後就會下意識的經常撫摸、玩弄自己的生殖器。

這種情況到兩歲以後會更加明顯的表現出來,除了用手,有些孩子還會用摩擦、擠壓、扭捏等方式去體驗性的快感。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孩子在這個階段對生殖器產生興趣是非常自然的事,這能夠促進孩子對自我的認知與對世界的探索慾望。

如果父母在這種情況下嚴厲制止甚至打罵侮辱,勢必會讓孩子從小樹立起“性是不好的,是丟人的,是禁區”的信念。

有的孩子會因此樹立起對於兩性關係的錯誤認知,有的孩子會因此在青春期產生嚴重的叛逆心理:

你越不讓我動,我越要做一些“出格”的事出來讓你們丟臉(竊以爲開篇新聞中的那個13歲的小男孩也許就是這樣的狀況)。

你的“性商”決定了孩子的“性福” 第3張

2、性是成年人的事,小孩子不許聊性

按照正常的心理髮展規律,一般孩子長到3歲左右的時候就會出現明顯的“性別意識”。

即孩子在三歲左右就能夠意識到、並開始饒有興趣的探索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區別,並且會逐漸發展到對“小寶寶是怎麼出來的?”“爲什麼爸爸媽媽晚上要睡在同一張牀上?”這類問題的關注上來。

所以,即便家長不主動聊,根據大自然的奇妙法則,孩子們也會自然而然的主動去觀察、去琢磨、去探索“性”。

因爲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途徑之一,這與他們對世間萬物產生興趣的初衷是一樣的。

從這個角度,性對於孩子來說原本是再自然不過的一件事,反倒是由於成年人莫名其妙的避諱、遮掩、恐懼和厭棄,讓性變得複雜和諱莫如深。

如果大人能夠像孩子那樣,也用純粹的、自然的眼光去看待性,並陪伴孩子一同去探索這片未知的領域,孩子便會從小樹立起正確的“性價值觀念”。

這對於他們未來建立起“有質量的親密關係”是意義非常的。

你的“性商”決定了孩子的“性福” 第4張

3、“性必須符合某種”規範“,凡是這個規範之外的性都是壞的”

關於“規範化”的性,全世界都有這樣的觀點存在:

女孩子婚前不應該有性生活、性交的方式不能太花哨太“變態”,到什麼年紀就必須要談戀愛、結婚、生育等等……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問題的答案,性的支配權或身體的支配權究竟屬於誰?

有人說成年人有權利自己支配,但是孩子還小,需要無條件遵守成年人提供的“標準”。

於是這又牽涉到了另一個問題:

我們爲孩子進行“性教育”(或進行所有教育)的目的,是期待他們都變的“千人一面”,完全不可以有自己個性化的想法和需求嗎?

還是期待他們能夠真正的對自己負起責任,成長成爲有思想、有擔當、有自我的成熟個體?

如果我們認同後一種教育理念,那麼在爲孩子做性教育的同時,能不能少一些說教、管制、強迫與鎮壓,少一些“必須”,多一些“賦權”?

就像孩子剛剛學會走路時,如果家長一直牽制着孩子,孩子就永遠也學不會走路,如果家長勇敢放手,孩子反倒會小心翼翼的觀察、躊躇、試探,並最終緩慢而堅定的邁出自己的第一步。

從國際範圍內看,全民性教育開展越早、在性相關的問題上給予孩子越多的自由和權利的國家和地區(北歐),青少年第一次性經驗的年齡反倒越晚;

而越是落後、閉塞、傳統的國家和地區,青少年第一次性經驗的年齡越小,且青少年女性墮胎率更高(非洲、印度、中國農村),就是這個道理。

你的“性商”決定了孩子的“性福” 第5張

4、女孩子是性侵害的首要目標,男孩不需要太考慮這個問題”

首先,從受害人的比例上來看,並沒有說法支持“男童不會被性侵”的結論,只不過男童被性侵更容易被當事人忽視,也更不容易被父母知曉(男孩子從小被教育不要表現軟弱,導致很多男孩在受到侵害後選擇若無其事或暗自隱忍,但對心理的傷害已經形成);

另外,從對“性侵害”的定義上來看,性器官發生接觸的行爲是最容易被界定的。

但是被撫摸私處、被勒令脫衣觀看、拍照,不經過允許的摟抱,言語的挑逗與騷擾……

這些都已經構成了“性侵害”。

針對男童的性侵害有很多是這類形式,如果孩子自己不說,家長很難從身體外觀察覺出孩子遭到了侵害,而在孩子的內心深處,這些傷害造成的惡劣影響卻已經生根、發芽,並迅速蔓延。

再者,性侵害的受害人男女皆有,但性侵害的施暴者確實是以男性爲主。

如何讓自己的男孩從小樹立起“自我界限”和“相互尊重”的意識,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品行與道德高度。

你的“性商”決定了孩子的“性福” 第6張

可見,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對自身的責任感提升,清晰的自我界限和相互尊重的社交原則,以及積極健康的“性價值觀”,對未來兩性關係的正確期待,甚至是否有能力建立起有質量的親密關係——種種這些“性福”生活,都取決於家長自身對於“性”的認識、感受和所持觀點。

性教育是一種教育,更是共同成長與陪伴。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