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左耳進,右耳出”爲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看完才明白

“左耳進,右耳出”爲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看完才明白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兒簡單,育兒難,對多數父母而言,養孩子真的是個不斷在試錯的過程。俗話說得好:“子女好與壞,在於溝通和關懷”。可見孩子的“不聽話”,很大責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長的說話方式和處理技巧。

你都不會說,孩子怎麼會聽呢?

1、孩子不聽話真愁人

週末的時候,糰子媽和朋友出去喝了個下午茶,兩小時的時間,話題全圍繞着孩子。

朋友最近很困惑,她說不知道爲什麼,現在孩子變得不聽她說話了,事情說一遍或者強調一遍根本不管用,硬是得發脾氣了纔會照做。

朋友的脾氣真的挺好,我從沒見過她對孩子發脾氣,一切事情都是有商有量,很好溝通。糰子媽實在難以想象孩子究竟有多調皮,以至於讓這樣溫柔的人兒發脾氣。

朋友說,每次到了飯點,叫孩子吃飯就是個大問題,不論怎麼喊,孩子都不爲所動,一定要你大聲喊個5-6遍。不過喊幾次就吃飯這都還算好的,更多時候都是自己把孩子拎到飯桌前的,不然孩子就不吃飯。

考慮到這樣的行爲並不好,朋友幾次都跟孩子嚴肅說過這個問題,可孩子當時嘴上認了錯,過幾天又恢復成了老樣子。

真的很讓人發愁!

“左耳進,右耳出”爲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看完才明白

2、爲什麼孩子不想聽你說話

其實,孩子之所以對家長說的話總是左耳進右耳出,絕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爲兩者之間的溝通出了錯!

而大人與孩子的溝通出現隔閡,多是因爲以下這幾個原因:

家長說話太“套路”,爲了孩子的安全,家長總是會對孩子說一些禁止性的話語,例如,“不行、不能、不要、不準”等,這也是多數家長的一個通病。

之前在節目《媽媽是超人》2中,馬雅舒帶兩個孩子去菜市場,兒子對那裏的一切都很好奇,總想着摸魚、摸菜,可手一伸出去,媽媽馬雅舒就會大聲說,“不要碰那個,太髒了”。

可父母越是禁止,孩子就會越覺得好玩,越想去觸碰,時間一長,就會自然忽視家長說的話。

家長說話太冷淡

當孩子興高采烈的向你提問時,可你總是心不在焉的,用“嗯、是、好”等詞敷衍他們,甚至有時候還會認爲他們太吵,簡直就是十萬個爲什麼!

可溝通都是雙向的,孩子也會感覺到大人的冷淡,漸漸地,也不會再跟我們多說話了。

家長說話太無解

孩子的世界總是充滿了疑問,遇到什麼事情總想弄明白,這時候就會求助大人。

對於孩子天馬行空的問題,大人們也是不知所措,也不能隨意編造一個答案告訴孩子,只得老師的說聲,“我不知道咧,寶貝你知道嗎?”

可孩子們會怎麼想呢?一次兩次倒沒有關係,但若是長此以往,他們會覺得,反正自己問爸爸媽媽也得不到答案,乾脆就不找他們了,還是問別人吧。

家長說話太狠心

有時候在學校受到委屈,孩子第一想要傾訴的對象一定是自己的爸爸媽媽。

打個比方,孩子在學校和同學打架了,回到家跟父母說說,爸爸總是開口就是,“你怎麼這麼沒用啊,這麼大個子連別人都打不贏,我看你是白長這麼大了。”

孩子能跟我們傾訴,這是信任我們,我們應該感到欣慰,而不是開口就是一頓痛批。如果我們都這樣,還指望孩子以後有事能跟我們說嗎?

“左耳進,右耳出”爲什麼孩子不聽你的話?看完才明白 第2張

3、家長正確的處理方法

孩子,有時不是真不聽話,只是與家長的溝通方式不正確而已。其實,想要孩子聽話並不難,只需注意一下說話方式就OK了。

說不多說第二次

對於沉迷動畫片的孩子而言,飢餓真的不算什麼!每次喊孩子吃飯,總是催了一遍又一遍,最後還得盛好飯放到他們的面前才行。

可你見過教官練兵口號還要喊第二遍的嗎?

如果你喊了好幾次,孩子還不聽,那麼你可以試着這樣做:走到孩子面前,盯着他看,不要笑。等都孩子知道不對勁,他會看你,這時,我們只說一句,“關電視,吃飯。”

若是孩子依舊雷打不動,就繼續盯着看。一般的,孩子都會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我們可以對他們進行鼓勵,說“按時吃飯的孩子纔是乖孩子”,孩子應該就會老實去吃飯了。

說到做到

依舊拿孩子不吃飯舉例,如果孩子在我們喊了好幾遍的情況下,依舊不過來吃飯,那麼可以採取點措施。

就像,“你現在不吃,能會就沒東西可吃了”、“我已經叫你很多遍了,說明你並不餓,不吃也行。”

這些話說出來,可能孩子會覺得有點不習慣,但依舊會固執地不停話。等到他們手頭上的興致過了,想要吃飯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妥協,並告訴他們,“這頓飯已經過去了,要想吃飯只能等下一頓”,這樣孩子纔會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並改正。

照顧孩子的情緒

忙碌的生活節奏,讓我們多多少少有些忽略孩子的情緒。就像,我們利用週末的時間,讓孩子去練鋼琴,看着低頭悶悶不樂的她們,我們看見了也會省略不計。

當孩子不高興,我們可以嘗試着問他們,“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啊?”、“你不開心,是因爲不滿意媽媽做的決定是嗎?

事實上,我們在問的過程中,也是在排解孩子內心的不良情緒。而且,也能讓孩子明白自己是被尊重和理解的,也更利於他們接受安排。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在強調,出現問題,家長要和孩子耐心溝通,共同解決。

可回過頭,我們看見的都是家長在一味地以自己的思維判定,告訴孩子應該做什麼,以及怎麼做纔是對的,根本就不能做到和孩子交流想法。

我們不能總是在發號施令,也需要適當地做個聆聽者,不能控制孩子的想法,但能給他們正確的建議。

只有這樣,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纔不會出現隔閡,及時出現了,也能及時的解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