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你總是要孩子“聽話”,那你是一個“聽話”的父母嗎?

你總是要孩子“聽話”,那你是一個“聽話”的父母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一天晚上,兒子在超市發脾氣了。

因爲我跟他媽媽一直在討論着貨架上的東西要不要買。

他在那大聲地叫了我很多遍,我還是沒有理會他。

他開始不高興了。

等他氣沖沖地扯我時,我倆才意識到自己不對。

我跟他說:“你再說一遍,爸爸聽着,這次我們只聽你說,好不好?”

但是他不講了。

很氣憤地跟我說:“我說了你又不聽。”

我說是爸爸媽媽沒聽到,對不起。

跟他道歉,小傢伙過了很久才原諒我。

我們總是喜歡給自己找理由。

很多時候會說自己沒聽到。

而有時候又覺得孩子說的也是無足輕重的事。

父母總是喜歡跟孩子說:你要聽話啊!

但是很少會去反思,自己是不是“聽話”的父母。

你總是要孩子“聽話”,那你是一個“聽話”的父母嗎?

2、今年有一項關於青少年的調研發現:逾三成父母邊玩手機邊與孩子聊天,近兩成沒時間與孩子聊天,近一成不願聽孩子說話。

近八成少年兒童願意與爸爸聊天,近九成少年兒童願意與媽媽聊天。

而孩子不願意與爸爸聊天的原因是感到不被理解、總談學習、老被批評、沒話可說、總提很多要求。

我們太多的父母,說的太多,聽得太少,甚至不聽。

太多人只想聽到自己想要聽到的聲音

於是想着去控制孩子。

有的家庭,孩子回家想對爸媽說點什麼,還沒開口,就被打住。

“快寫作業去!”

“趕緊睡去,明天要上學!”

“我現在還有事,明天說!”

然後就沒有結果了,希望孩子像機器人一樣按照自己編好的程序執行命令就好。

而最可怕的是,孩子也許很認真地想說一件事。

卻發現父母目不轉睛地盯着自己的手機,甚至都沒瞧自己一眼。

你能想象孩子的心情麼?

這樣的溝通只會讓說話的人感到被忽視。

次數多了,孩子就不再找你講話了。

有時,父母覺得孩子不懂,或者出於保護孩子的立場,沒有去聽孩子的話。

可是傷害卻被忽視了。

有一個朋友說過一個故事。

那次他因爲有個小腫瘤,需要做手術。

一家人在討論這個手術,家裏4歲多的女兒聽到了。

就憂心忡忡地問媽媽:“爸爸要做手術,是不是要在肚子上用刀割?”

孩子媽怕孩子憂心,所以就沒理會,跟孩子說:“沒事,這是大人的事,你去玩你的吧。”

過了一會,女兒又回來問爸爸:“爸爸,你做手術,會不會疼?”

這時他聽到了,也沒有理會,繼續在跟妻子討論。

當他們討論完的時候。

才發現女兒在房間裏一個人小聲地哭着。

這時他覺得好笑,就笑呵呵地跟女兒說:“你怎麼啦!來,爸爸抱抱。”

沒想到她哭得更大聲。

還聽到孩子抽抽搭搭地說:“爸爸不要動手術,萬一你死了我就沒有爸爸了。”

這時他才明白沒有好好聽孩子說話,原來已經給她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

她只是關心爸爸的安危,想了解真實的情況會怎麼樣。

很多時候,孩子找你說話,是爲了確定你的情緒怎麼樣?你是不是愛他?

因爲這是安全感確立的一種方式,他們需要父母的愛和關注。

你總是要孩子“聽話”,那你是一個“聽話”的父母嗎? 第2張

3、還有太多的父母,覺得孩子的話無足掛齒。

所以就隨便應付。

而就是因爲父母的忽視,往往讓孩子受到傷害。

前段時間帶孩子回家過節。

剛好姑姑也回來了,兒子很喜歡跟姑姑玩。

那天晚上,姑姑去了朋友家玩。

當小傢伙聽完故事,說了晚安準備睡覺的時候。

他就問:“姑姑什麼時候回來?”

“過一會就會回來的。”我隨口一答。

沒想到過了一會他又問“姑姑什麼時候回來?”

看來他對我的答案不滿意。

“我想她半夜纔會回來,我會給她開門,你先睡吧。”

過了一會,我們以爲他睡着了。

沒想到他又問“姑姑什麼時候回來?”

這時媽媽跟他說:“姑姑什麼時候回來,不關你的事,你趕緊睡覺。”

聽到媽媽這樣說,他委屈地哭了起來。

這時我意識到是我們沒有真的理解他說的這句話。

他只是希望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更重要的是,他是希望知道什麼時候能見到姑姑。

所以這次我放下手裏的活,走過去,趴在他的身邊跟他說:“姑姑現在還在她的朋友家玩,很安全,你就放心。應該還過一小時就回來,你明天早上醒來後就能見到她,我跟你保證!”

這時他點點頭。

“快睡吧,明天早上早點起來,去找姑姑玩”

當爸媽認真聽了自己的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很快入睡了。

你總是要孩子“聽話”,那你是一個“聽話”的父母嗎? 第3張

4、請去發現孩子,聽見孩子的內心。

上帝給了每位父母一個任務: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你也許已經夠慢了,蝸牛也已經盡力爬,卻只有那麼一點點。

於是催它責備它,蝸牛抱歉地說:我真的已經盡力了!

而你根本就聽不見,因爲你覺得他要快一點才行。

父母習慣用自己的標準去揣度和約束孩子。

而孩子呢,他有自己的節奏和天賦。

如果孩子的行爲表現得非常奇怪。

那就要仔細地去了解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

千萬不要打罵或者喝止,強迫孩子屈服。

因爲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常”表現的背後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

常常是在喚起父母的關注。

孩子看到的世界跟我們的不一樣。

記得有一次帶孩子擠公交車,兒子一定要我抱。

我常常跟他說要獨立,小小男子漢,多鍛鍊鍛鍊。

平時也堅持地挺好,在外邊走路,走很遠也沒見要我抱。

今天怎麼了?

怎麼能要我抱呢?

我堅決不抱。

但是他一吵鬧,我也有點着急上火。

幸好還是控制住情緒。

我蹲下去,想安慰他,公共場所哭鬧打擾了其他人。

沒想到蹲下的瞬間,我就明白了他的感受。

從他的角度看,四周都是腿,一條條大腿和一雙雙手

還有各種包包的角在你的臉上蹭來蹭去。

這個弱小的身軀裹在其中,甚至喘不過氣來。

這時我明白了兒子哭的原因。

從那一次之後,我看到美好的風景。

激動地跟孩子說的時候,也會蹲下來,頭挨着他的頭,看看他的角度能不能看到。

很多時候,孩子真看不到我們眼裏的景象。

父母常常說要好好愛孩子。

那我們跟孩子眼裏看到的世界,一定要近一點。

孩子還小,只能靠我們去努力。

像孩子似的傾聽孩子的聲音

如果可以,請這樣對待孩子:

跟孩子蹲在一起,或者趴在一起。

與孩子一同遊戲,分享彼此的小祕密。

當孩子的話,我們能懂,

那他會跟你說很多很多祕密。

當你的話,孩子能懂,

那孩子也會比你想象地更懂你。

記得常常擁抱他,鼓勵他,

好好聽他說的話。

孩子對我們的愛與信任,

比什麼都重要。

聆聽孩子的話,真的是一門值得我們去好好鑽研的學問。

因爲孩子的話,並不是我們大人的話。

他們的話有着特殊的編碼,需要懂他們的父母才能解碼。

小心自以爲是和強權,那隻會給孩子造成心靈傷害,失去了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快樂。

有個“聽話”的父母,是什麼樣的體驗?

對孩子而言,那是甜蜜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