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你愛威脅孩子嗎?對不“聽話”的孩子,聰明父母有更好應對方法

你愛威脅孩子嗎?對不“聽話”的孩子,聰明父母有更好應對方法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被孩子氣得發毛,忍不住威脅孩子的時候?我相信,這樣大大小小的威脅,多多少少每天都會上演。問題是這樣做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嗎?

"把棍子放下!我數到三,你再不放下,今天晚上別想吃飯了!"

“快去睡覺了,再看電視的話,我就把電視給扔了!”

“停!你再不停下的話,我讓你有好果子吃!”

“不許哭!再哭的話一個星期都不準出去玩!”

“你要是不好好收拾你的玩具,我從今以後都不給你買玩具了!”

“你不把飯吃完的話,我就不喜歡(愛)你了!”

"你再亂跑,警察要來抓你了!"

你愛威脅孩子嗎?對不“聽話”的孩子,聰明父母有更好應對方法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被孩子氣得發毛,忍不住威脅孩子的時候?我相信,這樣大大小小的威脅,多多少少每天都會上演。

問題是這樣做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嗎?分兩種情況看看。

對於有屈服傾向的孩子來說,很多時候,還真的會奏效,一威脅孩子,他們就立馬中計了,乖乖就犯。有的父母對這招屢試不爽,用上了癮。

但經常對孩子使用威脅是會降低孩子的自尊自信和妨礙獨立人格的形成的,到頭來養成了唯命是從的性格。這顯然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最好結果。

還有的父母,自己情緒管理不好,一看到孩子不按照自己說的做,就大聲對孩子發號施令,不允許自己的權威被挑戰,無意識地在孩子身上發泄情緒,尋求“贏”的快感。其實,即使我們贏了孩子又怎樣呢?

如果一個孩子TA所做的事,不是爲了服從父母,就是爲了討父母開心,那TA的人生是多麼悲哀,永遠也無法活出自己,內心裏可能還藏着恨、矛盾和迷茫。

還有一種天生就有反抗精神的孩子,威脅就更不是好的策略了。這類孩子面對威脅會越挫越勇,你越是威脅TA,TA就越想挑戰你的底線,死磕到底。

舉個例子。虎媽蔡美兒曾經在接受NPR採訪時描述過一段她教育小女兒Lulu的故事,某天她嘗試教3歲的Lulu練琴,女兒不願意按她說的做,一邊發火一邊重重地亂敲打琴鍵,蔡美兒爲了讓女兒聽話,威脅她說:“你看外面下着雪多麼冷,你要是再亂叫,不按照我說的做,我就把你丟到外面去!” 通常這種威脅對她的大女兒都挺有用的,但對Lulu呢?3歲的她看了媽媽一眼,自己打開門走到了外面(沒穿外套)。

看到女兒這一叛逆的舉動,蔡美兒慌了,完全沒料到Lulu根本不怕她的威脅。很快輪到她求女兒進來了,可是Lulu不屑地搖搖頭,表示就不進來。最後蔡美兒不得不用熱巧克力和蛋糕來討好女兒,懇求她進來......

對於不那麼容易被威脅震懾到的孩子,威脅的結果往往是,父母自己給自己打臉——由於父母根本做不到他們口中所說的威脅,最後孩子佔了上風,父母不得不尷尬退讓。這樣食言的次數多了,孩子就會越來越不把父母的威脅放在眼裏,行爲上也會越來越叛逆,父母想管教也是一次比一次難。

無論是對有屈服傾向的孩子,還是對有反抗精神的孩子來說,空洞的威脅都沒有好處,還會破壞親子關係,讓孩子心靈上與我們疏遠,對我們失去信任。而信任卻是一切良性親子互動的基礎。

你愛威脅孩子嗎?對不“聽話”的孩子,聰明父母有更好應對方法 第2張

聰明的父母可以怎麼做呢?

1. 耐心解釋。

給出解釋永遠是第一步,耐心地告訴孩子你爲什麼要求TA這麼做或不這麼做,讓孩子感覺到你給出的不是自私粗暴的命令,而是有道德和邏輯支撐的行爲準則。

要孩子收玩具,因爲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下次很難找到,別人不小心踩到了會受傷。

要孩子不要打人,是因爲這樣會傷害到別人,也可能由於別人的反擊而傷害到自己。

讓孩子成爲一個聽話的人,並不是我們養育的目標。把理由解釋給孩子聽,是爲了讓孩子明白,做對的事情比聽話更重要,正是我們一遍一遍的解釋幫助孩子建立起了是非判斷體系,形成TA自己的道德觀和是非判斷,從而從內心自發做出符合道德和社會規範的行爲。

悠悠媽曾寫過紀律和規則的區別,其實紀律就是被動的聽話,即使大人是錯的也要無條件遵守,這裏面並沒有涉及孩子自己的道德判斷;而規則是主動的去遵守,因爲相信是對的事情,所以願意去做到。

2. 給予孩子明確期待和後果,並說到做到

在原則性問題上,從一開始就說清楚後果。比如開車要坐安全座椅。告訴孩子如果想坐車出行,就一定要坐安全座椅,這事關生命安全,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孩子如果不坐,那我們就在車裏等着,甚至可以拿出一本書裝模作樣的看起來,以此傳遞信息:你什麼時候坐好安全座椅,我什麼時候纔開車。

去餐館吃飯之前就可以告訴孩子,不要在餐館內大吵大鬧到處跑動,這樣會打擾到別人,也可能會撞翻服務員手上端的盤子引來危險,如果做不到的話,那隻好離開餐館。到了餐館,如果孩子真的不聽勸,那我們也必須說到做到離開餐館。

有人問,這不算威脅孩子嗎?你可以把它理解爲威脅,但這個威脅是在合理可操作範圍內的,可算作自然結果——離開餐館是爲了保護孩子安全(以免撞翻盤子),也是從道德方面考慮爲了不妨礙其他客人用餐。孩子必須學會爲自己的行爲承擔後果,所以父母設定合理的後果來管教孩子的行爲是有必要的。

如果因爲種種原因做不到帶孩子離開餐館,那就不要用這條來威脅孩子。說到做到很重要,前面說了,食言的話以後只會越來越難。

3. 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告訴TA"我愛你"

這招是我自己發明的啊,但是每次用都很有效。其實,我們想要孩子做什麼,他們不配合是常事,要真的什麼都配合那纔是不正常了。

就連洗手這種小事悠悠都經常不配合,一回家就想拿東西吃,被我要求先去洗手,死活不願意,還氣得跺腳,哭了起來。嘖嘖,不就是晚一分鐘吃嗎?哎,孩子眼裏芝麻點小事也是天大的事,媽媽攔着她吃東西就是在拒絕她當下的需求啊!

二話不說,我蹲下來抱住悠悠,把她的頭放在我的肩膀上,輕撫着她的頭說:“寶貝,媽媽愛你。” 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再繼續:“我知道你肚子餓了,想吃東西。不過要先洗手你是知道的,半分鐘就洗完了,快點和媽媽一起洗吧。”

由於小孩子很容易把大人的拒絕與不愛聯繫在一起,所以,通常我在對悠悠說不或者不能滿足她要求的時候,都會先告訴她“媽媽愛你”,這是在第一時間讓孩子知道,雖然媽媽拒絕了你的請求,但是我對你的愛是一直都不變的,然後再解釋拒絕的原因。通常孩子在得到擁抱和聽到“媽媽愛你”後,情緒已經能平復很多。

4. 保持淡定和積極的態度

無論什麼時候,保持淡定和積極的態度都比發脾氣有效。我爲什麼現在很少對悠悠發脾氣了呢?因爲我發現發脾氣對孩子大吼大叫根本不管用,我一吼,孩子哭得更大聲,更不配合我了。看到孩子那張受到驚嚇的臉,事後總是後悔自責不已。

而當我轉換策略改用淡定和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問題,發現很有成效後,現在的我是越來越少發脾氣了。

悠悠不想刷牙的時候,我就用迂迴戰術。手裏拿着牙刷,也不急着逼她刷牙,先表揚一番她今天的表現:

“寶貝,你今天和朋友玩的時候,主動把玩具讓給朋友玩,好棒啊,都懂得分享了!”

“你今天還照顧了你的娃娃,把娃娃推出去散步又給她餵了奶喝,你真是長大了啊!都會照顧小baby了!”

被我這麼一誇,悠悠已經是心花怒放,眉開眼笑,嘴裏不停地說:“Ja,我長大了!我是大姐姐了!” 我馬上順勢說:“大姐姐們每天都是主動刷牙的,你這麼棒,是不是也主動刷牙呀?” 她中了我的計,馬上點頭張開嘴讓我給她刷牙啦。

孩子都有向善向好的本性,如果我們多肯定和表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他們就會做出更多正面的行爲。沒有哪個孩子會天生想做壞孩子,非要說有的話,那一定是被大人的引導不當逼出來的。

5. 大方承認自己的錯誤

很多父母羞於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覺得丟面子,或者有失權威。其實,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並不會因爲承認錯誤而受損。相反,我們對待錯誤的誠實態度和勇氣,正是向孩子正確示範了面對錯誤時應有的姿態。

如果我們許下了一個不能實現的威脅,不要爲了面子死撐下去。“如果你再哭,明天就不準和朋友出去玩了!” 而事實上你已經和朋友約好了明天必須赴約,你可以坦誠地對孩子說:“我剛纔犯了一個錯誤,明天我們已經和朋友約好了,不能失約。但是你再這樣鬧下去,後天我就不考慮帶你出去玩了。”

坦白承認錯誤,避免威脅成爲空洞的威脅。

如果有時候並沒有想好怎麼應對孩子的無理行爲,與其拿空洞的威脅嚇唬孩子,不如給自己一點緩衝時間,你可以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是不講道理的(或不對的),我現在非常生氣,但我不想在氣頭上管教你,我需要先靜一靜,想一想怎麼處理這件事情。要不你也想一想該怎麼辦,然後我們互換想法?”

趁着冷靜的這段時間,你可以更好地想想要怎麼跟孩子解釋原因,又或者TA要爲自己的行爲承擔哪些合理的後果。

世上沒有完美父母,所有的父母都會有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忍不住威脅孩子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發生之後,我們如何去面對。勇敢地直面自己和孩子,坦誠談論發生的事情,千萬別羞於對孩子說出你的真實感受和想法,自責也好,後悔也罷,重點是把每一次失控都當作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對你和對孩子都是。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