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孩子成才的標準

孩子成才的標準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聽話”就是好孩子?“聽話”的孩子其實很受傷!我們總是叮囑他們要聽話,卻忘記他們只是一個孩子。有時候,孩子應該做孩子該做的事情。

孩子成才的標準

我也在反思,爲什麼很多的父母都喜歡用“聽話”這種標準去要求孩子呢?我認爲可以概括爲兩點:

1、聽話的孩子很省事

試想家中有一個聽話的孩子,的確能給大人省去許多體力和心力的煩惱。孩子聽你的話,你不用爲了和孩子爭辯而大動肝火;你讓他學畫畫,他不會去學鋼琴;你讓他吃個蘋果,他不會去和你爭辯想吃個冰激凌。所以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是試圖去馴化孩子,把他們培養成一個服從的人。同時不斷用“聽話”、“乖巧”、“懂事”這類詞去讚揚孩子,強化孩子的行爲。讓孩子逐漸明白,如果想得到父母老師的認同,表揚甚至微笑,都需要努力做到聽話。於是孩子聽話了,大家都省事了。

2、控制感是一種很好的感覺

人們之所以會有不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對事物失去了控制。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是如此,如果孩子的各個方面都被掌控,父母會感覺這樣很安全。記得前幾天看中國版的《屋頂的告白》,就是孩子站在屋頂上,父母站在臺下,孩子對父母說出自己的心聲。有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對着媽媽大喊:“我再也不要吃雞蛋和蘋果了!”在這樣的場合,孩子的心聲居然是不想吃蘋果和雞蛋,可見父母的控制已經到了十分嚴密的程度。父母的心聲是這樣的:孩子你不能選擇吃什麼,因爲你不懂得營養,不知道自控;孩子你不能偷偷寫日記,寫了我也會看哦,因爲如果我不知道你想什麼,我會感到不安全。

這種“聽話”式的教育,在給父母帶來便利的時候,給孩子帶來的卻是沉重的傷害。我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八年的從業經驗中我接觸了非常多有關教育的實際案例。給大家講兩個我身邊發生的小故事,我們可以從中瞭解下“聽話的孩子”的心聲。

從小聽話的男孩成年後變成了媽寶男

去年一位媽媽帶着孩子來諮詢。這位媽媽有五十多歲,他的兒子三十出頭。在整個談話過程中,都是媽媽在主動陳述孩子的問題,她說:“自己的孩子從小很聽她的話,整個成長過程都很順利。孩子考取了一個不錯的大學,畢業後也順利地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目前生活都很好。唯一的問題就是孩子每天都表現得懶洋洋的,沒有什麼活力,也沒有任何年輕人的朝氣。她也不知道什麼原因,擔心孩子患上了抑鬱症。

在看看這個媽媽口中的孩子,整個人癱坐在沙發上,很少說話,彷彿在聽媽媽講述別人的故事。在接下來的諮詢中,我都是和他單獨諮詢,每次談到不同的話題,他的開場白都是:”我媽說。。。‘’每當和他談到一些合理化的建議的時候,他會說這個建議我得回去和我媽商量一下才能決定。每當問到他自己的想法的時候,他會說我沒有想法,這些事情都是我媽管,然後我照着做就行了。

當你面對一個三十歲的男人做所有的選擇和決定的時候,還和自己的媽媽牢牢綁定在一起,真的覺得很悲哀。當然他的婚姻也很不幸福,因爲所有的女孩都想找一個有擔當的男人,而不願意接受一個披着成人外衣的大寶寶。他的媽媽控制了孩子所有的選擇,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擇業婚姻,孩子從小男孩的時期就已經完全被馴化成了聽話的孩子,不用有主見,不用有思維,不用有選擇,因爲這一切都被安排好了,只需要不折不扣的執行。

在整個三十多年的成長經歷中,他從來沒有做過自己。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卻從來沒有出現過自己的足跡,這樣的人生怎麼能讓人提得起興趣?所以他會表現得懶洋洋,變得毫無活力。

從小十分聽話的女孩,卻從來沒有幸福感

我的一個好朋友從小就是一個十分乖巧聽話的女孩,父母老師都特別的喜歡她。她的父母時常很自豪地說:“我的女兒特別聽話,很少讓我們操心,比起別人家調皮搗蛋的孩子,我們特別欣慰。”但是我的朋友卻十分討厭“聽話”這個詞,她給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每天她去上班的時候,兒子都會向她耍賴,讓媽媽留在家裏陪他玩,每當這個時候她就想起自己小的時候。那時候她的父母也很忙,晚飯後依然要出去賣東西,往往要到很晚纔回來。作爲一個小女孩,晚上一個人待在家裏是很害怕的。但是她卻從來沒有勇氣向父母提出陪伴自己的要求,因爲自己一直都被教育成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提出這種要求就太不懂事了。於是無數個夜晚都是她自己一個人在家裏度過的。害怕的時候,就打開所有的燈,窩在沙發上看電視,直到困得睡着爲止。

因爲從小缺少陪伴,所以直到成年,她依然很怕黑。她很羨慕自己的孩子,在媽媽去上班的時候,他能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雖然會哭哭鬧鬧,但是孩子不壓抑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得到表達和釋放。而她從小就在壓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從小聽大人的話,上學聽老師的話,工作了聽領導的話,甚至在婚姻中都顯得十分的被動,夫妻關係也在一步步退讓,這些都讓她變得十分的壓抑。

做了三十幾年“聽話”的孩子,她卻從來沒有任何的幸福感。相反,她的心理問題頻發。其實很多心理問題的產生,就是過度壓抑自己的情感和需求造成的。聽話就是抑制自己的各種需求,這些被壓制的需求並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放在了潛意識中,等待機會釋放。因此我們會看到,很多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十分的叛逆,做出很多瘋狂的事情。還有一些聽話的孩子在成年的過程中會頻發各種心理問題。

聽話的孩子真的有太多的痛苦,他們不能自主拓展想象力,很難形成獨立的想法和人格,這種影響會深入到成年後的各個階段,包括事業婚姻甚至教育。做一個聽話的孩子這種慣性思維,會讓他們壓抑自己的需求,甚至不敢做自己,造成麻木壓抑的人生體驗。

作爲孩子的父母,我們曾經也是一個孩子,或許也被環境烙上了“聽話的孩子”這樣的烙印,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是快樂滿足,還是壓抑痛苦?我們可以深深體會下其中的滋味。再回到當下,我們此時是孩子的父母,我們的經歷是否能給孩子的教育提供一些好的借鑑呢?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時常思考這三個問題:

1、我想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很多的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某個行業的精英,在這個競爭壓力巨大的環境中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這些期待只是對於孩子職業上的期待。那麼人生除了生存競爭之外,用什麼樣的心靈去支撐自己的生活呢?這是我時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鍛煉出一種獨立的心靈,不受外界評價系統的支配。孩子不會因爲別人的表揚和認同而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爲別人的批評或者輕視就自暴自棄,放縱自己。

我希望孩子在面對選擇的時候,不要總是做太多的忍讓,去壓抑自己的需求,僅僅爲了去取悅別人。這種聽話卻充滿委屈的孩子真是讓人心疼。要讓孩子明白,別人的需求雖然重要,但是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世界雖然大,但是自己永遠是最寶貴的!

我希望孩子在面對選擇的時候,都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成年後能變成一個有擔當的大人,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並且會爲自己的選擇負責。我希望孩子的人生過得有滋有味的,酸甜苦辣全都有,他自己能從中好好品嚐,變得更有力量。

2、孩子聽我的話就是對的嗎?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或許還能以一種權威的角色出現,因爲父母具備基本的常識和社會體驗。知道吃什麼食品對孩子的身體好,知道怎麼樣才都讓孩子避免傷害。但是隨着孩子逐漸的長大,我們是否會變得力不從心呢?在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類問題和選擇的時候,我們的想法和判斷就是對的嗎?

我們的思維有侷限性,眼界有侷限性,甚至心靈成長都有很大的侷限性。對於這麼不完美的我們,如果還一味的讓孩子聽我們的話,那真是太自戀了。如果作爲父母的我們,能時常反思下自己,想想自己也是一個不完美的人,那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就會很自然的給孩子留出一定的空間,給孩子一個參與自己人生的機會。

3、孩子的想法和選擇難道不該聽聽嗎?

通常我們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都會說你要這樣做,這樣是對的。你要聽我的想法,我的想法是對的。我們能不能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先對孩子說:“你是怎麼想的呢?”然後坐下來靜靜地聽聽他的想法。孩子的想法或許很幼稚,但是當他說出自己想法的時候,也是經過了積極的思考,而不只是被動接收你的信息。隨着孩子逐漸長大,他會逐漸的明白,他的想法也很重要。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他也會積極的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做出選擇。這些積極的思考的積累,必然會鍛鍊孩子的能力,使他逐漸成爲一個能自己做出合適選擇的大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