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自己生的孩子都跟我不親”,是多少父母的遺憾

“自己生的孩子都跟我不親”,是多少父母的遺憾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前幾天,我的朋友小薇轉發了一條微博,微博內容說:“我都這個年紀了,至今遇到點什麼稀奇好玩的事還是會忍不住像小妖稟報大王一樣屁顛屁顛跑去告訴我媽。”

前幾天,我的朋友小薇轉發了一條微博,微博內容說:“我都這個年紀了,至今遇到點什麼稀奇好玩的事還是會忍不住像小妖稟報大王一樣屁顛屁顛跑去告訴我媽。”

這條下面緊跟着的評論很熱鬧,基本分爲兩派陣營,一派是跟博主感受一樣的:

“我媽去哪我跟哪,上廁所都要站門口講。沒什麼能打斷我分享的慾望”。

“媽我要去拉屎了”“媽我今天吃了兩個桃子”“媽我要洗衣服了”然後還有我看了什麼劇、什麼書、有什麼好玩的,甚至有些很污的段子講給她聽都笑死。我媽也是,她種的什麼花開了,買了什麼新衣服都要給我看,而且我都20了睡覺前還是要跟她晚安親親。

“我也是,從小到大不管是早戀的小男友還是暗戀的小男生我媽都叫得出名。”

“我在外地丟了一根很喜歡的牛筋都要馬上屁顛屁顛的打電話告訴我媽,好像我媽說沒事再買我就安心的感覺。”……

還有一些評論是表示羨慕的:

“真好,這是羨慕不來的福氣一樁”

“真的好難過。父母對我說話都沒有太大反映。所以我現在都不怎麼說話,在家在外面都是。”

而我朋友的評論則是:“我想我永遠不會知道跟父母親密是怎樣的體驗了。”

“自己生的孩子都跟我不親”,是多少父母的遺憾

小薇是個很懂事、很獨立又很孝順的女孩子。大學時候她就開始做兼職賺學費,畢業這麼多年,也一直沒用父母操過什麼心。但是她跟父母的關係,確實很生疏。

從認識她到現在,每次聽她跟家裏打電話都是一樣的幾句話。

父母通常會問她“吃飯了嗎?”,“吃的什麼?”,“你那邊天氣怎麼樣?”,“都挺好吧?”

小薇通常就是回答“吃了”,“天氣還行”,“挺好的”,然後關心一下父母的身體,如果都好,就一陣沉默,然後一方說那就這樣吧,電話就掛了。

極少聽到她跟父母之間有太親密的對話,只是例行公事一般,每週固定兩三次通話,又簡單寒暄幾句就會掛斷。

小薇曾經說過,她最羨慕的就是一家人手拉手出去吃飯,有各種聊不完的話題,彼此之間可以互相開玩笑的這種家庭。

她爸爸是一個很古板嚴厲的人,似乎覺得對孩子笑,跟孩子玩兒是一件很傷尊嚴和體面的事情。

她曾經在很小的時候,因爲想念爸爸,在爸爸回家後爬到爸爸身邊,讓爸爸背自己。但是爸爸很嫌棄的推開她:“添什麼洋賤”,這句是東北話,意思就是嫌棄她太粘人,沒尊嚴的意思。

小薇的媽媽是個沒什麼文化的家庭婦女,可能是做家事太過操勞,媽媽的脾氣經常是很差的。永遠在指責小薇的各種不是,從衣服沒疊整齊到成績沒考滿分,所有的事情都能拿出來抱怨好久。小薇不說話還好,說出來的話如果有什麼不合適不準確的,媽媽更會繼續嘮叨。

所以小薇的摸索出了自己在家的生存之道,少說話,多做事。

她努力的學習,也努力的工作,還給父母買了房子,她甚至說過如果父母有事,她願意傾家蕩產,爲父母捐獻所有的器官。但是這麼多年,小薇只有過年纔會回家,面對自己最愛的也是最愛自己的父母,對她來說是一件很需要勇氣和決心的事情。

“自己生的孩子都跟我不親”,是多少父母的遺憾 第2張

這麼多年,漸漸發現像小薇這樣的人並不少見,很多孩子都在心裏面是愛父母的,但是行爲上就是沒有辦法跟自己的父母親密起來。

有些父母罵孩子是“白眼狼”,但其實未必。像親子關係疏離這種事情,父母委屈,孩子也委屈,可是無論怎樣,父母都無法通過抱怨和指責孩子,來改善這段關係,孩子也無法通過細數父母的不是,來贏回本該屬於自己的幸福。

能讓父母和孩子都獲益的,永遠是真誠的溝通和雙方帶着愛與友善的接納。

良好的親子關係

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個老生常談的提法,但是卻常常一不小心,就會輕易被破壞。

記得馬伊琍曾經發過一篇微博,反思自己在女兒養育問題中的心急。她寫道:

“我越來越後悔在愛馬一歲時進行的哭聲免疫訓練,雖然兩天就成功讓她學會睡整覺,可一歲半時又開始反覆,睡着後她總會醒一次,哭着拍手求抱抱,發現沒人理之後只好再哭着睡着,而我固執地在黑暗中盼她快睡着,麻痹自己去漠視她的無助,甚至以爲她長大了不會記得這些哭泣的夜晚。這種煎熬於我於她於全家都是巨大折磨,最後聽我媽媽的勸,把她的牀緊挨我的大牀,半夜醒來就伸手拍拍她,從此我們和她都睡得無比踏實。”

這篇微博在說孩子的睡眠問題,但是卻也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孩子之間親密關係的例子。

孩子對父母,是有天然的依賴和信任的。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需求與依賴有積極的迴應,孩子就會感覺到安全,就容易與父母建立親密的關係。如果孩子的求助總是得不到正面的迴應,哭了被父母漠視,恐懼了沒人安撫,孩子會陷入絕望,會很容易就封閉自己,拒絕求助與表達。

看起來這樣會讓父母省事不少,身邊少了一個“小尾巴”和“話嘮”,但實際上,這已經是父母開始失去孩子的第一步了。

良好的親子關係

需要耐心和高質量的陪伴

曾經有位媽媽特別難過發的朋友圈控訴,也是說孩子跟她不親了。

她是上班族,孩子平時是公公婆婆幫忙照顧的。但是時間一久,發現孩子只認奶奶。別的孩子遇到點兒什麼事兒,都是哭着喊媽媽,她的兒子卻就總是喊奶奶。吃飯時候也總是找奶奶,想讓奶奶喂,還說“不要媽媽,不要媽媽”。

她十月懷胎,殷勤餵奶一年多的辛苦,爲了給孩子提供好一點的生活而在職場衝殺打拼的心酸,在兒子這裏完全不被理解和記憶。媽媽對他來說,似乎就是一個會在他做錯事時教育他,給他立規矩的“壞人”,連媽媽要出差都不會捨不得,反而會主動說好幾次“拜拜”。

這位媽媽的委屈和挫敗感,我想大多數父母都可以理解。對於愛孩子的爸爸、媽媽們來說,有什麼事兒是比不知不覺中,竟然成爲了孩子生活中可有可無的人更讓人難過和遺憾的呢?

但是孩子是最誠實也最敏感的。在他的世界裏,只能看到誰更願意陪伴他,誰更喜歡鼓勵他。

父母未必需要24小時陪着孩子,但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父母儘量自己帶孩子,會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好處。如果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孩子們的想法,多給孩子們一些讚揚和肯定,孩子們會更容易接受父母給的建議。

良好的親子關係

需要雙方及時有效的溝通

曾有位遠親跟我父母指責他的兒子頑劣,說兒子進屋就知道玩手機玩遊戲,跟他說話像聽不見似的,很少給迴應,還偷偷給遊戲充錢,卡里少了2000多塊。

但是當單獨跟孩子聊天,孩子給出的回答又是另一個樣子。他說如果不是錢少了,父母根本都不管他是不是玩遊戲。還表示:

“我以前上學,他們回家也不跟我溝通。我最需要他們關心的時候,他們沒把我當成可以溝通的人,現在我習慣了不跟他們多說話了,他們倒過來要求我,說我跟他們不親,不親,難道是因爲我嗎?我不想跟他們好好陪我啊,我願意天天守着遊戲啊……”孩子說着說着竟然哭了起來。

我相信孩子說的是實話,如果可以選,他會寧願選擇多跟父母說說話,而不是抱着手機玩遊戲。他渴望的是關愛溝通而不是打壓控制,渴望的是理解接受而不是抱怨指責。

父母想讓孩子跟自己親,跟孩子開誠佈公的溝通,去談自己的感受,去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孩子心裏在想什麼,以及孩子感受到的是什麼,去試着理解孩子,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效果遠遠好過控訴與暴力。

愛孩子,是絕大多數父母的本能。但是如何跟孩子相處,如何讓孩子喜歡跟自己親近,卻並不是一件人人都能做好的事情。跟孩子建立一個好的親子關係,其實成本並不會很高,但是這件事,卻足以改變孩子的成長軌跡,並影響孩子一生的幸福指數。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