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這句話我們常說,卻很可能傷害了寶寶

這句話我們常說,卻很可能傷害了寶寶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歲的豆豆跟着媽媽在外面吃飯,餐廳的一角有個小遊樂場,豆豆開心地跑去玩。剛玩了幾下滑梯,他就被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堵住了滑梯口。

三歲的豆豆跟着媽媽在外面吃飯,餐廳的一角有個小遊樂場,豆豆開心地跑去玩。剛玩了幾下滑梯,他就被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堵住了滑梯口。

小女孩大聲喊叫着:這個滑梯是我們過家家的廚房!你不能進去!還指揮其他小孩子:快!大家都來堵住!幾個小孩子趕忙堵住了滑梯口,一個個叉着腰,嘴裏還大聲嚷嚷着:對,你不能進來!你進來我們就沒有廚房了!

豆豆被這個陣勢嚇壞了,“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媽媽聞聲而來,又心疼又氣憤:“別哭了!你一男孩子被人欺負了就知道哭,多沒出息啊!”

媽媽拉着豆豆要走:“好了好了別哭了,咱不跟他們玩了。”可豆豆非但不走,還越哭越傷心,越哭越大聲,怎麼都哄不住。

這句話我們常說,卻很可能傷害了寶寶

你想方設法讓孩子不要哭,他卻越哭越起勁

這樣的情景真是太常見了。

一看到孩子哭,有的媽媽會埋怨,比如“就知道哭,哭有什麼用!”

有的會否定,比如“這有什麼好哭的?”

有的會恐嚇,比如“再哭媽媽就把你扔這兒不管了啊!”

有的會講道理,比如“媽媽告訴你啊,你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爲……”

有的會鼓勵孩子堅強,比如“要堅強,做個男子漢!”

但總有那麼一個前提:“不要哭!”

原來,軟硬兼施、千方百計,都是爲了達到一個目的,那就是:制止孩子哭!

人們總認爲,先止哭,然後才能解決問題。而實際上呢?

有的孩子往往越是制止,越是抽抽搭搭哭個不停;

有的孩子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感情,變得謹小慎微、畏首畏尾;

有的孩子學會了利用父母的妥協,把哭泣變爲威脅父母的武器。

因此,僅僅勸停孩子哭泣的行爲,而不追尋他情緒上的需要,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反而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更會錯失教育的良機。

這句話我們常說,卻很可能傷害了寶寶 第2張

哭鬧的孩子,通常只是想要被理解

哭,對小孩來說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對於那些愛哭的孩子,哭只是個表象,其內在是想讓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的依賴心理。一個哭泣的孩子,通常首要的需求就是被理解。

因此,當孩子哭泣時,大人首先要關心的是接納他或憤怒或傷心的負面情緒,表示同情和理解,並把這個信息傳達給孩子。

面對無法清楚表達自己情緒的小寶寶,最好的辦法就是冷靜地抱着他,讓他明白可以哭,而且我在身邊保護你。很多人以爲對孩子的哭泣迴應需要“延遲滿足”,但事實證明,母親及時地相應嬰兒的哭泣,會使孩子哭得更少、語言和溝通發展得更好。

同樣地,父母可以用“膝蓋摔破了一定很疼吧”“從鞦韆上摔下來一定很可怕吧”這樣的具有同理心、幫助孩子辨識情緒的話語,代替“都是它把寶寶絆倒的,我們去踩它出氣”,或者“不哭不哭,媽媽給你看個有意思的東西”。

而面對3-6歲年齡段、具備一定語言表達能力的寶寶,我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說:“你看起來有點兒難過,出什麼事了?”“喔,我明白了,原來是這樣啊!我理解你爲什麼哭,他們不讓你玩滑梯一定覺得很傷心、很委屈吧?”

當孩子感到被理解了,他們就會更願意聽我們的建議。同理心就是這樣有奇蹟般的作用,能讓孩子瞬間平靜下來。而家長明確地以“傷心、委屈”的字眼命名孩子的情緒並反饋給孩子,則更能協助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這對孩子的情商培養至關重要。

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經常用“你是不是不開心了?”“你要是感到委屈……”“難過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等話語來幫助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並教會孩子妥善處理負面情緒。

這句話我們常說,卻很可能傷害了寶寶 第3張

接納他的負面情緒,把哭的權利還給孩子

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裏把人類的五種主要情緒化爲5個情緒小人,通過一系列充滿想象力的故事情節,講出了一個簡單質樸的道理:

我們總是渴望歡樂抵抗悲傷,讚揚樂觀嘲弄消極,但很多時候,恰恰是生命中的負面情緒給我們力量——悲傷讓我們變得深刻,恐懼讓我們未雨綢繆,憤怒讓我們劃出底線,厭惡阻擋我們失去自我。

這句話我們常說,卻很可能傷害了寶寶 第4張

無論是哭,還是其他負面情緒,都是我們生命體驗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即使作爲成年人,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會害怕退縮嗎?

當我們遇到打擊時,不會沮喪難過嗎?

當我們的願望沒有滿足、目標沒有實現時,不會悲傷嗎?

當別人強迫自己、傷害自己的時候,我們不會憤怒嗎?

當壓力太大、心煩意亂的時候,我們不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嗎?

……

因此面對孩子的哭,我們要接納情緒,用尊重傾聽孩子;我們要寬容理解,用共情取得信任;我們要反饋情緒,讓孩子辨識情緒,提高情商;我們要輔助引導,教孩子處理情緒,解決問題。

這句話我們常說,卻很可能傷害了寶寶 第5張

小說家威廉保羅楊寫道:“千萬不要給你們眼淚的價值打折。那可以是療愈之水、歡樂之泉。有時候那是心靈能說出的最好的話。”

成年後,我們故作成熟,笑着告別轉身淚流,不禁懷念兒時肆意歡笑肆意哭鬧的美好,但爲何在我們做了父母之後,便要毫不在意地剝奪孩子的這種美好呢?

所以,請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把哭的權利還給孩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