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孩子變得不打招呼,主要錯在爸爸?

孩子變得不打招呼,主要錯在爸爸?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美國耶魯大學一項連續進行了12年的研究表明,與爸爸相處時間越長的孩子智商更高、精力更旺盛、更擅長交際、學習成績更好。

當孩子成長到一定時期,家長們會發現:在家活潑熱情、雀躍開朗的孩子,一到外面就變得內向、害羞,無論是遇上熟人還是見面較少的朋友都不打招呼了;或者是之前都蠻熱情的一個孩子,最近面對外人不是把頭扭過去,就是藏在大人的身後,時不時的用眼睛瞄着,就是不說話。

這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正常情況,家長無需焦慮但是要進行適當的疏導,特別是爸爸,因爲爸爸是孩子的社交引領者!

1.這三種行爲家長不能有

孩子不喜歡和陌生人說話、害羞 、怕生是與多種因素有關的,包括性格內向、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成長心理變化等等。所以,如果發現孩子不愛打招呼,家長首先不能犯以下三種錯:

孩子變得不打招呼,主要錯在爸爸?

1、數落孩子: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

“你怎麼就這麼不懂事呢?平時是怎麼教你的?”

“我家孩子就這樣,無論怎麼說,就是不願意跟別人打招呼,我都不知道怎麼教他了。”

這些話,不要再說,當孩子不願意打招呼,或者表現出膽怯的時候,記得不需要急忙去指責孩子,因爲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厭倦和害怕與別人打招呼,會讓他覺得,與人打招呼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進而影響他將來的人際交往。

2、貼標籤:會讓孩子懷疑自己

“不好意思,這孩子比較靦腆。”

“我這孩子在外面就是內向了點。”

不少家長,在遇到孩子不喜歡打招呼,但又不好現場“發作”的時候,往往會無奈地說出上面的這些話。類似這樣的話,家長們應儘量避免少說,因爲孩子最初的自我評價來源於身邊的成人,特別是父母。

如果身邊的人反覆地爲孩子貼上“內向”、“靦腆”、“膽小”、“沒規矩”、“不懂禮貌”的標籤,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爲這些標籤就是自己,最後或許就變得真正的“膽小”、“沒規矩”了。

3、強迫孩子打招呼:會讓孩子迷失自己

最後一種家長最易犯的錯,就是執意要孩子打招呼,甚至會在外人面前訓斥孩子,這是萬萬要不得的做法,這會讓孩子對“社交”產生深遠的恐懼心理。

在面對孩子不愛打招呼這件事上,我們要注意一件事就是:大人們認爲的熟人,並不代表也是孩子的熟人,當孩子面對一個比自己高一倍多並且相處不多的“巨人”,產生恐懼心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如果家長再進行嚴肅或者過激的批評和否定,只會更大地打擊孩子的安全感,會讓孩子對以後的社交產生本能的排斥,最終甚至可能會產生“社交恐懼症”。

2.瞭解孩子不愛打招呼的原因

除了性格本身偏向內向的孩子,如果出現突然“內向”、“害羞”不愛打招呼的情況,一般是4歲左右的寶寶以及青春期的孩子。

3歲前的孩子自我意識較弱,所以更容易聽從父母的話。3歲之後,孩子的自我意識與自尊心開始萌芽,漸漸突顯出自己的“主見”,這時候的孩子會有自己的判斷和喜好,在行爲上會有自己的想法與主意,不想總是“聽話”。

3-6歲的孩子不愛打招呼的常見原因有以下4點:

1、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不喜歡這個人或者不認識,就是不願意打招呼,即使父母說要問好,但是孩子基於自己的認知和決策,依然決定不打招呼。

2、孩子想換一種打招呼的方式,但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說法,或者是還沒有反應過來。

3、孩子不想照着大人們說的做,但又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4、孩子認爲沒有必要打招呼,因爲年幼的他並不知道這個行爲是應該做,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更關注自己的想法和世界,大人們說的道理他尚未理解,所以也不願照着做。

因此,如果在被父母要求着向他人問候時,自尊心強的孩子會感到很沒面子,從而產生逆反情緒,最後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就是不說話”。

第二類不愛打招呼的孩子,就是處於青春期的“叛逆少年”。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他已經具備較強的獨立意識,對學校、家長容易產生抵抗的情緒,對父母的主動詢問會產生牴觸,面對自己認爲不是很熟的人,往往少言寡語並且不會主動打招呼。

孩子變得不打招呼,主要錯在爸爸? 第2張

3.四種方法幫孩子敞開心扉

要改善孩子不愛打招呼的情況,家長可以從孩子和自己兩個方向下功夫,策略如下:

1、告訴孩子:主動打招呼可以提升個人魅力

主動打招呼是一種社交手段,不要以爲孩子年紀小,不懂什麼是社交,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時候是超乎成人的。

所以,我們要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讓他意識到,主動打招呼是一種教養,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這是我們以後生活中極爲重要的事情。

在打招呼這個事情上,父母記得要溫柔地告訴孩子,不要害怕自己主動打招呼之後,別人給予的是不友善的迴應,因爲:別人對你說的話,做的事,從來不能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對別人說的話,做的事,才能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2、與孩子真誠地聊聊“爲什麼不愛打招呼”

要與孩子真誠溝通,首要條件是“懂得”,要懂得孩子本身的脾性,以及其當前所處年齡段的成長特點,並且對孩子平時的生活細節有所留意和理解。

然後,選擇一個孩子心情輕鬆愉快的情景,告訴孩子你想知道他“爲什麼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想用什麼樣的方法打招呼”。

從小就得到父母敬重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格外有自信。

3、幫助孩子走出“不愛打招呼”

年幼的孩子,需要較多的嘗試與時間來突破自己。所以,在某些場合,孩子也想打招呼,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這就需要父母慢慢引導、幫他們尋找方法,找到突破口。

◆ 你可以將孩子抱起來:讓孩子和對方高度相同,視線平齊,這樣孩子的恐懼心理就已經打消很多了。

◆ 正式地向對方介紹孩子:讓孩子打招呼之前,先把對方介紹給孩子,介紹完對方後,也正式地把寶寶介紹給對方,這就是儀式感,會讓孩子感到實在的尊重。

◆ 不勉強,以更多的方式引導孩子打招呼:如果經過前面的努力寶寶還是不願意打招呼,那就給孩子“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吧,例如“那寶寶就和黃阿姨握個手吧”,或者等離別的時候讓寶貝和對方道別,因爲,在家長和對方相處期間,孩子逐漸熟悉並接納對方,道別是讓孩子踏出“主動打招呼”第一步的不錯攻略。

◆ 注意平時的引導:父母在孩子閱讀、看電視的時候留意,遇到主動打招呼、道別等情景的時候,就要有意識地和孩子進行適合的交流,讓孩子從意識上明白“打招呼”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意味着自己長大了,從而能越來越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勇敢地和別人進行社交了。

而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已經擁有自己一定的想法,所以家長就給予更多的空間以及期待吧,不必刻意的勉強。

4、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

孩子的成長是漫長的社會化過程,他需要反覆模仿身邊親密的人的行爲。因此,父母在遇到熟人、鄰居、朋友的時候,可以儘量和對方以適宜的方式打招呼。

在家裏,父母間要重點養成一個習慣,就是誰回到家,如果家裏有人在,都要在進門的時候說一聲“**,我回來咯!”這是從孩子最熟悉的環境中,培養他主動打招呼的習慣的重要環節。

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示範,父母在做,孩子在看,父母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別人,孩子都會默默地記在心裏面的。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教育的本質是一場家長的自我修養!而爸爸往往是孩子社交的引領者,因爲在中國的傳統中,男性是一種陽剛、勇敢、自信的代表。所以,多讓爸爸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將更有利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能力。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