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與孩子溝通不順?也許你該試試這個辦法

與孩子溝通不順?也許你該試試這個辦法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媽媽,是這個世界最辛苦的職業,並且是“吃力不討好”的典型“高危人羣”。

"我怎麼生了個這麼彆扭的孩子?爲什麼我說往東他偏往西,事事對着幹,真好像前世的冤家!"與孩子溝通無效時,你是不是也有這種深深的挫敗感?可你有沒有想過,也許是你的方法錯了呢。”

和孩子溝通,你還在打憶苦思甜的苦情牌嗎?什麼媽媽爲你吃了好多苦啊,受了很多累啊,你可不能忘本啊等等。靠這樣的哭訴來贏得孩子們的感恩,雖然有效,但不高明,似乎孩子的認可都是自己祈求來的施捨。

糾正孩子的錯誤,你還在喋喋不休地講道理?事事都要和孩子掰開揉碎的講,時間長了,不激起強烈逆反和反彈纔怪!因爲老話早說了:好話說三遍,狗不都不愛聽。

拜託,媽媽這種職業也要與時俱進,不能老是那三板斧。

有沒有想過,有些付出只是你自己的選擇。

21年前,我剛生小孩,被婆婆教育:當媽啦,就不要整天想着去哪玩了,你看我,十年沒去過百貨大樓,二十年沒去過公園!

我在心裏翻大白眼,誰不讓你去了?你不去,那肯定也沒帶着孩子們去過了,這還算什麼好媽媽。

要是孩子可以選擇,哪個會願意選這樣的人當媽?與婆婆同齡的媽媽們,受時代所限,大多都是勤儉持家型,滿心滿眼都是怎麼省下票子過日子,卻很少知道要和孩子們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可不要當這樣的媽媽!

因爲,不管是"勤儉節約"還是"奢華無度",都只是你爲自己選擇的成年人的生活方式,爲什麼要孩子們領情?就像當下大家爭得不亦樂乎的窮養富養問題,要我說,無論哪種方式對孩子都不重要。因爲,在他們的認知裏,有人關愛的快樂纔是壓倒一切的第一位。

與孩子溝通不順?也許你該試試這個辦法

要得到孩子的認同,聰明的媽媽,更講究"同理心"

那些事事都要和孩子長篇大論講道理的媽媽,本質上說,你這是對孩子極大的不尊重,完全是對人家少年兒童智商的侮辱嘛,當你“耐心細緻”地講大道理的時候,你在心底已經把孩子當成了弱智。

所以,有時候孩子情緒反彈的嚴重程度,甚至超過受到打罵。

當然,最不提倡的溝通方式還是簡單粗暴,非打即罵,你當你還在哪個時代啊?支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社會背景早就不存在了。

那怎麼辦?最高明的辦法是要講“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一種方式。

囉嗦的說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簡單的說

同理心就是,我和你是,一,國,的!讓孩子知道,這個事情很糟糕,可是你還有我。

比如說,許多中國的影視劇裏,孩子在外邊打架,回家必定又是不由分說的一頓胖揍。這就是嚴重沒有同理心的做法。

打架不對,可總得有個理由,拿一個大而不當的標準,來衡量自家孩子的媽媽,是最傻的。有這樣的媽媽,你家孩子不受委屈誰受?久而久之,會把孩子越推越遠,孩子還會因爲失望主動關閉與你溝通的渠道,或者是有選擇的報喜不報憂。

與孩子溝通不順?也許你該試試這個辦法 第2張

如果說這個是比較極端的例子,那麼咱們拿最日常的帶孩子出去玩的事兒說一說。帶孩子去公園、遊樂場玩,最常碰到的事就是到時間了,孩子卻耍賴不願意回去。你怎麼辦?

你還有一堆事啊,該吃飯了,你陪玩半天早就又煩又累了……這些都是你的理由。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這麼有趣的地方並不是每天都來,好不容易來一次,還沒玩夠就走?

平時媽媽忙工作,都不大理會自己,終於能和媽媽在一起了,這麼輕易結束豈不是太虧了?這裏有好多小朋友做玩伴,有這麼多好玩的,誰願意回家一個人孤零零的玩?

所以,孩子不願意聽你召喚回家,真是太正常了。

看過好多簡單粗暴生拉硬拽的例子吧,高高興興出來,生氣哭鬧結束。半天的快樂也都泡湯了。

怎麼辦?這時候同理心就很重要了,明白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孩子平等對話溝通,針對孩子的心裏缺憾,提出改善的辦法,然後適當做出讓步,讓孩子有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

比如,好吧,那咱就再多玩一會,十分鐘後再回家!好吧,那咱就再來一次激流勇進,媽媽和寶寶一樣也覺得沒過癮呢!好吧,咱今天就不回家吃飯了,媽媽陪你去吃自助餐!

以快樂結束快樂,大人孩子雙贏!

實在臨時有事,也要試着蹲下來,抱着不願走的孩子,誠心實意的和孩子一起感到難過、不願意。他也許反倒會回過頭來安慰你。

與孩子溝通不順?也許你該試試這個辦法 第3張

兒童醫院裏,也最能考驗媽媽們的溝通能力了。總能看到孩子害怕打針,緊張得拽着媽媽哭:“媽媽,我不打針,我不打針……”你怎麼辦?和孩子講道理:“不打針病能好嗎?打針有啥好怕的?寶寶要勇敢。”

我呸!寶寶天生就有不勇敢的權利,勇敢是長大以後的事!關鍵你覺得你說這些話管用嗎?

如果管用,那也是你的態度,你的擁抱,你的愛撫,才能起到安慰性的作用。

有的媽媽就特別會運用同理心,“媽媽也知道打針疼啊,來,媽媽抱着,一下就好了,堅持一下!。”

孩子的負面情緒被認可,覺得媽媽也在心疼自己呢,心裏會不會覺得好受一點呢。

我小的時候,對兩件事印象特別深刻。

一件,受傷了,總是第一時間跑去找媽媽,把受傷部位展示給她看。媽媽手頭沒有藥,但是自有她的神方,她總是千年不變的說:“疼啊?來,媽給吹吹!”摔跟頭吹、扎手吹、磕磕碰碰了還是吹,管事!

還有,什麼事等得實在着急了,會去催媽媽:“媽,啥時候開始啊?”媽媽總是說:“嗯嗯,一會啊,馬上!”有的事兒她做得了主,比如開飯,可有的事她做不了主,比如村頭放電影。

但是,她從來不說:“我哪知道?着什麼急?有點耐心好不好!”反正,我們着急就去催她,她就負責好言安慰,我們就接着再等。幾十年後,我們姐妹一起跟老媽說起這些記憶,娘幾個笑得眼淚都出來了。

等到我當媽了,我又極不負責的把感同身受,擴展了一下。

女兒喜歡游泳,卻常常不能盡興。我們就一起暢想,要是自己有個游泳池該多好啊,想怎麼遊就怎麼遊,想啥時候去就啥時候去,而且,還可以裸泳,哈哈哈哈……

許多不得不面對的難題,許多當下無法解決的困難,最後都是在我們的“意淫”下,被快樂擱置。沒錢?哼,哪天我們娘倆就穿戴整齊去搶銀行,先搶他一卡車再說!沒時間?太氣人了,回去我就把叫我加班的上司痛打一頓,打他個皮開肉綻,連連求饒!

閨女明明知道這些都是不可能的,是不對的,卻也很能接受我的一通胡說八道,並添油加醋、樂此不疲。

能夠在日常中體驗到情緒感受被尊重的孩子,也會自然而然生出同理心,出現“熊孩子”的現象反倒很少,因爲尊重和無條件的慣和寵溺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尊重,是關注他的情緒和感受,可以求同存異;溺愛是不管不顧,總之要一個事事言聽計從的結果。

與孩子溝通不順?也許你該試試這個辦法 第4張

你嫌這個是淺層次溝通?你就這麼想觸及孩子的靈魂深處?好吧,滿足你!

你有沒有看過這樣的新聞,在超市,孩子偷偷拿了超市的東西,被正義的家長看到了,立刻現場嚴厲教育,並親自督促孩子把東西公開還回去,並當衆道歉!

許多人爲這樣的家長點贊,我只想抽他十個大巴掌!

衆目睽睽之下啊,你讓孩子情何以堪,以後怎麼擡頭做人,你是警察抓小偷嗎?你有沒有想過他爲啥偷而不是跟你提要求?不能偷,但是也不能這麼簡單粗暴!

最起碼要悄悄地還,悄悄教育!

你不是別人,你是他的媽媽,你最需要做的,是要了解他這麼做的真實想法,體會他的內心,然後纔有可能找到杜絕的辦法。一個心理不失衡的孩子,纔有可能健康長大。

你看櫻桃小丸子的漫畫嗎?小丸子爺爺的金句是:"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偏袒小丸子,我,也最,最,最偏袒小丸子!"一語擊中多少小孩子的心啊!世界上要是有個事事都偏袒自己的人,那是多幸福的事啊!

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老人坐在公園的椅子上嗚咽,他剛剛失去了相伴多年的老伴兒。男孩看到此情,跑過去看個究竟,他爬到老人的腿上,靜靜地坐在那裏。奇怪的事情發生了,老人一下子就覺得好了很多,情緒也穩定下來。後來,男孩的媽媽問他對老人說了些什麼,男孩答到:“我什麼都沒說,只是幫他哭泣。”

與樂者同笑,與悲者同哭。同理心其實就是這麼簡單的讓你的孩子不再孤單,簡單的讓你和孩子成爲“老鐵”同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