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講故事的重點是“講”還是“故事”?不要抹殺孩子的敏感期

講故事的重點是“講”還是“故事”?不要抹殺孩子的敏感期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親子共讀中,孩子在讀的過程會問各式各樣的問題,有時候會出離這個故事,扯到其他了,要把她拉回故事,堅持把故事讀完嗎?

1、講故事的重點是“講”還是“故事”?

講故事的目的是爲了我們從頭到尾講完不受打擾,自己順暢;還是爲了引發孩子聯想,啓發孩子思考?

不言而喻。

記得我家大寶兜兜小時候,我也會給她講睡前故事,故事的開頭是老舊的:“從前,有兩兄弟要分家,老大心狠、老二很善良…”

兜兜憤怒的打斷:“不是這樣!一定不是!老大心地很善良!”(我忽視了,他就是老大這一先決條件,只顧埋頭讀書,沒有顧及她的情感需求)

既然大寶聯想到自己,我只好把故事翻轉過來:“從前,有兩兄弟要分家,老大很善良、老二心狠…”

兜兜急忙捂住我的嘴:“不對不對!兜兜很善良,轉轉也很善良!”

大寶也不允許我說小寶的壞話,哪怕是臆想都不可以。

我索性合上書讓兜兜自己編故事:“我和轉轉相親相愛不會分家的,轉轉一定比我活潑,比我漂亮,態度比我謙虛,不像我學習不專心,我以前上課還做小動作,當然現在好了,但是我希望轉轉從一開始就是乖乖的好孩子…”

是的,我們完全把故事扯遠了。但是我們編寫了一段更圓滿的故事,孩子舒心踏實的躺在我身邊如夢,臉上有心滿意足的微笑,夢中有自己預想的合睦融洽,這比我們照本宣科的讀完故事更重要對嗎?

講故事的重點是“講”還是“故事”?不要抹殺孩子的敏感期

2、不要忽視甚至抹殺孩子的敏感期。幼兒愛提問題的階段正是邏輯思維的敏感期,恰逢語言敏感期同步上市,分分鐘秒殺你的知識庫。

孩子的“爲什麼”經常連續成串,每一個“爲什麼”引導一種因果關係,成串的“爲什麼”就銜接成一個因果鏈條。因果關係是一種邏輯關係,當兒童用語言探索邏輯關係時,就發出了一連串的“爲什麼”。邏輯思維能力就是我們對事物進行對比,分析,概括,綜合,推理,並且通過語言準確表達的能力。兩三歲的小孩子還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邏輯敏感期,讓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是用語言探索邏輯關係,而不是對事物本質及其因果關係的探究,他們對於事物關係的解釋多是通過幻想來完成的。

面對不着邊際的幻想,一連串的提問,你是憤怒無奈、煩躁喝止,還是將自己固化的思維清零,陪孩子一起發散性暢想?然後將我們多年積蓄的知識體系融匯到童趣世界裏,你一言我一語的積極呼應?

首先,我們要肯定、讚許孩子的求知慾。當孩子發出一個個“爲什麼”時,成人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語言,對他們提出的問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甚至可以重複孩子的話。絕不可以對孩子發出的一連串“爲什麼”露出不耐煩的情緒。

其次,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提出各種不切實際的問題。2-3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5-6歲是兒童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提高的時期,父母有必要在這一黃金階段中抓緊機會,多培養和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用簡潔易懂的語言正確回答孩子提出的簡單問題。大孩子問的讓你感覺不知所措,可以與孩子一起翻閱《百科全書》、上網搜索答案,這是獲得更多正確答案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