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寶寶學說話的幾個關鍵期,爸媽需要做什麼?

寶寶學說話的幾個關鍵期,爸媽需要做什麼?

來源:育娃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學說話的幾個關鍵期,家長需要做什麼?寶寶學說話時,家長該如何引導?寶寶3歲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朋友的寶寶和他差不多大,別說中文了,英文都記住了一些,還能背上幾首古詩。跟他說什麼他也都懂,可是就是不說,偶爾說的時候發音也模糊不清,愁死我了,該怎麼辦?

老人說,孩子說話越晚越聰明,還給我舉例隔壁老李家的孩子快上小學纔開口說話,結果成績特別棒,穩坐班級前三!

於是,我只能不斷給自己洗腦,貴人語遲,貴人語遲……可是我要如何相信一個不會說話的孩子比一個出口成章的娃還聰明呢?顯然已經落下了十萬八千里啊……

面對媽媽的滔滔不絕,小編深表理解。眼見別人家的娃小嘴不停地說,可是自家的寶寶卻有口難開,不急成“熱鍋上的螞蟻”纔怪!

其實,想要讓寶寶早開金口,是講究時機和方法滴,千萬別亂入“坑”哦!

孩子的語言發育

1—2月:咿呀學語

2—6月:笑和尖叫

8—9月:類似“媽媽/爸爸”的聲音

10—12月:會叫“媽媽/爸爸”

18—20月:

20—30個簡單詞,這些詞一般都是動物、食物、玩具;理解陌生人50%以上的語言

22—24月:

50個以上的單詞,這些詞範圍已擴大到人體器官、衣服、交通工具、人物等方面;理解陌生人75%以上的語言

寶寶學說話的幾個關鍵期,爸媽需要做什麼?

3週歲:

具有250個以上的主動詞彙,能夠說出簡單的短句,如“寶寶吃飯了”“媽媽不要說話”

5週歲:掌握母語的語法

語言儲備期

寶寶24個月以前都處在語言儲備期,如果這段時間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寶寶在語言爆發期的學習效率會大打折扣。

語言爆發期

2—4歲是寶寶的語言爆發期,這個時段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非常快,寶爸媽除了加強與寶寶的互動外,對話的內容和形式也要有所改變。

如何引導寶寶開口說話

6個月-1歲

1.說“爸爸和媽媽”

多在寶寶面前指着自己說“媽媽,這是媽媽”、“爸爸,這是爸爸”。

2.用同一個詞說明事物

用固定的、唯一的詞表達同一物品,比如不要這次說“水果”下次說“果果”,避免寶寶混淆。

3.實物卡

8個月以後可以嘗試給寶寶看實物卡,一般到10個月左右TA才能指認某些熟悉的物品。

實物卡要用實物,不要用那些卡通的,方便寶寶聯繫生活,理解更容易。

4.講故事

給寶寶選擇撕不爛的布書、圓角環保的紙板書,讓TA自己翻閱,並不強調完整地聽完一個故事。

1歲-1歲半

1.說慢一點,別說生僻詞

父母在和寶寶交流時,多說TA熟悉的詞彙和句子,重點突出的詞語要放慢語速,比如“寶寶想吃‘香~蕉~’嗎”?

2.不再說疊詞,多說短句子

不要再說“糖糖、水水”這樣的疊詞,用簡單的短句子來交流,便於寶寶理解和重複練習。

3.動作和詞語結合起來

比如在上臺階時說“擡腳”,在畫畫時說“在畫畫”,有助於寶寶將動作和詞語聯繫理解。

4.三字歌

多給寶寶聽一些三字歌,對寶寶的語言發展十分有益。

拍拍手

拍拍手,點點頭,

敬個禮,握握手;

拍拍手,點點頭,

笑嘻嘻,好朋友。

小汽車

小汽車,嘀嘀嘀,

開過來,開過去,

小寶寶,當司機,

送媽媽,上班去。

1歲半-2歲

1.發出指令

比如“去房間裏,把媽媽的拖鞋拿過來”“去把這個蘋果核放入垃圾桶,並把垃圾桶拿過來”,通過複雜的指令提高寶寶對語言的理解能力。

2.指認物品

比如看到“斑馬線、紅綠燈、小轎車”等任意物品,都要隨時指認,並簡單給寶寶說明這個物品是用來幹什麼的,便於TA理解。

3.一問一答

“你叫什麼名字?”“李雨桐”

“你幾歲了?”“我2歲了”

“你是男孩還是女孩?”“我是女孩”

讓寶寶在問答中熟悉自己的信息,熟練以後再用這個方法訓練叫爸爸媽媽的名字。

4.你我他的使用

很多寶寶在代詞這一塊是模糊的。比如媽媽說“你要玩具嗎?”寶寶回答“你不要玩具”。

可以換個問法,例:“寶寶要玩具嗎?”“寶寶不要玩具”。

在寶寶熟悉這種說法之後,再說清楚,自己是“我”對方是“你”。

這一點要完全理解可能需要一定時間。

5.理解反義詞

比如“寶寶在屋裏”“爸爸在屋外”,“媽媽走在你的左邊”“你在媽媽的右邊”。

6.讀書講故事

保持每天給寶寶講故事,讓TA重複某些語句,或是提個小問題。“小貓愛吃……”“小貓愛吃魚”。

2個誤區

寶寶說話早晚和智力有關嗎?

每個孩子說話的早晚大不相同,但說話早晚和智力沒有直接關係。

比如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4歲還不會說話,直到9歲說話還不流利,父母一度以爲他是啞巴。

所以說,不能僅僅根據說話早晚來判斷智力高低。

家裏說方言會影響寶寶學說話嗎?

利:

有研究發現,能同時流暢地說方言和普通話的孩子,有較好的認知自控能力和語言自控能力。

弊:

多方言混雜時,每一種語言學習的時間就相對減少。這可能會造成孩子語言發展遲滯,表達不流暢等問題。

所以,無論是教孩子說方言,還是堅持讓孩子只說普通話,我們都要採取相應的教孩子說話的方法。

一項研究表明,在孩子最初獲得語言能力的過程中父親的作用比母親更大,一方面爸爸的聲音更有利於寶寶學習,另一方面有可能母親“說得太多”,超過了孩子的模仿能力。

所以,爸爸媽媽千萬別犯懶,儘可能經常、直接地跟寶寶多說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