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美國老師竟然給男孩和女孩分別佈置了不同的作業?腦科學家告訴你真相

美國老師竟然給男孩和女孩分別佈置了不同的作業?腦科學家告訴你真相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身邊那些生二胎的家庭,若是生了一兒一女,那是最好不過了,說是湊成了一個好字。若是生了倆兒子,那旁人一聽就得咧嘴,表示倍感亞歷山大。若是生了倆女兒,那旁人則一臉輕鬆兼豔羨。

這跟中國人的傳統嫁娶習俗有關。因爲大多數父母養兒子都得操心買房子娶媳婦等等,活生生的“建設銀行”;而養女兒則只需要坐等收彩禮就好了,省心,因此被戲謔稱爲“招商銀行”。

雖然現在年輕父母觀點有所轉變,但對於養育男孩女孩還是有偏見的,比如認爲男孩更熊女孩更體貼,養男孩更累養女孩更輕鬆。

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從腦科學研究的角度來對這一個話題進行一個深度探討。

▋女性荷爾蒙讓女孩和男孩不一樣

因爲女孩身上有卵巢,所以出生以後,女性荷爾蒙分泌到兩歲,而且濃度跟青春期是一樣的,而男生只分泌到八個月就停止了。因爲女性荷爾蒙的關係,所以女孩比較容易注意到面部表情,女孩語言能力發展得好很多,女孩更容易注意到細節。

在很多行爲方面,女孩和男孩的差別都很大,這是大腦的關係。

在幼兒園裏,女孩比男孩幾乎要早熟2年。同樣是4歲,女生跟老師說,“剛剛那個男生怎麼怎麼樣了”把他做的壞事全部講出來,說得條條有理,頭頭是道。可是男生呢,可能只會說“你,你,你……”連話都說不清楚。

六年級以前的班長一般是女孩,口齒伶俐,做事可靠,可是中學以後,就多是男孩,因爲成長的曲線換過來了。

到了高中,女孩回家後,會跟媽媽說,今天學校裏發生了什麼什麼事,誰講了我的壞話,哪個老師冤枉了我,她會願意和父母分享這些事情。男孩呢,回到家媽媽問,“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事。”他就說“還好”,再問他,他說“不知道”,說話不超過3個字。男孩情緒不好的時候,是會生悶氣的。

女孩失戀,打電話給她的同學,講我對這個人這麼好,可他辜負了我,他怎麼怎麼樣,把我甩掉了。半個小時之後,掛掉電話,撥打另一個孩子的電話,同樣的話一直講,不過在講的過程中,她修改了言辭,從這個男的如何對不起她,把她甩掉了,到這個男的一無是處,我把他甩了。然後掛掉電話,去做別的事情了,情緒處理完畢。

雖然男孩處理情緒的速度比女孩要快很多,但父母們還是需要教他用語言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換句話說,不管男孩女孩,我們都需要教他們認識自己的情緒,並用語言表達等更好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情緒。這樣做的意義還在於,提升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一個能夠認識自己的情緒,並會和別人共情的孩子,發生社會衝突的可能性會降低很多。

美國老師竟然給男孩和女孩分別佈置了不同的作業?腦科學家告訴你真相
在很多行爲方面,女孩和男孩的差別都很大,這是大腦的關係。

▋對男孩和女孩的教養應該有所區分

因爲男孩和女孩的大腦發育的差別,我們對他們的教育也需要有所不同。因材施教,讓他們做自己擅長的事情,孩子才能發展得更好。

我舉個在美國的例子。

美國的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你愛看什麼書,老師隨便你,因爲說話是個本能,閱讀是個習慣。一個孩子放到正常的環境裏面,他就會說話,可沒人教他閱讀,他就是文盲,因爲閱讀是個習慣。所以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們要把孩子引進閱讀的門,他愛讀什麼書,老師都隨他去。可是三年級以後,老師就說,有很多的好書,不管你喜不喜歡,都必須要讀。然後我買了格林童話給我兒子看。可他就不肯看——那個時候(1983年),還沒有這些男女大腦不同的實驗。

我說:“買來了,怎麼不看呢?媽念給你聽。”唸到一半,他跑掉了,我就把他抓回來,他說:“媽媽,那都是假的,沒有公主王子這回事。”男生就不要聽虛假的故事,他喜歡的是自己動手做,怎麼樣做飛機,怎麼樣做炸彈。在這個方面,男孩和女孩真的有很大的區別。

而兒子的老師就比較有經驗,他知道男孩女孩喜歡的東西不一樣,可今天我一定要讓他讀這本他不喜歡的好書,那怎麼辦呢?他給男孩女孩佈置不同的作業。

七年級的時候,一開學老師就把我們找去,跟我們說,我們這學期要讀14本書,有一本就叫做《蒼蠅王》,據我20年的教學經驗,我知道男孩和女孩讀完這本書之後寫出來的報告是完全不同的,不同到你不知道他們是在看同一本書。

我們家長都覺得不太可能。老師就解釋說,你們不知道,女生就拿兩張紙密密麻麻地寫道:“……這輩子看不見媽媽了,衣服破了……誰又嘲笑我了……”講很多心裏的話。可同樣的故事,男生就寫了半張紙:“一羣小朋友費勁心思到荒島都死光了。”沒了。所以老師說,爲了使男孩把這本書讀進去,他出的作業是不同的,叫我們家長不要懷疑他偏心。

老師的觀察力是真的好,因爲美國的孩子不讓買書,他們每個學期從圖書館把書借回家,不能用圓珠筆寫,只能用鉛筆寫,學期末了再用橡皮擦掉,弄乾淨還到圖書館,下一屆的人再用。

我兒子就去圖書館把14本書都抱回家了。我果然看到,就像老師說的,他把書打開,看主角是誰,然後翻到後面去看死了沒有。如果死了中間就好看,怎麼死的,如果沒有死,就怎麼也讀不下去。比如那本《小婦人》,他就怎麼樣都讀不下去。他跟我講:“媽媽我替你洗廁所,你幫我念。”我說:“你怎麼到這樣子的地步了?”他說:“你不曉得,四個女生,連他媽媽五個女生,從頭到尾什麼事都沒做。”

男孩和女孩是真的很不一樣,所以會教書的老師會找出他們不同的地方,然後給他們佈置不同的作業——因爲作業不同,他讀書的偏好就發生了不同,這樣讓不同性別的人都能把同一本書讀進去。同樣地,我們家長也需要知道男孩女孩大腦裏的差別,要知道他們喜好的不同,然後就其長處去教孩子。

男孩比較喜歡主題和情境的東西,女孩對細節的感性的東西比較敏感。

我們要知道男孩和女孩大腦裏的差別,就其長處去教育他/她。

▋與其花很多錢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不如培養你的媳婦

現在的家庭,都喜歡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想以此來提高孩子的能力和成績。但其實,我想說,與其花很多錢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還不如培養你的媳婦。

在地鐵上聽到一個媽媽在訓斥兒子,雖然是下班時間,車廂擁擠,但是母親聲音很大,大家都聽得見,大意不外是“我這麼辛苦賺錢,你不好好讀書,花了這麼多錢補習,怎麼考試還是這個爛分數!”大概分數實在太爛了,母親動了氣,就罵孩子:“你實在笨得跟豬一樣。”想不到原來低頭捱罵悶不吭聲的孩子突然爆出一句:“如果我是豬,那你就是豬媽!”大家鬨堂大笑,孩子一看闖了禍,一溜煙逃到別的車廂去了,留下母親愣在那裏。

實驗證明,母親的智商決定孩子的智商。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找了107個低收入家庭,針對孩子作特別的輔導。從4個月大起到小學三年級爲止,提供語言發展及拼音識字技巧的介入性訓練,然後追蹤這些孩子到21歲時的表現。

結果發現,一開始時,介入組(經過輔導的孩子)的表現優於對照組(無介入,即沒有專門訓練的),越早參加這個“介入”計劃的孩子在學業、智力上的表現越優越,開始階段介入組的大大超越無介入組的;到12歲時,仍然明顯,介入組的孩子平均智商爲94分,而未介入的平均只有88分。但是隨着年齡繼續增加,介入的效果開始減少,到15歲時,介入組只比對照組多4.1分。當實驗者把別的因素都分離掉後,發現母親的智商因素居然比參加計劃的長短更能解釋孩童的表現。母親的智商可以解釋12歲時介入組和對照組兒童學業差異的25%,而參與介入計劃的早晚只能解釋3%到6%的差異。

除了智商的遺傳,上面的實驗還有一個結論:母親的個性,不管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居家環境所造成的,對一個青春期孩子的影響力都超過早期的介入計劃。如果母親好、父親不好,孩子不太受影響;但是父親好、母親不好,孩子就變壞了。所以聯合國不斷提倡女童的教育,因爲你教育一個男童,教育的只有這個男童;但是當你教育了一個女童,你是教育了整個家庭和下一代。

所以,我們要更重視對女孩的教育。我們一向說,每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有個偉大的女人,這個研究只是更肯定這個看法而已。我們不要妄自菲薄,小看自己的孩子,找出他的長處,肯定他,他以後會十倍來報答你。

不管男孩,還是女孩,媽媽都是影響他/她成長的關鍵人物。所以,我們做媽媽的尤其需要自我成長。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