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教育 > 莫用“放大鏡”關注孩子的言行

莫用“放大鏡”關注孩子的言行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需要來自家長的愛和重視,但若這種重視的表達方式不當,變成了簡單的監視,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時下的家長對孩子的教養十分細緻入微,隨着孩子自我意識的增強,很多家長髮現,苦口婆心的說教,非但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孩子的煩躁,甚至是逆反。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受到家長的關注過於密切。

孩子需要來自家長的愛和重視,但若這種重視的表達方式不當,變成了簡單的監視,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給孩子一個釋放情緒的空間

情景再現:

文文從幼兒園回到家,滿臉不高興。原來,他因爲中午休息時吵鬧,挨批評了。文文把玩具熊往沙發上亂丟,媽媽見了,狠狠批評他了。結果,文文更加委屈,第二天不願意去幼兒園了。

分析:

孩子是有自尊心和思維能力的獨立個體,他對於教育,尤其是批評教育,往往需要數次的反覆糾正。在此過程中,孩子的情緒會發生波動,或憤怒,或沮喪等,家長不應苛求孩子省略這個過程,掩蓋自己的情緒,這是他改變自己意識時正常的反應。也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纔會慢慢接受正確的言行。對孩子的一些言行,家長宜採取適當的冷處理,給孩子一個較寬鬆的環境。

不要將問題無限拔高

情景再現:

鼕鼕端了滿滿一盆水到客廳裏玩,結果,把地上灑得到處都是水。媽媽很生氣,說他不體諒媽媽的辛苦,不珍惜用水,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

分析:

教育孩子時宜就事論事,切忌空扣“大帽子”,否則,孩子不但不易接受,還會因惶恐而無所適從,漸漸喪失自信心。家長所講的道理要貼近孩子的心理,才具有感染力。可以讓鼕鼕和媽媽一起拖乾淨地上的水,用行動告訴他做家務的辛勞,學會珍惜用水。

淡化孩子偶然的不良言行

情景再現:

2歲的斌斌聽見有人大聲地說“滾”,覺得好玩,對着絨毛兔子說“滾”,爸爸聽見了便嚴厲地給他講了一番道理。誰知斌斌反而說得更起勁了,對着下班回來的媽媽說“滾”,於是又引起了一場“風暴”。

分析:

年齡很小的孩子尚不清楚語言的道德含義,對於髒話,多是出於好奇的心理進行效仿。當孩子的不良言行只是偶爾發生時,父母不妨先冷處理一下,孩子自己會把這當成一種無趣的東西,漸漸淡忘,有時會收到比嚴厲批評更好的效果。如果粗口出現的次數增多,家長就應該及時加以糾正了,多讓孩子接觸優美的話語,淨化孩子的語言環境,同時以身作則講文明語言。

貼心提示:

總之,家長不要用“放大鏡”照着孩子的一舉一動,草木皆兵會給孩子帶來較大的壓力。孩子的創造力往往超出父母的想像,他能力的發揮需要一個自由的空間,而不是一個被嚴厲目光監控的環境。給孩子多一份信任,孩子就會多一份成功。

莫用“放大鏡”關注孩子的言行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