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交流 > 家的感覺,在圍桌吃飯中建立!

家的感覺,在圍桌吃飯中建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一次因爲飛機延誤了6個小時,到家已經凌晨1點了,回家後,母親趕緊熱飯菜,父親急忙準備碗筷,不一會兒,桌子上面就堆滿了我愛吃的菜,我問父母爲什麼自己不吃?

他們說“一家人圍着桌子一起吃,纔有家的感覺。”

聽完這句話,我鼻子一酸,壓抑不住的眼淚涌了出來,淚光中,父母忙碌的背影忽然變得模糊。

記得小時候,那時候做飯還是用竈臺和柴火,一口烏黑敞亮的大鐵鍋,我在竈臺下面燒火,不斷的把一些乾燥的小樹枝放入竈內,母親用鍋鏟炒菜,鋁的鍋鏟碰到鐵鍋,發出“哐哐”的響聲,父親在井水邊負責洗菜和配好佐料,等香噴噴的飯菜出來後,弟弟已經擺好碗筷和桌椅。

家的感覺,在圍桌吃飯中建立!

一家人圍着桌子吃飯,其樂融融。

吃飯的時候,母親總會把葷菜全部夾到我們兩兄弟和父親的碗內,自己卻很少吃葷菜,她的理由是:

你們兩兄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要多吃點,父親吃完飯需要上工,不吃葷菜做工就沒有力氣,也要吃葷菜。

家的感覺,在圍桌吃飯中建立! 第2張

在我的記憶中,圍桌吃飯似乎成了我們家裏必不可少的儀式感。

母親立下的規矩是:吃飯不能看電視,不能端着飯碗東奔西跑,不能翹二郎腿,必須全家一齊動筷,認認真真的圍着桌子把飯吃完。

用餐時,還有很多傳統規則:夾筷子要準,握湯勺要穩,吃遠處的菜必須站起來把碗就過去夾,吃魚不能說“翻”,來了客人不能說“要飯”要說“添飯”,不能在盤子裏亂翻菜,不能敲碗筷,不能手不扶碗等等。

不得不說,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帶給我非常深遠的影響,我腦海中家的感覺也就是在這一次次的圍桌吃飯和傳統規矩中建立的。

看新聞的時候,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領導人到農村視察,直接進入到農戶家裏的廚房,打開鍋蓋看別人吃什麼,這樣瞭解的生活情況纔是最真實的。

以前在外地讀書的時候,我回家第一時間也是衝到廚房,打開碗櫃,看看我不在家時父母平時吃的是什麼。

遺憾的是每次都會感到很心酸,你永遠無法知道你不在的時候父母的餐桌究竟有多麼簡單!

《舌尖上的中國》有一段旁白,讓我至今無法忘懷:

家,生命開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
在同一屋檐下,我們一起生火、做飯,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
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裏,人生成長、相愛、別離、團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無論腳步走多遠,在我們的腦海中,只有媽媽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國他鄉,而另一頭則永遠牽絆着記憶深處的家。

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一房二人三餐四季。

自從做老師以後,有很多人問過我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

我覺得,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媽媽彼此相愛,爸媽都愛孩子。

而這個愛如何體現呢?

其實,它的最好的體現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而是生活中一日三餐細碎到不能再細碎的小事。

一家人高高興興的準備晚餐,一家人充滿愛意的圍着桌子吃飯,孩子需要的,莫過於此。

家就像一桌酒席,愛是主食,寬容、理解、信任、尊重是一道道菜品,溝通交流,循循善誘,言傳身教是必不可少的酒水和飲料。
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外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外一朵雲,一顆靈魂喚醒另外一顆靈魂,父母把生活裏的艱辛和淚水藏匿心中,然後把心裏對家的愛變成食物,呈現在四季的餐桌之上,讓孩子感受來自家的溫暖,喚醒孩子心中的愛。

我曾經接觸過很多父母,他們給孩子買最好的玩具,請來最好的課外老師,穿最貴的童裝,可是卻連陪孩子吃飯的時間都沒有,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冷漠的可怕,他們依舊缺愛,物質彌補不了內心的空洞。

你給孩子再好的物質,都比不上你親手給孩子做上一頓飯,陪他快快樂樂吃上一餐飯。

無論多忙,請一定要趕回家陪孩子一起吃飯,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是在全家人圍着桌子一起吃飯的過程中建立的。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