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交流 > 帶老人的感受和帶小孩有什麼不同,只有上有下有小的人才能體會

帶老人的感受和帶小孩有什麼不同,只有上有下有小的人才能體會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週二孩日的調查,提及了“夾心層”的壓力。所謂夾心層,就是上有四老,下有1-2小的中青年,尤其是獨生子女出身的中青年,在父母漸漸老去、孩子卻還小的時候,這種夾心壓力越發明顯。

上週二孩日的調查,提及了“夾心層”的壓力。所謂夾心層,就是上有四老,下有1-2小的中青年,尤其是獨生子女出身的中青年,在父母漸漸老去、孩子卻還小的時候,這種夾心壓力越發明顯。

一提“夾心層”壓力,沒想到卻激起了大家對“帶老人”的吐槽。

有朋友就留言:“在帶老人的路上,我已經放棄努力。”

還有朋友說:“帶老人,有時真的比帶孩子還累。”

大家嬉笑怒罵,各種無可奈何。

是呀,小時候,只當是爹媽。他們說什麼,要不順從着聽,要不擰巴着聽。

長大了,尤其自己做了爹孃。才發現帶孩子辛苦,有時不及帶老人更難。

可這是,爲什麼呢?

|帶老人,爲毛這麼難|

難點一:他們固執己見,非黑即白

老人比孩子固執多了。這是最常聽到的。

非黑即白、固執己見,這種思維特點,體現在許多父輩身上。

好的,就是好的。

壞的,就是壞的。

寧肯相信微信上說的都是真的。

也不相信你拆穿的所謂“真相”。

帶老人的感受和帶小孩有什麼不同,只有上有下有小的人才能體會

帶老人的感受和帶小孩有什麼不同,只有上有下有小的人才能體會 第2張

可弔詭的是,他們看上去那麼固執,卻又如此善變。

如果有朋友告訴他們了什麼,他們會傾向於改變原先的立場,迅速相信。

如果這種說法還帶有點迷信色彩。那就更信不可。

比如“誰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可是就發生了”;

又比如“醫生都說好不了的,竟然就好了”;

再比如“xxx都不相信,可現在不得不信”;

……

諸如此類的推論,明明毫無論據可言,可他們偏偏深受吸引,寧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所以,帶老人不能太講理,要靠哄。

道理沒必要講的那麼明白,有時候能坑就坑,要蒙則蒙。

在騙子之前先下手,騙他們相信科學,騙一個算一個。

帶老人的感受和帶小孩有什麼不同,只有上有下有小的人才能體會 第3張

難點二:普遍缺愛(安全感)

我問過我爸一個問題,你們這代人呀,有誰和自己父母關係好?

我爸居然想了好一會兒。。。

我發現,他們並非與自己的父母不睦,而是他們與雙親的關係往往是一種相互捆綁。

“我養活了你,你要對我好。”

“我對你好,是因爲我欠你的。”

我們的父母,很多都生活在類似的虧欠感當中。

這讓他們做很多事,都往往基於“我不要欠誰”,或者“誰欠了我”的邏輯當中。

因爲他們成長的年代大多不太平。父母對他們最大的義務,不是愛,而是讓他們活着。

所以他們極少被愛填滿過,也很少能給出愛來。

當然,也沒有安全感。

於是我們與他們的關係,往日裏平常如斯,有時卻會突然緊張。

因爲他們也嘗試用相同的邏輯來捆綁我們。

“我養你那麼大,你爲什麼不聽我的?”

“我都是爲你好,你爲什麼不理解我?”

“我付出那麼多,你們對得起我嗎?”

相互捆綁,必有掙扎。不掙扎則已,一掙扎唯恐天雷地火,親人變仇敵。

帶老人的感受和帶小孩有什麼不同,只有上有下有小的人才能體會 第4張

難點三:高度節約,消費觀鴻溝

有位媽媽說,她給母親買了很多保健品,母親都捨不得吃。

後來她不得不買很多,堆在一起告訴娘:

你再不吃就過期了。

然後她娘才戀戀不捨地吃了。

這讓我想起有位藝術家曾做過的一個展覽。

展出了他母親這一生收藏的物品。

從筆帽到牙膏蓋。

應有盡有。

帶老人的感受和帶小孩有什麼不同,只有上有下有小的人才能體會 第5張

這哪裏是他孃的陳列,分明是多少爹孃的真實寫照。

這樣不肯丟,可能有用。

那樣不捨得,買的時候貴。

這樣不要換,修修還能用。

那樣不需要,瞎花什麼錢!

收藏着一大堆的東西,說不上有用沒用,反正不丟就是了。

這種“收藏癖”,真的很難改變。

你只能望住他們一堆的東西搖頭興嘆。

勸自己,那是記憶。那是時代。

當年吃飽穿暖這麼難。

難怪他們這麼愛節省!

當然,別用你的消費觀來教導他們。

小心他們反過來指責你浪費。

得不償失。

帶老人的感受和帶小孩有什麼不同,只有上有下有小的人才能體會 第6張

難點四:真正的低頭族!!

前幾年的段子說:“我問我爸,爸你有微信嗎?我爸搖搖頭,在家說話都沒人聽,有什麼威信!”如今這個段子嗶了狗,咱爸沒威信,但咱爸有微信!

家人羣充滿各種養生資訊、狗血雞湯、時政八卦就不說了。

智能手機幾乎成爲了老人家們的二胎。

我抱怨我娘愛看iPad。馬上就有一羣朋友出來表示:

“老人家都是網癮少年,我已棄療。”

“我恨不得給爹媽斷網。”

“我把我媽的iPad沒收了。”

“我裝了一個監控App,時間一到就死機……她不知道。”

“我爸好愛看手機,沒事就看。他們纔是真正的低頭族!”

帶老人的感受和帶小孩有什麼不同,只有上有下有小的人才能體會 第7張

我竊以爲,他們熱愛手機是因爲超有時代感。

老朋友見面問,有沒有微信?

就像我們當年追超女、看快男一樣,誰不看就奧特曼。

微信已經成爲了一種談資、一種身份標籤、一種時代象徵。

有了微信纔跟上時代,跟上了時代纔不會老。(Ps 今年春節我回家,幾位老人家紛紛表示follow了我的公號,溫而時習之……這種酸爽的感覺……咳咳,我知道你們一定會看到此篇,沒有惡意,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和兒女更好地相互理解)

還有一種熱愛低頭的理由,可能是因爲本來就不擅長擡頭。

網癮少年的心態往往是網中自有顏如玉、網中自有黃金屋。

網癮老年的心態也差不多,互聯網提供了一個成家、成名、重新再來的機會

他們在資訊中獲得滿足。

在社交中感知自我。

在朋友圈中找到存在。

這種心態,本該是正常的社交生活滿足的。

但離開工作、脫離主流、缺乏歸屬感、有時還要離開故土去帶孩子,不網癮,纔怪。

帶老人的感受和帶小孩有什麼不同,只有上有下有小的人才能體會 第8張

難點五:和解,最難!

帶老人的難,還有很多很多。家家戶戶,各有一本難唸的經。

可我覺得最難的,不是有多難,而是你無法正視它的難!

帶孩子的矛盾就不說了,兩輩人的矛盾、甚至三輩人的矛盾,都不嫌多。

吐槽老人帶孩子的,永遠比感恩老人帶孩子的,多得太多。

但難的不是隔代教育,而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無法和解。

子女無法理解父母的倔強。

父母無法接受子女的強勢。

曾經是你我出發的家,卻時不時變成最傷人的地方。

可傷,是你遭遇與老人相處的問題時,期待的答案嗎?

還有解嗎

我不能給出答案。我只能說說我家的故事。

春節。舅媽垂危。醫生說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

舅媽的女兒,就是我的表姐,一直在照顧她。

她們從未如此親密,現在依舊不親密。

但當姐姐給舅媽洗澡的時候,她一晚沒睡。

瘦的,只有一把骨頭了。

這一把骨頭,是她的娘。

一個一輩子忙於工作,病入膏肓依舊迷迷糊糊要去“上班”的人。

一個疏於照管子女,但臨終卻要依託子女的人。

姐姐有許多不平。我知道。

但這把骨頭,這輩子開始,這輩子結束。

下輩子再見。誰又記得誰。

不如臨終,重新相愛。

哪怕愛一天,也比怨恨一輩子要好。

人生一世,太多難。帶孩子難、帶老人難,但其實

——無條件地愛對方,最難。

帶老人的感受和帶小孩有什麼不同,只有上有下有小的人才能體會 第9張

看了姐姐,我決定嘗試放下那些難。

我不想老人只剩一把骨頭的時候,再來懊悔與她們格格不入的每一天。

聽聽他們的故事。

聊聊他們的父母。

看到他們的成長。

尊重,愛,和解。

越是最難的事情,越要抓緊做。

不是高尚到聖母心爆棚。

而是平凡心如此,老吾老、幼吾幼。

希望孩子今後怎樣對你。

就趁現在,去怎樣對待你的老人。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