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懷孕 > 孕婦保健 > 孕婦安胎的九個注意事項

孕婦安胎的九個注意事項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了讓胎兒能健康發育與成長,準媽媽在懷孕期間要積極做好安胎保健工作,其實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以下9個事項,這樣纔會讓準媽媽的安胎效果發揮到極致。

一、要暢情志

中醫歷來重視七情(怒、喜、悲、思、恐、驚、擾)的致病作用。孕婦思慮不要過度,感情不可常激動。若孕婦情志失調,胎兒娩出後容易產生精神行爲方面的病症。

二、要慎寒溫

孕婦要注意冷暖,特別要避免外感發熱疾病。因爲“時氣”(指引起流行性疾病的“邪氣”)能傷胎,所以孕婦預防這類疾病就比一般人更爲重要。

孕婦安胎的九個注意事項

孕婦安胎的九個注意事項

三、要調飲食

過食辛辣助火飲食能使胎兒患“胎熱”證(生下後目赤多眵,皮膚紅,多啼哭,易發熱,易生瘡),過食生冷又使胎兒易患“胎寒”證(生後面色發青,四肢不溫,不吮乳,腹痛,泄瀉);飲食偏嗜,營養不足,會形成“胎怯”(生後形瘦體弱,聲低無力,呼吸氣微,囪門大開,多病易亡)。因此,孕婦的飲食應豐富多樣,並有節制。

四、要謹勞逸

懷孕之後,要經常保持適當活動,才能使氣順血和,分娩順暢。如果過分睡臥,則氣力不足,容易難產。但也要注意,不可過度用力,以免母體受損,胎兒先天不足。

五、要遠房事

妊娠早期,同房容易使胎兒流產,晚期同房可能招致早產,而且,情慾還可蓄爲“胎毒”,出生後小兒易患熱性疾病。

六、要防外傷

外傷可使胎兒受擾,形成流產或早產,或出生後患驚風、癲癇等病。

七、要填用藥

孕婦懷胎,用藥不當會引起墮胎或致胎兒先天性異常。因此,可用可不用的藥應儘量不用,對妊娠蔡忌藥更應儘量避免度用。妊娠禁忌的中藥有:毒性藥烏頭、附子、南星、野葛、大戟、蕪花、斑螯,地膽,水銀、鉛粉、硇砂、砒石、硫黃等,破血藥水蛭、虻蟲、乾漆、麝香,蟹爪、瞿麥等,攻逐藥牽牛、巴豆、皂莢、冬葵子,藜蘆等。

八、要戒酒醴

孕婦不可過多飲酒,因酒爲助溼生熱之品,多飲後溼熱內蘊、薰灼傷胎。

九、要安待產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一個瓜熟蒂落的自然過程。臨近分娩,安詳莫慌,產時牢記“睡、忍痛、慢臨盆”六字要訣,分娩方式可用坐式、臥式,以產婦自覺舒適爲原則,但不論採用何種產式,姿勢均須平正,使產道順直,自然會平安分娩。

【知識補充】中醫教你如何正確安胎

中藥安胎的健康密碼

中藥安胎適用於高齡產婦及習慣性流產的準媽媽,一般情況下,中醫師會依照每個人體質的不同,調配適合的藥物,達到最佳的安胎效果。按中醫辨證,準媽媽的體質可以分爲腎虛、脾腎兩虛、血熱和血瘀等虛實、寒熱等不同。

1.功能失調所致流產以補腎健脾爲主

功能失調導致流產的準媽媽,中醫症候以腎虛和脾腎兩虛較爲常見。其主要表現是腰膝痠軟,小腹隱痛下墜,頭暈耳鳴,孕後陰道少量出血,色淡黯,面部或眼眶黯斑。而有些女性平素體質虛弱,有自然流產病史,常見於黃體功能不健、妊娠免疫調節失衡,安胎以補腎健脾爲主。

補腎健脾的中藥複方能提高準媽媽在早孕期間的β-HCG和孕激素水平,對胚胎產生保護作用,有利於正常妊娠的建立和維持。中醫防治自然流產強調辨證論治,進行整體調節,防治結合,固本安胎。

2.有子宮肌瘤病史的複發性流產以益氣活血爲本

這個類型的準媽媽,臨牀表現可有小腹疼痛,腰痠下墜,煩躁,口乾。治法是益氣和血,活血安胎。方藥可選桂枝茯苓膠囊。有自然流產病史或出現先兆流產症狀的準媽媽,在生活上要注意調攝,飲食要均衡,避免辛燥刺激或生冷寒涼;心態要平靜,不要焦慮或憂傷;起居要謹慎,不可過於勞累,在懷孕3個月內應避免性生活

如果發生有妊娠腹痛、胎漏(陰道出血)、胎動不安等情況時,可以服用中藥來安胎。安胎的中藥一般以健脾補腎或補養氣血等方法爲主。常用方劑有壽胎丸、泰山磐石飲等,常用藥物有菟絲子、桑寄生、續斷、杜仲、阿膠、生地、黃芪、白朮、白芍、黃芩、枸杞子等。但仍須針對每個不同的病因病證來考量用藥,切記沒有一個方子可以適用於每個人來安胎的,必須要以醫生處方治療爲宜。

3. 陰虛、陽盛的準媽媽安胎需清熱養血

氣候溫熱地區,體質偏於陰虛或陽盛的準媽媽頗爲普遍,往往表現爲血熱證。其主要臨牀表現是面赤心煩,口乾咽燥,或五心煩熱,孕後陰道少量出血,色鮮紅或深紅,質稠,小腹痛,腰痠脹,便祕,尿黃。治法是清熱養血,滋腎安胎。可選用保陰煎(生地、熟地、黃芩、黃柏、白芍、續斷、甘草)。

古今醫家在防治胎漏、胎動不安或滑產等病,一般是經由健脾固腎、滋陰清熱、補養氣血等法,來達到固攝胎元、防止流產的目的。

孕婦飲食
孕婦保健
胎教常識
流產胎停
胎兒發育
孕婦疾病
孕期食譜
孕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