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智力發展 > 塘上行甄宓拼音版

塘上行甄宓拼音版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塘上行甄宓拼音版,這是三國時期魏國甄皇后寫的一首樂府詩,詩中女主人公以沉痛的筆觸自述受讒遭棄的經歷、失歡難寢的愁苦以及重操舊好的願望,抒發了被棄的哀愁與悲痛。下面一起來賞析下吧。

塘上行甄宓拼音版

táng shàng háng

塘上行

liǎng hàn -zhēn mì

兩漢-甄宓

pú shēng wǒ chí zhōng ,qí yè hé lí lí 。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bàng néng háng rén yì ,mò ruò qiè zì zhī 。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zhòng kǒu shuò huáng jīn ,shǐ jun1 shēng bié lí 。

衆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niàn jun1 qù wǒ shí ,dú chóu cháng kǔ bēi 。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xiǎng jiàn jun1 yán sè ,gǎn jié shāng xīn pí 。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niàn jun1 cháng kǔ bēi ,yè yè bú néng mèi 。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mò yǐ háo xián gù ,qì juān sù suǒ ài 。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mò yǐ yú ròu jiàn ,qì juān cōng yǔ xiè 。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mò yǐ má xǐ jiàn ,qì juān jiān yǔ kuǎi 。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chū yì fù kǔ chóu ,rù yì fù kǔ chóu 。

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

biān dì duō bēi fēng ,shù mù hé xiū xiū 。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

cóng jun1 zhì dú lè ,yán nián shòu qiān qiū 。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翻譯:

蒲生在我的池塘裏,它的葉子繁榮而茂盛。

如果依靠你行仁義,還不如我自知自己的能力。

衆口鑠金,我受到人的讒言毀傷,使你疏遠了我,與我別離。

每次想到你離開我的時候,我就常常獨自悲苦難過。

想見你一面,這種思念是如此強烈,以致情感鬱結心中,傷了心脾。

思念你常常令我悲苦難過,夜夜無法安睡。

請你不要因爲豪賢的緣故,丟棄以前自己的所愛;

不要因爲魚肉而丟棄蔥與薤;更不要因爲麻枲卑賤而棄捐菅與蒯。

自你離開我後,我出門感到苦愁,入門亦感到苦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在悲風中哀鳴,像是在訴說我心中無限的愛恨。

塘上行甄宓拼音版

註釋:

池:池塘。

離離:繁榮而茂盛的樣子。

傍:依靠。

豪賢:豪傑賢達之士。這裏是委婉的說法,指的是曹丕身邊的新寵。

修修:樹木在風中悲鳴的聲音

賞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女主人公自述受讒遭棄的經歷、失歡難寢的愁苦以及重操舊好的願望。曲題蓋指女主人公遭棄後途經塘上見池中荷葉繁茂不勝發而爲歌。

詩分四個部分,起始六句爲第一部分,抒發對“積毀銷骨”輿論習俗的痛恨。“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二句是興而比,枝葉下垂的蒲草形象蘊含着棄婦柔弱無靠的比意。“衆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正是這種能銷鑠黃金的旁人“衆口”,才迫使丈夫與自己生別離的。因而棄婦非但不怨恨她的丈夫,反而是日思夜想,傷心不眠。詩歌用蒲起興,比喻自己像蒲草一樣對愛情的堅貞不離,而對方卻在別人的蠱惑下,聽信讒言拋棄了自己,但是對愛,作者卻沒有放棄,儘管愛人離開了,可在作者內心卻每想到對方便傷心欲絕。接着六句是第二部分,圍繞“念君”二字,反覆地抒寫了棄婦對丈夫的複雜情感。作者雖然對苦心經營而失敗的愛情感到痛苦萬千,但轉念一想更多的是憤恨,是對負心男子的強烈譴責與抗議。因此下面的一部分用三個“莫以”對男子的不道德,不負責任的行爲進行勸諫。這表現了在古代忘恩負義的男子的一種行徑,有了新歡或是爲了攀附權貴,拋棄自己的糟糠之妻。這六句詩由三對排比句組成,以託物取譬的方式,深婉細緻地表現了棄婦憂恐與熱望交織的微妙心態。在這裏,作者對男子發出了強烈的譴責,爲他們那些被金錢利益所迷惑功心的人進行勸諫,同時也是對這種行爲的鄙棄。因此詩的最後一部分,即最後六句,用復沓吟詠和蕭瑟景象描繪,使棄婦的情緒抒發進入到悲歌當哭的顛峯高潮。作者在愁苦的思念中決定要將對方徹底忘記,並且用自己善良的心來祝福他,去了邊地從此便獨自享樂去吧,各走各的路,並且祝願他能一路走好。此時作者既有對男子的真心祝福,更多的是用一種諷刺的手法,將男子這種不道義的行爲用不知道的未來作安排,但願他好吧,更多的還是包含了一種譴責在裏面。

這首抒情性怨歌,以其真摯深厚的情意和細膩樸質的風韻,深深地打動了讀者,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堪稱樂府詩歌的典範。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