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把雙刃劍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把雙刃劍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長對孩子的愛是把雙刃劍
  永遠正確的家長最失敗  “學習和思考,是通向謙虛的路徑,也是父母成長的基礎。”  養育孩子是一件時間跨度長、問題層出不窮的事情,一旦有問題,必定意味着有一個問題根源。由於一些家長相信自己永遠正確,因而他們認定根源肯定不在自己這裏。  前段時間,一個朋友告訴我:我們一個共同熟人的孩子因重度抑鬱幾年不愈,被迫從大學退學,現在住進精神病院。這個消息讓我吃驚但並不意外,因爲我知道這個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這些年,看着他在父母制訂的各種完美規矩、期望和嚴格要求中艱辛地活着,每況愈下,我有時會忍不住勸告他的父母:也許要改變的是家長自己。然而,換來的總是他們的驚訝和生氣。  我常想起藥家鑫案發生後,他父親對媒體說的話:“我們夫妻倆爲他傾注了畢生心血,他卻以自己的行爲徹底摧毀3個家庭。我們對他的恨,遠遠大於任何人。”  作爲家長,藥父和我的這位熟人有一點是相同的:孩子出現問題,與他們無關,他們自己從來沒有錯,錯的是孩子和別人。  現在,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且分佈在各文化層次中。由於他們永遠正確,他們既不需要學習,也不需要改變,更不需要反思。因爲反思即意味着自我質疑和自我分析,這與他們的永遠正確相悖。因此,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他們會不遺餘力地在孩子身上或其他地方,如學校、教師、社會、基因、遺傳等方面找原因,而自己扮演的不過是連帶受害者的角色。  但是,上天似有不公,永遠正確的父母,卻總是在面臨失敗。其中原因,分析起來並不難。  首先,生活總有種種矛盾出現,如果父母從來沒錯,犯錯的就只能是孩子。一個孩子經常領略自己的失敗和窩囊,從小就會認定自己不行。其次,父母從來沒錯,孩子就看不到認錯的榜樣。雖然總被要求在家長面前認錯,而孩子看到的卻是“我從來沒有錯”,於是漸漸學會口是心非或叛逆。再其次,正確的家長總是不停地給孩子正確的建議和要求,讓孩子沒有犯錯和思考的機會,嘗試精神和判斷力慢慢萎縮,於是只能以一棵藤的形式存在而不能以一棵樹的姿態站立。最後,永遠正確的家長最看重自己的觀點,孩子於是學會了不在意別人的感受,也不聽別人的意見,愛自己的想法超過愛一切。  永遠正確的家長古今中外一直有,但在當下,更成爲一種愈演愈烈的社會現象。例如,媒體經常有對問題青少年的報道,在明明白白講出家教的癥結後,結尾處卻總是掉轉槍口,把批評的矛頭指向孩子,家長的過失被輕輕一帶而過,甚至完全抹去。還有一種情況,現在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問題很多,神經官能症成爲高發病,各種症狀被一樣一樣地推給遺傳或基因,這使問題陷入更難解決的境地。對此,著名社會心理學家阿德勒早已指出,把兒童心理問題推給遺傳或天性這種宿命論的擡頭,總是發生在人們想要逃避責任時。  科學史上有一條重要法則:假設有某個對立方能永遠處於強勢地位,那麼世界的秩序就將遭到毀滅。永遠正確的家長最具破壞性,並非他們有意而爲。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但不同的教育方式決定了父母之愛可能是一座花園,也可能是一間牢獄。  教育的真正準備是完善自己,從爲人父母那天起,面對一個有無限潛能的生命,把自己變成一個力圖自我完善的謙卑者,而不是榮升爲一個沒有過錯、不可以被指責、具有完全操控權的君主。學習和思考,是通向謙虛的路徑,也是父母成長的基礎。  沒有人能成爲一架精密儀器,沒有過失的家長是不可想象的。父母之愛一定包含着適時的自我調整、自我改變,它至純、至真、至善、至美。當永遠正確的家長放下自我中心念頭,他不是降低了自己,而是推開生命的另一扇窗戶。走出永遠正確的幻境,就是走出失敗厄運的開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