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你的“尊重孩子”,只是掛在嘴上

你的“尊重孩子”,只是掛在嘴上

來源:育娃網    閱讀: 6.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的“尊重孩子”,只是掛在嘴上

今天太尷尬了。晚飯前帶娃從公園回家,途經一個麪包店,娃立刻指着要麪包。本不想給他買,架不住他在車上又扭又喊要解安全帶,就帶他進去。他自己拿托盤和夾子選了一個牛角包。然後我想起來沒帶錢包,就告訴他,又把麪包放回去。結果娃完全無法接受,在店外聲嘶力竭哭喊了至少10分鐘。

店裏帶着小孩買麪包的媽媽們都在看我,門口一老夫婦還幫我哄他,甚至想幫他買一個。我跟老夫婦說了沒帶錢,也不想影響他吃晚飯,所以婉拒了他們的好意。

然後還看見一個近期很多工作交往的年輕媽媽推着女兒經過,很同情地跟我點了下頭,滿臉嚴肅地走了。

也許他聽懂了我跟老夫婦講的話,說我不想給他飯前吃麪包,就鬧得更厲害。我想抱他走,但是他扭來扭去要下地,然後就要衝到店裏拿托盤。衆目睽睽,太難熬了。”

大家聽完故事,七嘴八舌安慰了劉老師,也說了自己跟娃鬥智鬥勇的一些經歷,最後劉老師說:“今天也怨我,先給他拿了,之後又說買不了,他就抓狂了。過程中我倒一直挺平靜。平常他鬧我心軟就依了,今次沒辦法,索性心一橫,就由着你哭,看你能哭多久。我決定以後也這樣,不管他怎麼哭鬧,不能給的堅決不給。”

你的“尊重孩子”,只是掛在嘴上 第2張

這個經典的“不買麪包的故事”後來被羣裏拿出來說過幾次,之後就慢慢淡了。隔了一段時間,劉老師又來“翻盤”了。

前陣說過我兒子在麪包店外面嚎啕大哭的事兒。後來我又在晚飯前從公園回家的路上應他要求買過2次(作爲第二天的早飯),發現人家要求買麪包根本不是爲了立刻吃,而是enjoy自己拿盤子、夾子,挑選麪包,拿錢包幫忙付款,換回麪包的過程。買完乖乖抱着麪包袋子坐車車回家。

於是特別感慨,有多少次我們大人都是以自己的揣測(多數是惡意的、防護性的,源於對孩子的不信任)而誤解了孩子!”

劉老師是一個經常反思教育行爲的媽媽,而這個有點“反轉”的故事,有沒有讓你有所觸動? 跟娃在一起“鬥智鬥勇”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很多時候都在“仗勢欺人”?學了一大堆的管教理論,我們在本質上是不是依然延續了那種“只管吃飽睡好”的陳舊理念?

夜裏躺下來,看着旁邊小牀上睡得正香的年糕小朋友,有時候嘴裏還會喃喃自語“媽媽、媽媽”。看着他小小的臉龐,想起白天相處的一些細節,會有一些愧疚和反思。

尊重孩子,喊了一萬年。而我們的內心,是不是真的給了他足夠的尊重,“像成年人之間的那種尊重”?在他專心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你是不是強行中斷,“要出門要吃飯要睡覺”,而不是提前告知,讓他有一個思想準備和預期?

信任孩子,也喊了一萬年。而大部分時候,我們還是當他是個孩子,“啥都不懂”,還是忍不住替他做判斷、替他做決定。當他下定決心要做一些嘗試和改變的時候,你是不是總在喊着“不可以”“不要碰”“有危險”,而不是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環境讓他探索、發展?

“我是爲你好”這樣的陳詞濫調,以爲只是發生在我們的父母這輩。自從當上了媽,我們有多少次,都是打着爲你好的旗幟,忽略了他的感受?就像劉老師的故事一樣,只想着“禁止吃麪包”,覺得孩子就是“餐前想吃零食”,而沒有去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還有很多時候,我們都太累了。本來是公舉般的生活,突然轉變成每天24小時不夠用的老媽子,寶寶吃喝拉撒的事情都應接不暇,在管教這種“高層建築”的事情上,我們就沒有那麼多精力去思考去研習,不知不覺的傾向於簡單粗暴,“就這樣吧”。

沒有一個媽媽是全能的,也沒有哪一段親子關係是完美的。但忙碌和瑣碎,不是我們停止思考的藉口。有一些事情,做起來並沒有那麼難。

1、陪孩子的時候,就靜下心來陪孩子,別想其他事,也別玩手機,用心傾聽他的需求,給他同理心;

2、當他想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不要急着阻止,先觀望一下(但嚴密監視);

3、孩子很不情願的時候,不要只是覺得他“不聽話”,想一想他爲什麼這麼抗拒;

4、給他一些(有限的)選擇,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衣服、繪本;

5、盡力去理解孩子的世界,而不是以成人的標準去判斷、打標籤。

諸如此類的小事,還有很多。今天的這個小故事,希望也讓你有所觸動,審視正在當媽媽的自己。把孩子視作一個成熟、有思想的個體,像對待一個平等的成人一樣和他相處,我們都可以做更好。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