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培養學齡前兒童思辨能力的兩個實例

培養學齡前兒童思辨能力的兩個實例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那麼接下來,到了6~7歲,孩子的思考終於開始走向正軌,他們在認知方面基本發展得比較完善,語言也能清楚地表達了。這時候,小馬君認爲可以有意識地加強孩子對於“思維模式”框架的認識,更方便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其中一種在美國比較主流的思維模型就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

小馬君特別不喜歡把他翻譯成“批判性思維”,因爲一提起“批判”,總有一種特別憤青的感覺,好像有這種思維習慣的人一天到頭總在批評人,對任何事情都看不慣似的。其實,對“Critical Thinking”更準確的翻譯是“判斷性思維”,說白了就是對於任何一種argument(說法),都不能照單全收,要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去判斷他的真實性,並在表達觀點的時候有充分的理由支持。

至於如何判斷和評論,就需要這樣一套思維模型來幫助你理清思緒。

培養學齡前兒童思辨能力的兩個實例

如果要死掰概念,判斷性思維裏面有“分析”,“彙總”,“測試”,“概念化“以及”應用“等步驟,對6-7歲的孩子而言,要完成所有步驟幾乎不可能。其實這個年齡的孩子,只要能在成人的引導下,“有依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足矣。

那麼問題來了,成人究竟該如何引導孩子做到這一點?“孩子們又可以怎麼把這種思考方式當成習慣?”這裏小馬君和大家分享在幼兒園的實際活動中,我親身經歷的兩個例子。

培養學齡前兒童思辨能力的兩個實例 第2張

用“判斷性思維”來去僞存真

去年我在美國費城的巴蒂姆斯花園擔任自然教育的課程設計師,有一天我正帶着一羣6~7歲的熊孩子們逛池塘。突然有個孩子問我,“這池塘裏是否有鯊魚?”停下來想一想,我猜這時大部分的成人都會直接告訴孩子——“怎麼可能呢?!”

碰巧,我的上司曾經專門給我培訓過如何回答孩子的這類提問,並且強調,成人對孩子要有進行“判斷性思維”培養的意識,千萬別直接告訴他們答案。只要是他們自己思考過,即使答案是錯誤的也沒關係。

所以,我當時首先肯定了孩子,說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然後我問他,“你能比劃一下鯊魚大概有多大嗎?” 他非常認真地把兩臂攤開,又費力地朝兩邊展了展。我接着說,“你覺得這個池塘裏可以容納下它嗎?”這時他看着池塘,停頓了一會兒,然後問我,“那鯊魚寶寶是不是可以住在池塘裏呀?”(想必你能懂我此時崩潰的內心)

當然我的上司還一併教過我遇到這種百折不撓寶寶的對策。所以我接着問他:“那你知道動物的棲息地一般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嗎?”這個問題可能在中國家長看來一頭霧水,但是在美國的幼兒園裏,“棲息地”是一個特別平常的話題,幾乎都已經說爛了,所有孩子都能把棲息地的要素倒背如流。

果然這個孩子自信滿滿地答道:“動物的棲息地需要水,空間,遮蔽物,以及食物!”這一刻,我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我問他,“你覺得鯊魚在池塘裏可以找到它的食物嗎?”孩子又特別認真地觀察了一下池塘,然後搖搖頭說:“這裏面沒有鯊魚!因爲這裏沒有他喜歡的食物。”我聽完還是挺高興的,這時候初級的“判斷性思維”已經達到效果,孩子自己有“依據”地說出了一個觀點。

爲了驗證效果,我又追加了一個問題,“那你覺得哪裏有鯊魚呢?” 孩子想了一下,然後很大聲地回答我,“河裏有鯊魚!” 這下終於被搞得哭笑不得,但我還是沒有馬上糾正孩子說的不對,因爲我覺得6~7歲能夠想到這個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所以,最後我只是在重複他答案的時候做了一些修正,“你覺得更加開放的水域會有鯊魚,那我們再去查查到底哪些開放性的水域會有鯊魚。”把孩子引入書本進行更深一步的瞭解和探討。

通過這個例子我想告訴父母,真實操作中6~7歲孩子的思考還是很跳躍的,你無法要求他們按部就班地依照一定的步驟進行思考,比如什麼“第一步具體提問,第二步收集數據,第三步和同伴討論”。如果強行干涉,很可能形式大於內容。

所以小馬君還是希望6~7歲的孩子家長能更加註重培養孩子需要在“說”某個判斷的時候,有意識地去尋找證據。這確實是當今中國教育缺乏的——大家都太相信專家,聽之任之,缺乏自己去求證的過程

用“判斷性思維”幫助做決策

有一次在美國做家庭式教育課程的時候,正好做到關於健康的主題。真正的“判斷性思維”不只是讓孩子知道某個“事實”的對錯——比如蔬菜是健康的而膨化食品不健康,更重要的是他們在自己建立 “觀點”時候,能做到有依據——比如我覺得蔬菜是健康的是因爲……我覺得膨化食品不健康是因爲……

下面小馬君就介紹一下當時是如何幫助孩子做決策的,其實父母也可以在家中嘗試。

培養學齡前兒童思辨能力的兩個實例 第3張

首先我準備了新鮮蔬菜葉,小番茄,巧克力豆,油炸的豌豆,餅乾,和葡萄乾。選擇油炸豌豆和葡萄乾是爲了讓孩子區分什麼是“被加工”的食品,什麼是“純天然”的食品。

培養學齡前兒童思辨能力的兩個實例 第4張

然後我要求孩子在品嚐完每一樣食物之後,需要回答四個問題並且以1-10分打分。

1、你多大程度上喜歡這個食物?

2、你有多大的慾望想馬上就吃掉他?

3、你覺得這食物看上去健康嗎?

4、你覺得狗狗會喜歡他嗎?

在試吃完4種食物過後,還有一題附加題:

如果你需要出海,並且只能吃一種食物,持續吃一個月,你會帶什麼?

這些問題的設置本身就包含了“判斷性思維”的訓練。比如“狗狗是否愛吃”是典型的混淆選項,經過比較孩子會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和食物的健康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但其他問題的答案之間卻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一般孩子喜歡吃和想吃慾望高的食物看上去都並不健康。

而最後的附加題是在考察孩子是否能通過之前得到的“事實”去構成一個“觀點”。比如一個孩子會說,“我願意帶油炸豌豆,因爲雖然它沒有蔬菜健康,可是不像巧克力這樣甜,堅持吃一個月還湊活。如果需要在外面呆更久的時間,那就選擇小番茄,這種蔬菜很健康,雖然我並不太喜歡它的味道。” 如果孩子能夠這樣有依據地闡述觀點,截至目前爲止,“判斷性思維”的培養就已經挺成功了。

當然,小馬君本身並不太喜歡在6-7歲就用單一模式去固化孩子的思考方式。“判斷性思維”雖然好,但當前階段,更多的時候只適用於“驗證”某種說法。孩子們大多還是“紙上談兵”的,根據小馬君對6-7歲孩子的觀察,他們一定要“動手”去完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