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親,你的愛是暴力嗎?

親,你的愛是暴力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親,你的愛是暴力嗎?

可是,親,你知道嗎?當你愛得不恰當時,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甚至暴力。這種不恰當的愛會轉化成負能量寄存在孩子體內,傷害着他,而且這種傷害還可能很長久。

《愛暴力》一書的作者柏燕誼老師,給我們講述了發生在身邊的3個真實案例。看看你是不是也經常這樣“愛”着孩子。

對孩子錯誤的不當歸因,讓孩子不懂反思,這就是愛暴力中的一種鏡頭定格1:媽媽替你出氣!天天是個像洋娃娃一樣的小女孩,大眼睛、卷頭髮,說話奶聲奶氣的。一次,她在地板上玩玩具,自己不小心被板凳絆倒了。媽媽看到後,驚恐地跑過來邊打小板凳邊對天天說:“都怪小板凳把我家天天絆倒了,媽媽打它替你出氣。”天天開始睜大眼睛看着和凳子生氣的媽媽,禁不住“哇”一聲大哭起來。

真相

孩子在想:其實我真的並不太痛,但是媽媽你那麼大聲地說話和氣憤的樣子把我嚇壞了!

這位媽媽的“愛”,讓孩子不能正確地審視自己,遇到事情不從自身找原因,一味地怨天尤人。等孩子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時,也許會由於上次沒有正確地總結經驗教訓,依然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長此以往,還會變得容易推卸責任,嬌氣跋扈。

應該怎麼做?

媽媽應該先看看孩子有沒有實質上的傷,然後抱抱孩子,告訴她:“我知道你一定被嚇到了,是不是?痛不痛?媽媽陪你一起痛一會兒吧!”孩子得到了同情,會減少哭鬧。

如果孩子哭鬧不止,可以用分散注意力的辦法,比如換個遊戲,或者吃點水果。

有心的媽媽還可以拿起小板凳和孩子說:“天天,我們來看看小板凳是不是也摔疼啦,我們來安慰它一下吧!”5歲前的孩子經常認爲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這樣做正好可以讓孩子學會移情: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看問題。

思考

遇到這樣的事情,一方面要讓孩子知道提高安全意識就可以避免傷害,同時讓她瞭解到這是生活的常態,不要只長按自己,也許這纔是一種真正的愛。

即刻滿足,看起來是濃濃的愛,但其實它不僅難以讓孩子走向成功,還會使孩子越發喪失快樂的感受。這是不是有點像剝奪了孩子幸福感的暴力呢?

鏡頭定格2:好吧好吧,也不貴,那就買吧!小寶2歲半了,已經有了自我意識,開始知道要自己喜歡的東西了,有一次在商場看到自己喜歡的飛機玩具就要買,爸爸說家裏的飛機模型太多了,不同意買。結果,小寶就開始哭鬧,甚至滿地打滾耍賴,面對此情景,爸爸只能說:“好吧好吧,也不貴,那就買吧!”事情以即刻滿足告終。

真相孩子在說:老爸,其實我只是在試探你!現在我發現了,原來哭鬧就可以滿足我的任何要求,這招真好用啊!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這種即刻滿足無疑是劑“毒藥”。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關乎孩子的人生觀和幸福。如果孩子總能輕而易舉地得到,就不會珍惜,也感受不到幸福,反而會覺得一切滿足都是應該的。這麼下去,他會漸漸失去延遲滿足的能力,變得焦躁、虛榮,不認同努力和等待,沒有毅力和信念,當然也不會去尊重和他意見、觀點相左的人。

應該怎麼做?爸爸可以和孩子商量:“今天肯定不買。不過爸爸答應你,如果你最近表現好,等過生日(或最近的節日)的時候,爸爸就買來給你當禮物。”這樣的做法,既沒有完全拒絕孩子,還給了孩子得到想要的東西努力方向。孩子也會對等待來的這份禮物特別珍惜和愛護。

爸爸要求孩子等待時的語氣必須堅決,讓孩子感覺到沒有商量的餘地,同時對孩子的哭鬧可以溫和地制止,讓孩子覺得哭鬧也沒什麼用。

思考

父母不妨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讓他學會等待,學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當然,延遲滿足要求父母言而有信,承諾了必須做到!在這個物質滿溢的時代,延遲滿足愈發變得彌足珍貴。孩子想吃零食,媽媽可以跟孩子說:“ 請等媽媽一會兒,讓媽媽把這件衣服晾好就給你拿。”而這個晾衣服的過程不能太長,最好控制在1分鐘之內。幾次訓練下來,孩子對等待有了一點點的適應,媽媽就可以讓等待的時間不經意地慢慢延長,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孩子們的耐心也會隨着等待的時間延長而增強。

這種包辦、控制的愛,是不考慮孩子感受的愛,是毀滅孩子正在逐步建立的自信的愛,是多麼可怕的暴力啊!

鏡頭定格3:快點,寶貝,媽媽幫你!3歲多的亮亮,原本是個很乖的小男生,現在卻常常暴怒。就拿最近發生的一件小事來說吧。一天清晨,亮亮非要自己穿衣服、系鈕釦。本來去幼兒園的時間就很緊張了,再加上小傢伙的動作不靈活,系得很慢,媽媽有點着急了。爲了省時間,媽媽直接衝過來給亮亮係扣子,還一邊說:“快點,寶貝,媽媽幫你!”結果,亮亮不但打媽媽的手,還把已經繫好的扣子全部扯掉,非要自己重系。媽媽一看更火了,強行給孩子把釦子繫好,拉上哭哭啼啼的亮亮就去幼兒園了。

真相孩子在想:我已經上幼兒園了,我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我行的!我要告訴老師,今天是我自己系的扣子。可媽媽……你太過分了!在3歲左右,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出現持續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心理學上稱之爲第一反抗期。這時期,是孩子自我意識迅速成長的表現,也是發展孩子獨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時機。很多父母認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變得脾氣大、不乖了,對孩子橫加指責,卻忽視了這其實正是孩子在學着獨立,提高各種能力。這個時候,如果孩子真的完全順從這種包辦的“愛”,再過幾年,父母又要抱怨:這孩子,怎麼什麼都不會啊?!依賴感這麼強!

應該怎麼做?媽媽首先要放棄那種不分青紅皁白的強硬態度,就算時間再緊,也可以問問孩子:“今天寶寶爲什麼非要自己穿衣服、係扣子呢?”當媽媽知道孩子這麼做是想獲得老師的肯定,是在尋找“我行”的自信時,要給予適當鼓勵。

從旁協助是恰當的愛。比如給孩子示範正確的係扣子方法。可以用大手握住孩子的小手一起系。這樣的協助,既節省時間,又讓孩子學會係扣子的技巧,主要的是,保護了他小小的自尊心。

思考成長是需要時間的,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和等待。也許一次遲到,缺失的是媽媽的獎金或孩子在幼兒園的早飯,但收穫卻無法估量。當然,爸爸媽媽要對“小叛逆”們的行爲加以判斷:不能縱容的要限制,那些包含成長的叛逆要學會不動聲色地協助他。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