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你眼中的榮耀,可能是孩子心裏的丟臉

你眼中的榮耀,可能是孩子心裏的丟臉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願意在幼兒園過生日的孩子

前不久跟幾個朋友小聚。聊到孩子的話題時,小雨皺皺眉頭,她最近爲了兒子在學校還是在家過生日這件事倍感苦惱。馬上要大班畢業了,做媽媽的希望兒子能在幼兒園裏跟小朋友一起慶祝生日,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

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一次次看到其他小朋友像小公主、小王子似的被衆多小朋友圍在中間,在甜甜的生日歌舞中閉上眼睛許願,那幸福的小模樣彷彿自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孩子。

可是小雨兒子始終不同意在幼兒園過生日,想探究一下原因吧,他每次都不願多說或者乾脆岔開話題。

“雖然孩子不說,但我認爲他是太內向了,羞於享受在大庭廣衆之下當焦點的榮耀感,所以不願意在學校過生日。”小雨神情黯然,“如何能讓孩子變得外向一些呢?”

認爲做小主持人丟臉的孩子

“但是,小雨你知道嗎?你眼中的榮耀,可能是孩子心裏的丟臉。” 林林淡定地看看一臉驚訝的我們,講了自己兒子曾被當選六一小主持人的事。

自己的孩子被選爲班幹部或者集體活動的主持人,對所有的父母來說都是極其榮耀而自豪的事情。所以當收到老師說兒子當選小主持人的微信後,林林激動得買了一大盒巧克力祝賀兒子。哪知,放學後喜笑顏開地接到兒子,遞過去巧克力恭喜兒子當選小主持人時,小男孩很明顯沒有當媽的那麼高興。

“兒子,收到巧克力禮物不高興嗎?”

“媽媽,收到巧克力我很高興。可是你能不能幫我跟老師說一下,不要讓我做小主持人了。”

“爲什麼你不想做小主持人?”林林大爲驚訝。

“當小主持人要被那麼多人看着,我覺得很丟臉。”小男孩一臉純真地回答。

林林簡直要哭出來,難道是自己的兒子有心理障礙嗎?因爲兒子不敢當衆表現自己,不能被別人看到更多兒子的優秀之處,林林一直倍感遺憾。本來想借着這次機會,讓兒子鍛鍊一下勇氣,哪知道兒子卻認爲是件丟臉的事。

你眼中的榮耀,可能是孩子心裏的丟臉

孩子心裏的快樂是什麼

連夜諮詢了做兒童教育的親戚,林林勉強從沮喪中走出,第二天跟老師誠懇地進行了交流爲兒子辭掉了這件光榮的差事。到了六一演出那天,林林的兒子除了參加過一個班集體的節目外,其它時間一直在臺下當觀衆,但是回家後他滿眼都是快樂的光芒。

林林這才釋然。大人希望孩子做人羣中的焦點,無非是希望孩子受到關注和讚譽,從而獲得幸福快樂。但是,如果孩子獨自畫畫的時候更快樂,何必強迫孩子不情願地去當衆歌唱呢?

小雨聽從了林林的建議,按兒子的意願邀請了幾個要好的小夥伴,在家裏一起慶祝了幼兒園的最後一個生日。當小朋友們散去,兒子睡覺前摟着小雨的脖子,高興地說:

“媽媽,你知道我許的是什麼願望嗎?我希望自己永遠像今天這麼開心。”

如何瞭解孩子真正的特質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有的孩子喜歡做一個萬衆矚目的小明星,有的孩子卻偏向於做一個安安靜靜的美男子。有的孩子屬於人來瘋型的,人越多越狀態越佳。有的孩子在一羣孩子中毫不起眼,在自己熟悉的小羣體中卻變得光彩照人。

你知道自己孩子真正的性格嗎?你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嗎?

有的孩子還不能夠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即使會正確地表達,有時候孩子在某幾個階段也可能會表現出幾種不同的性格特徵,這就使得大人不好判斷自己孩子的特徵和興趣到底是什麼。

要想了解自己真正的孩子,父母就要儘可能地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和觀察孩子,有目的地引導孩子交流,還要定期跟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聽取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和意見。

讓孩子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自由進行戶外活動,同時父母積極參與其中或者在旁仔細觀察。孩子跟小夥伴在一起互動才能展示真實的自己。因爲在家裏,長輩往往不自覺地自動代入到溺愛孩子的角色中,孩子就會任性一些。而在學校裏,大多數孩子都在老師的威嚴中乖乖地表現,也不是孩子內心的真實表現。

當孩子跟小夥伴有了衝突,不要急着去護犢子或者爲了面子無原則地責怪自己的孩子,先觀察孩子是如何處理衝突的。當孩子竭力爲自己爭取權益時,往往是孩子最真實自我的展現。

你眼中的榮耀,可能是孩子心裏的丟臉 第2張

不同類型的孩子,有不同的教養方法

如果自己的孩子屬於外向型,就要支持和讚美孩子在衆人面前的表演慾,即使孩子表現得不夠出色,也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而打擊他們。當孩子在不合時宜的場合中表現得過於熱鬧時,要正確地加以引導,而不是嚴厲地指責和懲罰,這樣會壓制孩子的個性。當然,外向型的孩子的父母,也不能因爲孩子優秀而到處展覽炫耀,這樣孩子容易養成處處取悅他人或者沾沾自喜的不良習慣。

如果孩子是不愛表現的內向型,父母需要及時讚美孩子的長處,幫助孩子發展持續而健康的興趣愛好,不要強迫孩子在衆人面前表現。遇到非表現不可的時候,比如考試,要多爲孩子打氣,幫他克服焦慮和不自信的感覺。如果情況允許,父母可以通過與孩子一起參與來鼓舞孩子。平時在與孩子的交流中,要多肯定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感受到平等,不能以家長的權威壓制孩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