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不用刻意教,每個小孩都很獨特

不用刻意教,每個小孩都很獨特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也許你身邊就有這一類父母。他們本身自己的個人意識較強,同樣也希望養出一個獨特的小孩。在人羣中一眼就能看見的那種。他們最好能有識別度較高的樣子,也能有獨特的想法、個性。
這些設想都挺好。但是,設想再棒,我們還得尊重孩子自己內心的想法才行。下面的故事,就是我與上面這位媽媽聊到的內容,希望對家有入園或者即將入園的寶爸寶媽們有啓發。
女兒快4歲生日了,媽媽帶着她去買衣服。媽媽幫女兒挑選了好幾件看起來很漂亮衣服,可是女兒都不想要,而是指着一條紅色的裙子,說:“我要買這一件!可可也有一件條這樣的裙子。”可可是女兒幼兒園的同班好友。
媽媽看那件衣服不是自己喜歡的風格,就說:“紅色有點俗氣,我們換一條吧。我覺得旁邊那幾條裙子,更適合你。”結果母女倆僵持起來。到最後,孩子娃娃大哭起來,邊哭邊喊:“我就要紅色那條,我就要跟可可穿一樣的裙子……”

媽媽困惑地問我:爲什麼孩子會這樣呢?我一直都希望培養出孩子獨特的東西出來,但她卻對於那些更大衆的、和別人一樣的東西情有獨鍾?

不用刻意教,每個小孩都很獨特

▌和朋友做相同的事,是孩子人際交往的一個必經過程
事情並沒有這位媽媽想得那麼嚴重。確切說,希望和別人一樣,這是孩子人際交往中的一個必經過程。
最初,孩子喜歡和自己玩,並不知道怎麼和別的小朋友交往。幾個小朋友在一起,也是各玩各的,沒有什麼交集。漸漸地,他們知道通過交換事物來找玩伴。我給你好吃的,你就跟我玩。
但是,他們很快發現:當我沒有好吃的東西時,或者當你把好東西吃完之後,我們之間的關係就結束了。
於是,他們開始尋找一個不會輕易消失的東西來跟周圍的小夥伴建立關係,比如玩具。
他們開始通過玩具的分享、交換、贈送,來建立朋友關係。慢慢地,他們發現,通過交換、贈送玩具的方式也不能建立穩定的朋友關係。於是,他們又開始尋找更好的交往方式。
大概4歲左右,孩子們開始發現,如果有相同的東西,比如有相同的衣服、玩具,或者相同的興趣愛好,或者有共同語言等等,那麼就能玩到一起去。
比如兩個都喜歡搭積木的小朋友,就可以因爲共同的愛好經常在一起玩,進而邀請對方到家裏玩,逐漸建立去起穩定的朋友關係。
所以,如果你仔細觀察,4歲左右的孩子在公共場合“找朋友”的方式就遵循這樣的邏輯:孩子們會首先尋找一個目標,然後會試探性地發出一些友好的肢體語言信號,比如和別人做一樣的動作,去吸引對方的注意。然後,很快兩個孩子就會玩到一起去。
希望孩子成爲一個有主見的獨立的人,而不是一個人雲亦云的人,這沒什麼錯。然而,故事裏的媽媽忽略了孩子的年齡。
和別的小夥伴穿相同的衣服,擁有相同的東西,做相同的事等等,這些都是四五歲的孩子交朋友的一個重要方式。因爲孩子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祕密:如果能和別人保持一致,就能很快被接納,並很好地維持友誼。
▌父母的主要任務是呈現,決定和評判,都交給孩子吧
父母們常常會懷抱一顆美好的心,希望將自己看過的世界、自己擁有的世界觀、自己對事物的成熟的態度傾向等,都一點點地教給孩子。
這其實對孩子並無好處。我在很多地方都講過下面這個故事:
一個父親,清華大學畢業,自主創業,憑藉自己的努力擁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他經常帶自己的女兒到世界各地去旅遊,希望開闊孩子的眼界。孩子遇到任何問題,他都會陪着孩子一起去解決。可是,有一天,他發現,後來任何人批評女兒,她都會受不了
問題在哪兒呢?
這位成熟的爸爸,他其實在女兒的生命裏扮演了一個超人角色。只要孩子遇到任何問題,他都會出現。他說的話總是那麼有見地,他做的事總是那麼漂亮。
父親在有意無意間向女兒傳遞了一套特別成熟的價值觀。父親自己的價值觀。一旦離開了父親的庇護,聽到了不同的、甚至是牴觸的聲音,孩子就困惑了。
她愛父親,甚至把自己變成父親的小小的影子,當有外界告訴她,你父親是錯的,她自然會情緒失控,不高興,不願意接受。
其實,父母的任務止於帶孩子出門,給孩子一個可以看世界的機會。至於如何看,看到了以後心裏如何想、評判,那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孩子沒有主動要求,不要着急幫孩子做總結。
因爲,我們不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他們總要用自己的眼睛,從自己的高度去看世界,要學會傾聽來自外界的不同的聲音。若孩子一直聽到的是來自父母的成熟了的觀點,反倒不能對其後遇到的新觀念很好地接受。
▌他們直接會失去自己思考、自己成長爲自己的機會。
回到今天的故事。其實,這位媽媽當時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做主。若直接說“你應該選一條更合適的裙子”“你這樣會更加與衆不同”,對孩子來說,未免抽象,而且還容易帶給孩子不安。
因爲,社會化是這個年齡段孩子最大的內心需求,在他們看來,不被羣體接納,跟羣體不一樣,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至於擔心孩子不夠“獨特”,其實是媽媽從根本上就沒接納自己孩子的真實樣子。要知道,每個孩子生來就是獨一無二的。
父母尊重孩子的內在需求,在家庭內部營造民主的氛圍,允許孩子自由探索,自由表達自己,那麼孩子就會長成獨特的自己。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