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父母們,別放棄你的管教權柄

父母們,別放棄你的管教權柄

來源:育娃網    閱讀: 5.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們,別放棄你的管教權柄

文 | 馬睿欣

(本文節選自《管教的智慧》一書,2013年4月出版,中國言實出版社)

作者簡介:馬睿欣,多年來在夫妻和親子關係領域做輔導。三個孩子的媽媽,出生於臺灣,目前與先生定居洛杉磯,另著有《理家理心》、《直面網絡》等書。


養孩子讓父母謙卑,養到比較難搞的孩子,作爸媽就有機會重整生命。我相信,一個孩子對許多人事物的反應,是自幼在家庭裏和家人互動學來的。尤其,與父母之間的互動。

所以,一個孩子得着聆聽的養分,終於聽見之後,還需要施予正確迴應的養分,幫助他們懂得合適地,正確地與別人的話語互動。

不聽話的孩子是父母教出來的?

“不會呀!我的命令很簡單,一點都不難迴應,我叫他坐下,而且還用手把他壓在椅子上,可是我一鬆手,他馬上就站起來跑來跑去。”父母說。

“這不是叛逆是什麼?”父母握緊拳頭,皺眉。

我搖頭:“很難說。”

舉個例子吧!餐桌上擺着一本筆記本,小明很有興趣,正想伸手去拿,媽媽看見了,趕快說:“小明,這本筆記本是姊姊的,不可以拿。”然後把筆記本放到櫃子裏。

小明走到櫃子旁邊,看看媽媽,媽媽迎上兒子的眼光,說:“你要不要去院子裏玩?打打球吧!”然後,小明尚未離開,她已經繼續忙着自己的事,一分鐘不到,小明已經推了張椅子到櫃子旁邊,站上去。媽媽的眼角餘光掃到了,立刻放下手邊的事,生氣地吼叫:“你這樣好危險,再不下來,就要罰站了!”

小明站在椅子上,瞪着媽媽看,不動。吼了幾次叫兒子下來的媽媽妥協地走過來,把他抱下來。一邊抱,一邊說:“怎麼這麼不聽話,想罰站是不是。”

然後,媽媽把小明帶到廚房,給他一支棒冰吃,以爲這樣是在轉移他的注意力。

小明真的開始安靜的吃起棒冰,媽媽鬆了一口氣,繼續忙着做飯。

晚餐前,突然傳來姊姊尖叫聲。媽媽趕去看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大哭的女兒眼前攤着那個筆記本,上頭,已被小明畫滿了畢加索的名畫。

媽媽一面勸姐姐說:“別傷心了,媽媽再帶你去買一本,弟弟還小,不懂事,你要饒恕他。”

然後一面對在旁邊正用同情的眼光看着姊姊的小明說:“你看,都是你,把姐姐弄得這麼傷心。”

小小孩子對權柄命令的迴應方式,是從經驗中學習得來,而非從他們的理性分析出來。

周遭現實裏,有許多“小明”,正在從上述的經歷中,一點一滴學習該如何迴應父母的命令。

媽媽應該針對已經講出來的命令,平和卻肯定的再強化一次,讓孩子“聽見”。可惜,這位媽媽只是叫小明去別的地方玩。

所以小明學到的是第一件事是:媽媽說不可以,只是最好不要,或是講講,不是真的可以或不可以。而且,媽媽問他要不要去院子玩,也就是說,這只是個選擇,不是非順從不可。

再說,當小明還站在櫃子旁時,媽媽就已經低頭在忙自己的事了,這又告訴他一個信息:媽媽可能真的不太在意自己先前講的話。

“我喜歡筆記本,不喜歡出去玩!”既然可以選擇,當然,小明就大方地在心裏做了選擇。

他進一步去拿椅子,踏上去,準備打開櫃子。

這,是一個探媽媽底線的動作,他要確定媽媽說的不可以,到底有多不可以。

這時候,媽媽靠近來了,好像已經忘記小明踩在椅子上是爲了要拿筆記本,只是講他這樣很危險。

可見,媽媽不太在意有關筆記本的命令。

對小明而言,筆記本是目標,是重點,其它,都不要緊,所以他不肯從椅子上下來。

媽媽叫他下來,他沒有下來,媽媽氣得大吼,說要罰站,但接下來,小明接觸到的卻是媽媽溫柔的擁抱。

也就是說,當小明沒有按照媽媽的話去做的時候,更好,還能省點力氣,不用自己下椅子,因爲媽媽會把自己抱下來。

真好,原來媽媽剛纔說不下來要罰站,只是講講而已。

太棒了,沒有照媽媽的命令去作,一路違抗,結果,是去吃棒冰。

哈!聰明的爸爸媽媽,你們認爲小明下次接收到媽媽的命令時,會不會把媽媽的yes 當yes,no 當 no 去迴應嗎?

讓我再提醒一次:孩子對父母話語的迴應方式,其實,是父母教他們的。

父母們,別放棄你的管教權柄 第2張

權柄管教不等於高壓暴力

我多年來在許多爸媽當中,每次講到“權柄”兩個字,總會像踩到許多人的心頭肉:一些直接跳起來反彈,一些暗暗接受震撼,一些搖頭,嘆氣。

在諸多教養概念裏,權柄管教,引起太多爭議。有的父母覺得親子教養,就是權柄的運用,他們會說:“我是他老爸(老媽),最瞭解他,也最愛他,他當然要聽我的。”

有的父母完全拒絕讓自己在孩子心目中有“權柄”的形象,他們會說:“不,不要談權柄,我只要作我孩子一輩子的朋友。”

而在這兩個極端裏,是大部分父母,在當中搖擺不定。現代華人父母,會比較靠近不要權柄這個極端,因爲在很多華人的成長經驗裏,權柄代表強迫,權威,專制,壓抑,無奈。

多年來,我真的很少碰到對“權柄”沒有負面看法的華人,曾被權柄傷害,而對權柄產生負面看法,使許多父母想要避免在孩子生命中成爲一個帶有權柄的角色。

在餐廳裏,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因不被允許吃口袋裏的棒棒糖,而大吼大叫,當媽媽嘗試安撫時,她竟然對媽媽拳打腳踢。

而那個媽媽一面捱打,一面告訴大家:“孩子只是太想吃糖,不是故意對我無禮。”

大賣場裏,一個七歲的男孩想買某樣玩具,卻因爸媽阻止,要求到別的店去比較價錢,而當場發飆,當爸爸貼近那孩子,想好言相勸時,卻被他裹了一巴掌。這位爸爸怕他再來一掌,抓住兒子的手,肚子又被踢了一下。

旁人開始圍觀,議論紛紛。受過高等教育的爸媽和顏悅色地,將兒子半拉半抱入車。回家後,續集怎麼演呢?媽媽趕緊拿毛巾來,幫兒子擦掉一臉眼淚鼻涕,輕聲告訴他:“別生氣了,又不是不買。”

爸爸則一面拿出剛買的蛋糕切給兒子吃,一面說:“貨比三家不吃虧,這功課一定要學的,錢不容易賺呀!你自己仔細想想。”

那天,這對父母一直耐心陪着,等到孩子氣消,恢復正常。而對兒子打爸爸的事件,他們,都避口不再提起。

回憶起來,這位爸爸對自己當天的“應對方式”還非常慶幸,他相信,孩子一定有能力靠自己在整個事件中學習到他該學習的功課,如果作爸爸的當時控制不了情緒,立即使出父親權柄管教兒子,終究,只不過在勉強兒子選擇對的行爲,並沒有真正幫助兒子學到功課,甚至,會讓兒子因着反抗權柄而拒絕反省善惡對錯。

他還認爲,孩子自己就有能力選擇對的行爲,發揮原本就潛藏在裏面的優秀品格,父母,只需要在旁邊用愛心和耐心等候,當孩子脾氣過後,讓他自己反省出其中對錯,得到正確行爲的結論,那,纔是真正獨立。

這種把權柄管教當成高壓暴力,而完全不願意對孩子使用權柄的理念,根據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者,暢銷書籍作家,愛家機構創辦人詹姆斯·杜布森(Dr. James Dobson),和其它一些當今最有威信的基督徒心理學家的說法,幾乎可以說,就是直接把孩子送進青少年叛逆的推手。

父母們,別放棄你的管教權柄 第3張

別讓孩子習慣對權柄的輕忽怠慢

對權柄管教的抗拒和誤用,源自對權柄的觀念錯誤。 我們,總是由自身經驗去詮釋“權柄”爲何。

上帝的權柄,來自祂對蒼生之愛,上帝的權柄,會透過公義之路,來保護祂用權柄管理的人。所以,權柄的解釋,是:從愛產生,用正確的方式施行出來的管制引導能力。

從上帝分賜給人的權柄,無論是團體中的領袖,婚姻中的丈夫,或是家庭中的父母,都該發揮出上帝權柄的特質:出於愛,透過正確的方式,去管制,引導,和保護。

但是,父母不等同於朋友,父母的角色,無法被朋友的角色取代。朋友之間只有對等的關係,沒有權柄,一切,都只能有來有往地交流,商量。

而管教的定義是:管,給予界線,然後用賞和罰的方式幫助孩子學會停留在界線裏面。教,引導孩子成爲一個認識界線,並且有能力守住界線,最後,成爲一個能夠自立界線,並且尊重別人界線的人。

單靠朋友關係,沒有正確的權柄運用,根本無法作到以上詮釋的管教真義。

孩子三歲,四歲,甚至七歲八歲時,想用友誼來引導他,跟他商量,跟他解釋,期待他明白所有道理,未免太勉強他了。

一個撲向火的孩子,父母要立刻強制拉開他,而不是耐心向他解釋火的危險,讓他自己選擇要不要摸火。

有一些媽媽告訴我,靠父母的權柄來處罰孩子是沒有用的,處罰只是讓孩子害怕,並沒有讓他們真正明白道理。

對,倘若父母只會用權柄來處罰孩子,那,不單沒有真正管教,而且還會帶來無止盡的懼怕和怨恨。

所以我一直強調:要正確的使用權柄管教,而不是放棄權柄管教。

不過,我也反對這種認爲害怕沒有用,要真正明白道理纔有用的理論。

父母不可能等到一個孩子明白刀爲什麼會割傷自己,才讓他不隨便玩刀; 父母也不可能等到孩子明白刷牙的道理,才讓孩子自動願意刷牙。

聖經沒有說“明白上帝是智慧的開端”,而說“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

敬畏,是尊敬加上畏懼,而智慧,是一種徹底的明白。也就是說,一定要先尊敬和畏懼上帝,纔有可能得到明白上帝的智慧。而今日大多數管教的問題就落在此處:次序搞錯了!

我們拼命要孩子先明白,然後才敬畏權柄,所以問題百出。

父母認爲孩子小不懂,所以不願意或不敢運用權柄管教,沒有好好教導孩子認識權柄,與權柄互動,到了孩子上中學,甚至到了青少年,發現不行了,纔開始想要拾回父母的權柄,運用權柄管教孩子,結果都非常辛苦與無效。

因爲當孩子完全明白之前,他們已經先習慣對權柄的輕忽怠慢。不懂得健康地敬畏尊重權柄,使孩子從家庭到學校到社會,一路辛苦。

如果作父母的放棄幫助孩子用健康正確的態度面對權柄,與權柄互動,有一天,他們也會和今天許多從受傷經驗裏去認識權柄的父母一樣,無法把權柄和愛連在一起,而只是一味的抗拒,或消極承受。

在學校,職場上,都存在這樣和權柄互動的人,當老師、老闆堅持命令時,他們不但不反省,反而責怪權柄,怨恨權柄太嚴厲,沒得商量。

對所有父母來說,運用權柄管制是個學習的過程,我們都愛孩子,愛,有時讓我們軟弱,無法堅持,害怕衝突。讓我再簡單地分享權柄管制中的幾個非常重點:

1. 界線非常清楚 2. 態度前後一致 3. 說到做到 4. 冷靜

難嗎?坦白說,一面寫着這四個非常重點,我一面自省,仍爲自己的許多不足汗顏。但難也好,會感到難,纔不容易掉進人性在權柄運用中最大的陷阱:驕傲。

真實的權柄,應該有熱騰騰的溫度,因爲有愛火在其中燃燒,因爲有公義之光在其中閃爍。

我相信,接受健康的權柄管教的孩子,會比未經權柄管教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有自信。總有一天,因着擁有堅韌的根,緊緊抓住屬於腳下那片土壤,他們會長成有枝有乾的大樹。這樣的孩子,不會變成被撒在無邊的曠野裏,自由叢生,讓環境天氣決定成長方向的小草。

管教中父母的專注很重要

管與教,有時,像在陪孩子走一段凹凸不平的石子路。

對那些小石粒,只需要讓孩子自己踢掉,可是碰到那些大石頭,父母要幫他們一把,或教他們怎樣使力推走石頭,或教他們閃人,別跟挪不掉的大石頭正面撞上。

當然,孩子都喜歡自己走,雖然也害怕滿頭包。而權柄管教,就是讓孩子明白:“這段路,我必須陪在你身邊,和你一起走!”不是:“我抱你走!你別用力!”也不是:“你走走看,不行我再像超人般,飛奔過來救你!”

陪,需要專注,一路專注到底。這一路,如何讓孩子在賞罰中清楚感受愛,我認爲“專注”是關鍵。專注,是持續關懷。

因着私塾生活,我天天被孩子們觀察,同時,也天天自我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對賞罰是出於父母自己的情緒反應,還是本於管教原則,非常能夠分辨。

甚至,在小小孩心中,還不能說出個理由之前,感覺就很準確。

同樣一個錯誤的行爲,我可以因着情緒,或是管教原則,去指責或處罰弟子。表面看起來,似乎是用差不多的方式去處理同一件事,但,孩子們知道其中的不同。

謙卑時,我自己也知道。情緒引發的管教,盯上時很緊,但鬆得更快,是一場急雨。

當孩子作錯事的時候,父母感到不悅,而情緒化地反應時,孩子心裏可能有兩種說法:“算了,他心情不好,所以我纔會遭殃。”“每次自己不爽,就拿我出氣,真倒黴!”

如此,無論以上哪種反應,都不會讓孩子看到自己該被修正的地方; 面對情緒化的賞罰,孩子只是老練地熬着,等待暴風雨過去,天放晴。

孩子,從來不會覺得自己必須爲天氣好壞負責任!可是,當父母是因着孩子越界必須出手管教時,他很清楚這不是一次完成的工,會持續地給予關注。

因着持續關注,孩子漸漸心裏會很清楚,若不去把那個問題處理好,父母不會鬆手。這,就是專注。持續專注的權柄管教,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受到關懷,而不是天天跟着父母的心情變化起舞。

生命的塑造是個長期的工程,每個孩子都有他必須對付的地方,不是他們學不會,也不是他們不受管教,不長進,而是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重複的學習。

重複犯錯,纔有重複學習。一個邋遢的孩子,會不斷在他所到之處造成凌亂。一個脾氣不好的孩子,會常常被激怒。一個好動的孩子,老看他在破壞次序。一個倔強的孩子,一天到晚挑戰權柄。

相信嗎?很多時候,我也想用“接納”爲理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相信孩子“長大就好了!”

明知道是那個孩子的缺點,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掀開來討論嗎?

認識孩子,瞭解孩子很重要,因認識瞭解,而接納孩子這個人,接受眼前的他在某些部份比較強,某些部份比較弱,這是對的。

但,讓我們作父母的也承認:無論自己再怎樣和孩子靠近,仍然無法看清楚上帝造他們的真相。孩子會長成怎樣一個人,在上帝手中。我們都要把孩子放在上帝豐富的恩典和智慧裏,陪同他們一起擷取美好,邁向生命豐盛處,因此,千萬不要用眼前的不足不夠來定義他們這個人。

別說:算了,他就是這樣。這不是接納,是放棄。不需要把一個挑食的孩子當成胃口好的孩子,逼他餐餐什麼都吃。但是,可以持續幫助他接受更多的食物種類,不斷地讓他知道自己還可以嘗試被拓寬。

不需要把一個好動的孩子當成文靜的小孩,要他每天乖乖坐在那裏看書畫畫。但是,可以持續幫助他增加“坐下”的時間,與他一同努力尋找出讓他更專注的方式。

孩子脾氣不好,就接納眼前那個在脾氣上較難自律的他,卻不要把他當成一個壞脾氣的孩子,任着他逃避對付脾氣的糾纏。

心裏瞭解他管制脾氣比別的孩子辛苦些,卻要在現實裏陪他,更專注地陪他,走這段辛苦的路,而不是讓他避開自己的問題。

長大的人都知道,許多成人的問題,是小時候就存在,卻沒有好好面對的問題,所以,不要再用“長大就好”來騙自己和孩子。

我陪着三個孩子走他們不同的石子路,常要接受上帝的提醒:“目的不在移走眼前這塊石頭,而在陪他們走完這條路!”否則,真的常常會被那種踢走一塊石頭,還有下一塊等着的挫敗感攻擊。

如此,我與孩子越走越靠近,漸漸,孩子不再把權柄當成對他們的軟弱處拳打腳踢的亂棍,而是扶持他們,陪他們一起經過成長巔簸的杖。

雖然,那杖有時緩慢了他們想奔跑的速度,磨着,磨着,在身上磨破了皮。但,孩子和我,都越來越勇敢,越來越耐磨。我們成了戰友。

父母們,別放棄你的管教權柄 第4張

走出扭曲的權柄陰影

仔細想,權柄管教最大的難處,其實在於父母本身,因爲,沒有人天生就會正確的使用權柄。

或者,我們裏面都有扭曲過的權柄陰影。我自己,也有極大的掙扎。在我的原生家庭裏,父親非常忙碌,權柄使用像打雷一樣,總是突然間出現一下,把孩子們嚇一大跳,然後,大部分時間又消失。

而我的母親,因爲自我形象低落,完全放棄權柄。身爲中間的孩子,標準的和事佬個性,我自幼非常害怕衝突,不願意面對衝突。

然後早早離家,漂流異鄉,小留學生的成長曆程,更讓我沒有安全感去對人做正面抵抗。

有憤怒,用沉默包裹。有傷痛,用孤獨掩埋。除非透過文字,很難表達內心真正的感受。因此,權柄管教對我來講是一個分外辛苦的功課,和所有新手媽媽一樣,當我開始用權柄管教老大的時候,也拿捏不到輕重,也受情緒牽扯。

不是故意不守原則,而是害怕犯錯,或者,不懂如何溝通和表達。在孩子的世界裏,我常覺得水土不服。誰說當了媽,就立刻會變得勇敢幹練能言善道呢?

尤其在早熟的老大越界,要給予後果處罰的時候,我常常很害怕,怕孩子會心理受傷,怕孩子恨媽媽,怕孩子把媽媽當作專制的慈禧太后。

當自己戰戰兢兢起步學習管教,而周遭人不斷熱心給予意見和評論時,我也苦惱着捉摸界線該怎麼劃,怎麼讓孩子學會不輕視權柄,又不被權柄壓抑。

想着孩子的一生,難道,就這麼在自己的權柄運用“練習”裏打下根基嗎?既然一切權柄出自上帝,那麼,就好好從上帝的權柄管教中,去學習,操練吧!

聖經說:“上帝所愛的,他必管教。”嗯!不要害怕管教孩子,因爲愛他,就要管教他。

聖經說:“敬畏上帝的大有依靠。”嗯!讓孩子尊敬父母,也畏懼父母的權柄,因爲,這是他們能夠得依靠,被保護的途徑。

聖經裏面任何越過上帝所立界線的人,都要面對後果的追趕。 而那些順服上帝權柄的人,福氣,卻在後面追着,要賞賜給他們。

所以讓孩子順服,是要讓他們蒙福。是啊!上帝已經親自教過父母該怎樣正確使用權柄管教了,只需耐心操練,相信這一切,都在上帝的管理之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