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孩子爲什麼就是不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孩子爲什麼就是不做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看完了這篇文章後總結了一下:

1.總想着一步到位。

2.原則堅持不住。

3.沒讓孩子體會到獨立的樂趣。

這三條是不是說到點兒上了?反正我被戳中了。


明明自己會,可就是不肯做

小湯圓3歲4個月,基本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可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湯圓媽媽:每天上學之前,湯圓都會要求媽媽給她穿鞋、穿襪子,明明可以自己搞定的事情非要媽媽替她做。

媽媽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真是束手無策。一會兒告訴孩子:“你現在上幼兒園,長大了,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可孩子會哭着說:“我不要長大,我還沒長大。”

一會兒,媽媽又質問孩子:“你明明自己會穿,爲什麼非要媽媽幫你穿呢?”孩子堅持着:“我不會穿,不會穿,我要你給我穿。”

小湯圓坐在地上,來回擺動着自己的身體,雙腳交錯胡亂蹬着,用哭腔反覆唸叨着要媽媽給她穿鞋子穿襪子......可眼睛裏就是沒有眼淚。

眼看上學就要遲到了,媽媽只得告訴小湯圓:“請你快點穿上鞋子和襪子,不然我就只能自己先走了。”說完,媽媽走出房門,假裝離開了。小湯圓一見媽媽離開,立馬大哭起來,臉上淌着淚水,很委屈地對媽媽說:“媽媽,不要走,等等我。”

最後小湯圓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自己擰巴着穿上了鞋襪,兩眼淚汪汪的對媽媽說:“媽媽,明天幫我穿吧,我自己不會穿。”看着湯圓哭花的小臉,媽媽心裏特別不是滋味。自己的堅持明明是爲了鍛鍊孩子的獨立性,但卻沒想到最後演變成這樣的結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孩子爲什麼就是不做

在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時,怎樣做才能在幫助孩子構建規則同時又不傷害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呢?

面對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某幼兒園的資深老師是怎麼支招的吧。

老師在聽到湯圓媽媽的問題描述後,問了這樣幾個問題:

老師問:“媽媽是什麼時候告訴孩子需要自己穿鞋子穿襪子的?”

媽媽答:“最開始是剛上幼兒園的時候。”

老師問:“媽媽告訴完孩子需要自己穿鞋子穿襪子後,是不是一直都會堅持的執行呢?”

媽媽答:“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會執行,趕時間的情況下媽媽就幫孩子做了。”

老師問:“媽媽有告訴過孩子,爲什麼需要自己穿鞋子穿襪子嗎?具體的理由是什麼?”

媽媽答:“我告訴孩子上幼兒園了,長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需要自己穿鞋子穿襪子了。”

在簡單的提問之後,老師迅速地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告訴了媽媽解決方法。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孩子爲什麼就是不做 第2張

孩子爲什麼不願意做?

媽媽原本想爲孩子建構一個規則,希望她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但孩子卻非要媽媽替她做,而且用哭鬧的方式來達到目的。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孩子的腦袋現在很混亂。

1媽媽的不堅持

孩子不明白爲什麼媽媽有時會要求她自己穿鞋子穿襪子,但有時候又會幫她穿鞋子穿襪子?那到底是可以讓媽媽穿還是不可以讓媽媽穿呢?

2孩子的不明白

孩子不明白在沒上幼兒園之前媽媽都可以幫我搞定這一切,可爲什麼上了幼兒園,長大了就需要自己穿鞋子穿襪子了呢?這會造成在孩子眼中,上幼兒園、長大等事情都是不美好的,從而產生排斥和抗拒的心理。

說到底,是因爲媽媽在給孩子構建這一規則時沒有堅持到底,而且在告訴孩子爲什麼讓她自己穿的理由時,不能使孩子真真切切的明白和心甘情願地接受,導致孩子一聽到媽媽說“自己穿”時就開始排斥和抗拒。

孩子還小,她不明白“上幼兒園、長大了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什麼必然的聯繫。這麼小的孩子,不會明白自己做爲一個社會人,必須從小開始成長起適應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比如自己吃飯、穿衣、洗臉刷牙、整理東西等等。這些能力的培養和規則的構建都是需要老師和父母的專業引領與幫助。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孩子爲什麼就是不做 第3張
當孩子抗拒時,絕對不要恐嚇威脅她

處理這類問題的方法絕不能簡單粗暴的套用一個公式,也不能單方面的給孩子貼上一個無理取鬧的標籤,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用“再不自己穿鞋子穿襪子,媽媽就先走”的方式來恐嚇威脅孩子,表面上看似乎本次問題已經解決,但長此以往,這種不良的互動方式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離甚至破裂,更惡劣的是,媽媽的這種養育方式會被孩子全盤吸收,將來她長大後就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如同詛咒一般。

湯圓媽媽聽了老師的話後,不禁一身冷汗,養育孩子真是一個體力+技術活,如同走鋼絲一般,需要平衡的藝術,稍不注意就摔到自己挖的大坑裏,難怪大家都說:“孩子是沒有問題的,孩子問題的背後都是家長的問題。”

湯圓媽媽深刻反省之後,問老師:“還有什麼補救的措施嗎?怎樣做才能正確地幫助孩子?”

怎麼做才能正確地幫助孩子 1一週內不要再堅持這一原則

首先,湯圓已經對自己穿鞋子穿襪子產生排斥和抗拒心理了,那麼在這段時間(一般是一週)內,媽媽就不要再堅持這一原則。如果孩子有需求,媽媽就儘可能地去幫助孩子,以此來慢慢消除她的抗拒心理。

2跟孩子玩遊戲

可以跟孩子玩遊戲,比如孩子穿一隻襪子鞋子,媽媽穿另外一隻襪子和鞋子;或者幫孩子穿襪子穿一半,然後鼓勵孩子完成剩下一半的工作。

當然,在做這些事情時,不要讓孩子知道這是媽媽故意的。這是一個過渡期,讓孩子由抗拒到慢慢接納的過程,時間大概再持續3-5天左右。

3給孩子講一個關於“長大了”的主題故事

最後,通過一個簡單的儀式,比如,給孩子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長大了”的主題,告訴孩子長大了的好處,儘量描繪一些她感興趣的內容。同時告訴孩子,長大了需要自己穿襪子穿鞋子,從而自然過渡到這一規則的建構。

讓孩子由抗拒到接納,認爲自己穿襪子穿鞋子是一件特別自然而然的事情。一定不要用誇張的鼓勵或者有條件的獎懲方式,這會讓孩子覺得事情是爲別人而做的,不是爲了自己。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孩子爲什麼就是不做 第4張

父母要有耐心且一定要堅持

老師還特別強調,家長在給孩子構建規則時,一定要有耐心,並且要堅持到底,要讓孩子明白哭和發泄情緒是可以的、是被允許的,但是哭鬧完畢以後該做的事情還是需要把它完成。

就像我們成年人的工作一樣,我們能因爲自己的情緒問題就甩手不幹,拍拍屁股走人嗎?讓孩子學會不壓抑自己的情緒,並懂得堅持把一件事情完成,這不僅培養了孩子堅持的毅力,也培養了責任感

聽完老師的解答,湯圓媽的心終於平靜下來。孩子是一扇窗,透過他們,我們瞭解了自己被養育的過去;透過育兒,我們幫助孩子的同時也在成長着自己。

--------End--------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