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別和陌生人說話”,是你對孩子最沒用的一句叮囑!

“別和陌生人說話”,是你對孩子最沒用的一句叮囑!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我國每年失蹤兒童約有20萬人左右,而找回的比例只佔0.1%。每失蹤一個孩子,就伴隨着一個家庭的破裂……所以,作爲家長,我們幾乎無一例外的對孩子叮囑過這樣一句話: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時,千萬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別和陌生人說話”,是你對孩子最沒用的一句叮囑!

在兒童失蹤案件裏,被拐賣事件高達80%以上。面對世間的險惡,我們無法用三言兩語向孩子解釋清楚該如何規避風險,於是拒絕和陌生人說話,理所當然地成爲我們保護孩子最有效的安全警告。可是這句警告,真的安全嗎?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其實是一句沒用的叮囑

這句話聽起來可笑,但事實卻是如此。

曾經有這樣兩則新聞:

寧波的孫女士在駕車回家的路上,發現一個6歲的小女孩獨自走在路邊,看起來很像迷路了。於是她趕緊下車詢問,誰知女孩一臉戒備,始終和她保持2米遠的距離。

反覆詢問無果後,孫女士只好報警求助。可是面對民警的詢問,小女孩仍舊不肯說出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等情況。

警察注意到,她時不時會向一所幼兒園方向眺望,於是帶她前往那所幼兒園,好在,門衛大叔一眼認出了孩子。歷經3個多小時,最後,還是在園方幫助下,才順利把孩子送回家。

美國一個11歲的男孩,在參加野外露營活動時不慎與同伴走失。因爲篤信父母“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訓誡,每當看到有救援人員經過時,他都會刻意躲起來,錯失了很多次獲救的機會

在深山中迷失的第4天,奄奄一息的他終於被救援人員發現,這才與死神擦肩而過。

當孩子陷入困境時,拒絕和陌生人說話,可能會把安全推得更遠。原本可以得到的救助,卻因爲這句以偏概全的告誡錯失良機,倘若在夜深人靜時,不幸被心生歹意的壞人擄走,纔是真正的追悔莫及!

安全教育不是拒絕與外界接觸

從孩子學會說話走路起,安全防範便成了家長操心的重大課題。一方面,我們害怕他們所託非人;另一方面,拒絕和陌生人說話,會讓他們失去與社會的互動,甚至對世界產生恐懼。

孩子總會有落單的時候,可能是獨自和小夥伴們玩耍,也可能是上學、放學的路上。學會識別陌生人的意圖,是父母必須傳授給他們的基本技能。這種技能,絕不是靠“裝啞巴”和“躲貓貓”能學會的,擁有它的最好方式,就是促進孩子多接觸陌生環境、多與陌生人交流。

與人交往是一項最爲複雜的腦力運作和學習過程,它能讓孩子快速成長,懂得友善、機智和勇敢,學會分辨好人和壞人。

陌生人≠壞人

在教孩子學會辨識人的同時,我們是否陷入過一個誤區:用外貌作爲好人和壞人的評判標準,或是用陌生和熟悉來區分?

在許多侵犯幼童的案件中,通常作案的都是“熟人”。而大多數人販子,都會以面露和善的老好人模樣找孩子交談。

分辨好壞是一種挑戰。面對經驗老道的騙子,連成年人都有上當受騙的時候,何況是心智未熟的孩子呢。

情境遊戲更具有教育意義

孩子都喜歡玩遊戲,通過虛擬情景進行安全教育,比和孩子講大道理來得更爲深刻。

例如,當陌生人說“是爸爸媽媽交代我來接你回家的”,寶寶你會怎麼辦呢?是不問緣由就跟他上車,還是找老師打電話聯繫爸爸媽媽,問清原委?

當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時,如果有陌生人問你關於我們的工作,家庭住址,平時是誰接送你等問題,你會告訴他嗎?

通過問孩子問題的方式,可以強化孩子的臨場應變能力,引導他採取正確的方法來積極面對和處理。

最有效的安全教育準則

· 讓孩子熟悉那些可以信任的成年人,如日常照顧她的家長、老師、警察。

· 告誡他,面臨危險時,一定要及時與以上人員取得聯繫。

· 除可靠人員外,一定要聯繫父母,等到父母來接自己。如果孩子太小記不住電話號碼,就在他手上戴一個寫有電話的手環。

· 除可靠人員外,不接受任何陌生人的食物和飲料,不可隨意上陌生人的車、不跟他走。

· 如果以上方法均不可行,一定要站在開闊、明亮的安全地帶,吸引人們的注意。和陌生人說話時不要膽怯,要用大聲到周圍人都能聽到的音量尋求幫助。如果感到危險,用大哭、叫喊的方式嚇退壞人,吸引好心人的關注。

安全教育絕不是被動防守,封閉環境反而會使孩子變得膽小懦弱,在遇到危險時更加不知所措。每一個孩子未來都必須要面對陌生的社會環境,教會他們自我保護的技能纔是我們必須正視的事情。要知道,任何危機,都不可能因爲一句“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而解除!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