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有一種陪伴叫:孩子去玩吧!

有一種陪伴叫:孩子去玩吧!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陪孩子玩?媽媽們各有高招!

可樂媽:我會爲孩子創造自主玩耍的空間

也許是因爲工作忙碌,也許是因爲我認爲自主玩耍有助於寶寶更好地成長,所以在可樂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他不需要陪伴,我會盡可能爲他創造一個自主玩耍的空間。但有時,也會有計劃地提升他自主玩耍的含金量。比如,我會讓他發現端奶杯也是不錯的玩耍內容。有一次,我讓可樂將一杯稍滿的奶從廚房端到客廳,然後自己坐在小椅子上把奶喝掉。這看似簡單的行爲對於2歲多的可樂來說並不容易。好幾次可樂都因爲在走路的過程中把奶灑出了杯子而導致從頭再來。後來,我發現他改變了策略,不但步子放慢了,走一會兒還會停一下,我猜是他看到杯子中的奶上下顛簸急於讓它們安靜下來吧!

經過幾次嘗試,可樂終於成功將裝滿奶的奶杯從廚房拿到客廳,並自己舉着坐在小椅子上把奶喝了個乾乾淨淨。當他向我宣佈成功的那一刻,我分明從他的眼晴裏發現了得意的表情。可樂很喜歡這種由我指點,但不過多參與的自主玩耍,而我也比較注意在玩耍中培養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有時,我會提升問題難度,讓可樂想辦法解決。

有一種陪伴叫:孩子去玩吧!

比如,有一次他把國畫顏料塗了一地,我將紙巾、擦地板的溼毛巾、報紙都遞給他,讓他試着比較哪種東西能把地板擦乾淨。我在旁邊看着他,只見他一會兒用紙巾擦兩下,一會兒用報紙擦兩下,一會兒又選擇用溼毛巾去擦,忙得不亦樂乎。雖然這麼“忙碌”也沒把顏料擦乾淨,但可樂最後卻舉着溼毛巾告訴我——這個可以把地板擦乾淨。

沒錯,我的目的達到了。小可樂在自主玩耍中學會了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呢!

可樂做事更有耐心,動手能力明顯提升

可樂在自主玩耍的過程中因爲沒有特定的目標和壓力,可以反覆去實踐、思考,直到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同時動手能力也大大提升,而這種動手能力的培養遠比寶寶學會幾個字,會唱幾首歌更重要。

可樂更自信了

當可樂經過各種考驗終於獲得成功時,他真實地發現了自己的強大。這份自信是我不能給予的。寶寶不斷積累自信,就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困難面前不會輕易放棄。

有一種陪伴叫:孩子去玩吧! 第2張

米粒媽:玩伴不好找,我當起了孩子的“玩伴”

米粒快3歲了,我不知何時成了她的小隨從。小區裏的寶寶不多,還沒上幼兒園的米粒沒什麼可心的小朋友。

我和大多數媽媽的想法一樣,覺得孩子應該和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玩,年齡相近的孩子有他們自己的世界,更容易溝通,可現實生活就是這樣,米粒的玩伴不好找,我只能充當她的玩伴。

作爲成年人,我們對許多事物都會有固定的看法,給米粒當玩伴時,我時常提醒自己不要將自己想法強加給她。她的世界觀正在形成中,給她自由,讓她發揮想象,我纔有機會真正走進她的世界。所以,在陪米粒玩耍時,我永遠都是聽從指揮的那個,就這樣,我成了她的小隨從。

有一天,我們去一家文具店買畫筆,米粒看到了一些紙繩,非要買下來不可。對於這些彩色的紙繩我並沒有什麼玩耍概念,也不覺得它們能玩出什麼花樣來。可回到家,這些彩色的紙繩卻成在米粒的小手中變了樣。她選擇紅色的紙繩,指揮我一起給布娃娃編了項鍊,隨後她又和我一起用粉色的紙繩將疊好的小手帕兩頭繫好,她說這是她的晚餐——大餃子。再接下來便是花瓶大變身,米粒將紙繩纏繞在它們身上,雖然並不板正,但我理解她想扮靚它們。

可能,有些媽媽會覺得陪寶寶玩耍不知玩什麼,這也是我曾經困惑的地方,但現在我清楚了,媽媽陪寶寶玩耍其實可以什麼都不做,只需要跟隨寶寶的腳步,你將發現一個奇妙有趣的新世界。

尊重孩子的想法

媽媽陪寶寶一起玩耍,請尊重寶寶的想法,不要去品評寶寶的作品,給寶寶更多空間和自由,更有助於提升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意能力。

適當地示弱

當寶寶感覺無趣的時候,媽媽也可以表現得很無趣,請寶寶想想和媽媽應該玩些什麼有趣的事,讓寶寶成爲小領導,有助於提升寶寶的管理、協調、邏輯思維能力。

有一種陪伴叫:孩子去玩吧! 第3張

晴晴媽:玩中學,學中玩,我將早教班知識帶回家

晴晴2歲時就上了早教班,原因很簡單,就是爲了讓她能結識更多的小朋友,但同時我也不想缺失和她一起成長的機會。所以,幾經選擇,我們選擇了一家可以家長陪讀的早教班。

現在,有些媽媽認爲把孩子送去早教班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無論怎樣的教育都沒有家長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重要。媽媽們完全可以舉一反三地將早教班老師和寶寶們互動的內容加以拓展,拿回來成爲孩子自主玩耍的新內容。爲了讓寶寶更好地在玩中學,學中玩,還應根據自己寶寶的特點,開發一些有針對性的遊戲,彌補寶寶某方面能力的不足。

生活中,我很注重提升晴晴的思維能力,而這樣做的大前提就是我要清楚晴晴的思維模式是怎樣的。否則,我們就無法理解同一事物。有時,家長會認爲寶寶玩什麼都沒有長性,缺乏耐性,其實可能是孩子已經解決了之前的困擾,不再糾結於同一種遊戲中而已。

有一陣子,晴晴每天早上都會給洋娃娃換新的衣服,此時,我就藉由早教班學到的知識加以拓展,引導她想想爲洋娃娃選擇同一顏色的衣服或許是不錯的選擇,從而幫她加深對顏色的認知。當然,我只是引導,整個過程都是寶寶自己動手完成。過了沒多久,我發現晴晴不爲洋娃娃換新衣服了,她又迷上了摺紙,我想她的思維“缺口”解決了,想知道的都清楚了,這個換裝遊戲對她沒有吸引力了,所以換了新的挑戰項目。於是我也跟風而動,引導她在摺好的小青蛙上畫上五官、小腳蹼等,讓小青蛙變得更生動、立體。

晴晴很享受我只是引導,並不干預的自主玩耍時光,而我也很享受陪伴她成長的過程。

理解孩子興趣的階段性

家長應該清楚,寶寶的興趣呈現階段性變化,是在不斷地修補自己的思維缺口,當他們認爲的缺口補上後,自然就不會糾結在同一遊戲或玩具中了。

享受安靜的陪伴過程

陪寶寶玩耍,媽媽可精心計劃,也可安靜地陪伴,可以讓寶寶在玩中學到新的知識,也應該理解寶寶的放空。畢竟,當陪寶寶玩耍成爲主旋律時,隨着寶寶的節奏進行纔是最重要的。

有一種陪伴叫:孩子去玩吧! 第4張

有一種陪伴:孩子去玩吧!

我是陪女兒“玩”大的

孩子該是放鬆和享受的,我常跟我的女兒說:“孩子,咱們去玩吧!”週末,我是陪着我的孩子到野外去玩的。陪孩子去公園的草叢裏捉蛐蛐,仔細看看什麼樣子的蛐蛐會叫,什麼樣子的是啞巴,在這個過程中,她會明白做一個昆蟲學家是多麼不容易。陪孩子去爬山,到了山裏,孩子便可以真切地看到樹葉的形狀和顏色,原來比自然課裏講的還要多。努力爬到山頂,孩子才能體會到“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情懷。盡情地擁抱大自然,孩子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博大和奧妙。

可別讓孩子一個人,要叫上孩子的好朋友一起出去。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到處瘋跑,在草地上打滾兒,哪怕弄得像小泥猴一樣也沒有關係,因爲孩子的小臉上寫滿了快樂。跟小朋友一起活動,孩子纔可以學會跟別人交往與合作,因爲團結友愛需要在團體中鍛鍊。

放假了,我會陪孩子去農村,讓她撒開腳丫子,到河裏摸魚逮青蛙,到田裏追野兔,在屋檐下看小鳥,爬到樹上摘果子……讓她跟着農民去收穫。我會帶她去旅遊,讓她感受南方的溫潤和東北的嚴寒,讓她領略各地的風土人情,培養她熱愛祖國的情懷。

孩子小時候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許多是通過感覺來完成的,只要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傾聽,用身體去接觸,用心去體會,就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正是學習啊,是更加輕鬆和有趣的學習。這也在鍛鍊智力啊,因爲智力的因素包含了感受力、注意力、觀察力以及思維力等等。然後,你還會發現孩子妙筆生花,日記本上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這可比坐在家裏閉門造車強多了。畢竟,有了真實的經歷和感悟,纔不會“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我是陪着女兒“玩”大的。在玩的時候,她總能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還能解決大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在玩耍中長大的女兒性格開朗、樂觀自信且活潑可愛,無論到了哪裏,都像一隻快樂的小鳥,在集體中非常受歡迎。

孩童時期,玩物並不喪志。因爲,玩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玩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只是做遊戲,家長們爲何卻緊張兮兮?

最近我參加了電視臺一期節目的錄製,參與節目的有4個家庭,其間給大家設計了一個遊戲,規定每個家庭在半個小時裏DIY一個賀卡,要求家庭裏的每個成員都參與並自己組織材料完成。

設計這個遊戲的目的就是想觀察一下,在壓力狀態下,每個家庭夫妻之間以及親子之間是如何互動的,也觀察家長是如何支持孩子的。

計時開始,有的家庭的爸爸遊離在外,不知道如何進入角色。我猜測平日這個爸爸也很少和孩子做遊戲或者很少一家人一起做遊戲,便提醒每家的所有人都要加入到遊戲中,爸爸才逐漸進入角色。

有的家庭大家都很緊張地在完成任務,所以全家人都顯得有點手忙腳亂。

還有的家庭家長掌控着全局,並不管孩子要做什麼,自己只顧做自己的,所以孩子很快就不耐煩了。

而有一個家庭的做法跟別的家庭很不同,整個過程中家長都是有說有笑的,不斷地徵求孩子的意見,問孩子想做成什麼樣子的,也讓孩子隨意在賀卡上畫畫。家長也在動手,但是和孩子一起,所有的事情都是商量着完成的。感覺這個家庭在半個小時的遊戲活動中輕鬆愉快,享受在遊戲當中,而全然忘記了時間。不過到最後的時候,他們家也完成了任務。

我想平日這些家庭裏也會做遊戲,如果沒有時間的壓力,大家可能都會比較輕鬆。可幾家一起做,並且有時間限制,大家的心態就變成了爲了結果拼命,忘記了遊戲的初衷。

把主動權讓給孩子

那天的幾個孩子都在6歲以下,他們基本上都沒有時間的壓力,有壓力的是家長。現場也發現,當家長帶着壓力並伴有焦慮情緒時,孩子的情緒也會被帶得有些煩躁。如果大人沒有壓力,孩子便會很放鬆。

親手製作聖誕賀卡,一是讓孩子親自動手爲心愛的人傳遞愛傳遞新年祝福。我個人認爲在行動之前,大家就要一起商量或者問問孩子,這個賀卡要送給誰,要給TA傳遞什麼樣的信息。另外一個方面,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學習自己獨立思考和獨立做事的能力,所以我更覺得要把主動權讓給孩子,讓孩子對要做的這一張賀卡賦予自己的意義,家長只是陪伴和輔助。還有一點,遊戲本來是要獲得快樂的,無論在什麼樣的情境下進行,都應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去完成。

平常心,讓“被競爭”無處安放

想起了去年的一檔電視節目《中國好聲音》,有一期,歌手帕爾哈提說了一句話:唱歌很快樂,比賽很痛苦!因爲帕爾哈提不太會說漢語,是他的對手教會他表達和唱那首漢語歌的,他們在幾天的相處中已經變成了好哥們兒。然而在爭奪黃金席位的時候,帕爾哈提勝出,所以他非常心痛地說出了這句話。

是的,這個世界上充滿了比賽,而比賽會把原本很快樂的事情變得嚴酷和痛苦。上面所說的遊戲如此,孩子的學習其實也是如此。對一個孩子來說,學習本是滿足好奇心的最好手段,正因爲不斷的考試和排名,讓孩子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把一個問題搞明白了,或者學到了新的本事,這個過程就令孩子十分開心。這個成長的過程就非常值得肯定和認同,值得欣賞和嘉獎,不必非要拿到100分或者前幾名。

“競爭”不可避免,老實說是“被競爭”。如今孩子們處在一個充滿輸贏、排名的環境裏,就算你不爭也會被別人比。這就更要家長保持平常心,陪伴孩子做遊戲,一起玩,甚至是做事的過程中,盡情享受其中的樂趣,不過多考慮結果。很多時候,當你不計結果,投入在當下的事情中,興趣和創意會不由自主地冒出來。這也許跟心情有關,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只是因爲喜歡而不去關注輸贏和排名,心情是放鬆的。而人在放鬆的狀態下,更容易發揮創造性。一個孩子根據自己的意願做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內心會充滿成就感和力量感,興趣自然就有了,這也無關輸贏和排名。

如何沒有功利性地帶着平常心育兒,這是家長的一個功課。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