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陪孩子玩遊戲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陪孩子玩遊戲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陪孩子玩遊戲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關鍵是父母會陪自己的孩子玩遊戲嗎?陪孩子玩遊戲時,父母要注意些什麼?

小區花圃邊,一位三歲左右的孩子,在石凳上擺了一排玩具,有鴨子媽媽和小鴨子,還有一些散碎石頭。看着小女孩手忙腳亂的一會照顧鴨寶寶喝水,一會兒拿石頭和樹葉當做飯菜餵鴨寶寶吃,可謂玩的不亦樂乎。

眼看天快黑了,女孩奶奶催着她回家,說晚了路邊容易遭蚊子咬,女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裏,全然沒聽見奶奶的呼喚。奶奶看了孫女一眼,皺了皺眉頭嘆着氣跟旁邊的老人說:“哎,現在的孩子太可憐了,獨生子,沒有同伴一起玩,跟着一堆玩具自言自語。”

其實,並不是只有獨生子女家的孩子才玩過家家,地球上2-5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幾乎都愛玩角色扮演的遊戲。這根孩子是否獨生子女孤單與否,沒有關係。

農村家庭裏,一般都有幾個孩子,且堂兄姐妹都挨家挨戶,孩子理應不缺夥伴,可他們還是會幾個大小孩子聚在一起,玩角色互換過家家的遊戲。

模仿遊戲似乎是上天賦予孩子最好的成長技能,隨着孩子長大,對於發生在身邊的生活,他們迫不及待的想去模仿和體驗。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

1歲半後的孩子常常會對自己假裝做一些動作。比如,假裝自己喝水睡覺、假裝給洋娃娃餵飯…

2歲後的孩子常常會假裝去超市買菜、假裝開車、假裝給家人打電話…

3歲後的孩子常常會加入複雜的人物關係,假裝有一個家,她可能是家裏的主人,需要照顧家裏的其他人等等…

所有扮演的角色,都是孩子平日裏的所見所聞,只是主導人變成了他自己。這種遊戲人生的把戲,恰恰說明了孩子的認知能力在提升,他們的想象力和情感更豐富飽滿了。

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遊戲。

角色扮演的遊戲絕非簡單兒戲,它可是孩子認識成人世界的一面鏡子。

在遊戲中,孩子扮演着各種角色,身份不同責任也有別,拿扮演媽媽來舉例,孩子需要演繹出母愛的感覺,去照顧身邊的“孩子”。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人能夠配合她的表演,假裝成一個熊孩子,那麼孩子會很自然的拿出平日裏媽媽哄他的方法,去哄你。漸漸的,孩子自然會有更成熟的思想和言行,這就是角色遊戲的教育功能。

角色扮演是最能讓孩子有置身其中的感覺,通過演繹,能讓孩子學習換位思考,這對孩子的想象力、觀察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都大有益處。

這種模擬社交的遊戲,對日後孩子上幼兒園,在與小朋友間的相處社交上,也是一種幫助。

家庭教育細潤無聲,如果能在遊戲中加入引導,角色扮演的遊戲會是你育兒路上的一盞明燈。

陪孩子玩遊戲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很多父母因爲在成人的世界待久了,完全不知道怎樣和孩子玩這種角色扮演遊戲,我的方法是,放鬆自己,讓自己先成爲孩子。

要有責無旁貸的神態

投入,是陪伴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的基本要求。你的旁白可以簡陋,表情卻不可以搪塞。同樣的遊戲,有的孩子更願意跟爺爺奶奶玩,不是因爲沒有陪他玩,而是你玩的不夠認真。不要低估了孩子的偵查力,他的兩雙小眼睛堪比柯南。

幫孩子設計劇情

繪本是很好的表演劇本。平日裏,孩子看過的繪本大抵都知道里面的旁白,對於耳熟能詳的故事,孩子表演起來也會更加自然。另外,適當的鼓勵孩子編排劇情,更能激發孩子右腦的開發。

一起玩過家家

過家家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比如:賣東西。在網上打印一些超市有的果蔬日用品圖片,製作成卡片,在卡片上標上售賣的價格,然後再用一些樹葉片或者其他東西替代錢。一場小小營業員的遊戲就可以開始了。我們分析下這個遊戲,孩子能學到的東西:

分類。把需要售賣的物品分門別類的擺放好。

數字。通過一買一賣,孩子能學到市場上果蔬的價格,以及結算時的加減算法。

溝通。在銷售的過程中,孩子需要回答顧客的提問,這對孩子的表達能力是一種鍛鍊。

平日裏,你一本正經的讓孩子學數字學加減,他可能會逃避,而通過遊戲的方式,孩子卻能欣然接受。寓教於樂,不僅增加了親子間的互動,還能讓孩子學到知識,這樣的遊戲,不玩是不是有些虧呢。

舉一反三的玩法太多了。如果你的孩子害怕打針,你可以跟孩子玩醫生病人的遊戲;如果你的孩子不愛吃飯葷菜,你可以跟孩子玩廚師和助手的遊戲;如果你上班真的很累,但又想陪孩子玩,你可以用懶人的玩法,躺着裝作生病了,從頭到腳痛一邊,讓孩子給你診治…

提供遊戲的道具

合適的表演道具,能很好的激發孩子的表演想象力。比如扮演森林的小動物,不妨給他做一隻兔子耳朵,或者老虎帽子,猴子尾巴;扮演醫生病人的遊戲時,給他準備一套治療用品。這些道具可以買也可以製作,即便沒有道具,相信孩子,他會用想象力手握空拳,但神似有物的表情解決這個問題。

在教育的範疇裏,家庭教育是影響孩子各方面發育的關鍵。孩子8個月-30月的性格養成、右腦開發、想象力培養等離不開來自家庭成員的陪伴。

名貴的早教中心,能幫你解決的只是,提供一個陪伴孩子玩的場所以及教你跟孩子互動的玩法。把孩子的各方面發展寄託在早教班、幼兒園教育,是極爲不明智的想法。

常常聽到父母和老人說,孩子太小散養就好,到了幼兒園學校裏,自然會有老師幫教育。這是逃避責任的說法。

或許,學校教育能讓你的孩子改掉一些陋習,但他們已成定性的性子和思維方式,想要改變,何其容易。

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學校不是社會,而是家庭。

3歲前,孩子發育的毛孔張力十足,抓住教育孩子最好的時期,事半功倍,而遊戲,恰恰是最廉價,也是最有價值的教育方式。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