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把孩子當“人”養,是另外一種教育方式!

把孩子當“人”養,是另外一種教育方式!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只有把孩子當人養,讓他學習自理、學習自己思考、學習自己做決定,把他當成個獨立的、有尊嚴、可以行使權利的人一樣去養,孩子纔會長成正常的、有血有肉的、可愛的、有感情、懂感恩的人。

六歲的大旭大大的讓我刮目相看了一回。

昨天晚飯後,她照例給我們分享她的幼兒園生活。她在幼兒園有兩個相好的小女同學,她們自己封爲“姐妹三人組”。大旭的大部分幼兒園生活,都跟這兩個小女生有關。

據大旭講,她白天給兩個小姐妹分享了“生孩子的故事”!用大旭的話說:把她們兩個快嚇死了,她們不知道原來生孩子有這樣疼……

大旭饒有興致地說開了:“生孩子這事,分爲兩種,一種是打麻藥的,一種是不打麻藥的(天啊,當時聽完這句話我都倒抽了一口氣)。”繼續聽她細細講來,才知道,原來她說的兩種都是剖腹產。“打麻藥的,就從後背脊樑骨那兒把麻藥注射進去(真不知道都從哪聽來的),打麻藥很疼,你想想,用針刺到你骨頭裏……”

“不打麻藥的呢?就讓醫生叔叔生生的用刀子割開肚子,把孩子取出來,血流的到處都是……一個醫生抱孩子去洗澡,另一個醫生再把傷口縫上……”。大旭描述時,繪聲繪色,極盡痛苦之情,我都聽呆了……

還好,她所知道的生孩子,除了血腥和痛苦,沒有什麼其他的東西。我鬆了一口氣,問她從哪聽來的,她答:“我本身就知道。”

講完“生孩子的故事”,大旭津津自得,表示明天還要給小姐妹們講講“發育”的故事!

如果說生孩子的故事讓我很吃驚,這“發育”的故事更是讓我喘不上氣來了,我感覺我臉部的肌肉都抽動了。

把孩子當“人”養,是另外一種教育方式!

我又試探她:“要不你先給我講講……”

大旭附在我耳朵邊說:“不能讓爸爸聽見。”我表示可以,回頭支使她爸:“你戴上耳機看視頻去”,她爸乖乖坐到了電腦桌旁。

然後大旭又講起來了,先給我講了“乳房的故事”,告訴我:“女孩子會慢慢長大,成長的過程中,乳房就慢慢鼓起來了,當乳房剛開始發育時,會有點疼,這時不能讓別人碰你,還得讓媽媽給你買合適的胸罩……”

“乳房開始沒有奶水,只有生了孩子纔有奶水呢,那是小寶寶最好的食物”——講到這,大旭又插話:“剛生了我,你都不知道餵我吃奶,餓得我哇哇哭,真是個傻媽媽……”

接着她繼續講“例假”的故事,當然,她講得很文雅:“當女生長大到十一、二歲,在自己小內褲發現有紅紅的東西時,就要告訴媽媽。讓媽媽給自己準備衛生用品,例假期要注意保護身體,不能着涼,不能游泳,如果不舒服還可以跟老師申請不上體育課……”

大旭講得又通俗又科普,這些比較難以啓齒的話題,她居然講得有趣又溫暖,因爲講述基調是生長髮育過程中要注意的自我保護。

聽大旭講完,我和老公都驚呆了,大旭爸根本就沒戴耳機,他一直在聽寶貝閨女講呢。

還不等我插嘴,大旭爸就問:“大旭,誰告訴你這麼多的?”因爲,我倆都是七八十年代的保守父母,這些不太容易啓齒的事情,我們絕不會這麼早告訴大旭。

誰知,大旭又坦然又自豪地說:“我從書上看的!你忘了媽媽,上次咱們去圖書館,有一本《女孩兒的祕密》,那上邊寫的。”

經她提醒,我忽然記起那本書。當時我對那本書還比較敏感,大旭想要看時,我還先提前拿過來,審覈了一下書的內容。

沒料到,大旭看過後就記住了,還用她自己的語言講得這麼繪聲繪色……

我不知道這種現象是好是壞。對女孩兒來講,早早知道身體的祕密,並懂得一些防護知識,大概也不壞吧。不管怎麼樣,孩子自己從書中看到了,作爲家長我們也沒辦法阻攔。

自從孩子能自主閱讀後,她對一切有字的東西都感興趣。喜歡閱讀是好事,但我心依然惶惶然,我生怕她從書中看到許多這麼小孩子不宜多接觸的東西。

即使是經典作品,也免不了有許多兒童不宜的情節描述。比如《天方夜譚》,也稱《一千零一夜》,開篇就有許多兒童不宜的描述。並且,幾乎所有的名家作品,都會有類似情節。

既然抹不掉,不如坦然接受吧。

把孩子當“人”養,是另外一種教育方式! 第2張

昨天早飯,我看大旭捏着蘭花指吃雞蛋,忽然覺得我快不認識她了。蘭花指捏着東西吃,這絕不是我的做派。而我的大旭,已經越來越多地被外面的東西和書中的世界所影響,在她成長的路上,她學習一切,探索一切,她的觸角之深之廣,已經越過了我能全部幫她過濾的範圍。

成長的路,大概都會有這樣的階段吧。總會有一些東西,要孩子自己用試錯再試錯的方式去層層蛻掉那些幼稚和青澀。

面對孩子的快速成長,家長們不免惶恐、震驚,繼而想要探尋孩子的心理,再而想要控制孩子。

前兩天瀏覽新聞,被一則新聞攫住了眼球:《留美北大生寫1.5萬字長信與父母決裂》,這則新聞的關鍵字是“留美北大生”、“高考狀元”、“12年春節不歸”、“拉黑父母6年”,句句驚心。

化名王猛的尖子生,前半生一路開掛,從小成績就數一數二,而他拉黑父母,和父母決裂,卻因爲從小父母對他“關愛過度”。據王猛描述:

“從小到大,他的吃穿住行都是父母說了算完全沒有自主選擇性,在小時候他由於父母嚴控只讓他好好學習,所以其它事情全都包辦,導致他小時候連雞蛋都不會剝,而這成了親戚甚至同學的嘲笑話題。”

“高中畢業前,所有的社交圈子幾乎都在生活的大院裏,朋友,都是父母認識、瞭解或者聽過的。”高中時,王猛曾強烈要求到外面的學校上學,但遭到父母的拒絕。儘管後來考上北大,也因社交障礙很難與人交往。

原本以爲,考上北大,就能遠離家鄉,逃離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沒有。“在離家前,父母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電話,請她之後多多照顧”。大姨不斷給他打電話,甚至悄悄聯繫他同學瞭解他的情況。

在王猛看來,這不是照顧,而是一種控制……

而王猛的父母卻不明白,兒子爲什麼老是揪住過去不放。在他們看來,事事幫孩子做決定,是爲了幫孩子做選擇,爲他過濾環境,保證孩子成長環境的單純。

網絡上,指責父母的聲音有,譴責王猛的呼聲也很多。但我卻覺得王猛自爆的那些性格弱點:“內向,敏感,不善交際”,父母佔絕大部分的責任。

不尊重孩子、過分干涉孩子,把孩子的思想、行爲甚至人生當成制式發展模式來設計,無疑扭曲了一個生命的天性,破壞了他自然成長的規律

花朵那麼嬌嫩,它應該在溫室被保護,可終有一天,花朵會衝出溫牀的,外面的風吹雨打,它還能適應麼?!

包辦孩子、剝奪孩子成長的試錯機會,說到底,還是不把孩子當成“人”來看,剝奪了孩子的精神發育期,卻要在他生理年齡成熟時,有着和身體匹配的“完美情商”。

而父母的包辦,大多數,是打着“爲孩子好”的幌子,窺探孩子的隱私,滿足自己隱祕的控制慾。

怪不得人常講:最偉大的父母之愛,是漸行漸遠的分離。

又有多少父母,能把孩子當成“人”來養,淡定守候他長成他原本的樣子呢?!

把孩子當“人”養,是另外一種教育方式! 第3張

對我獨自帶大旭二旭這事,常有人抱着“同情心”來關愛我:一個人帶倆孩子很累吧,肯定相當不容易。

見我搖頭否定,他們又質疑:怎麼做到的呢?

我最想說的居然是:把他們當人養,而不是當寵物養。

太多家長,把孩子當寵物養,生活中包辦,精神上控制,最後還要抱怨孩子不好帶,沒教養,情商低……

中國的孩子,成長的過程“太危險”:

每個年齡段的行爲、成長標準,都如刻在尺子上的刻度,如不達標準,太快或太慢,都會遭到父母質疑及至干涉。

我自認爲對孩子已經很開明,可當大旭看了從圖書館借的書,講了一些基本的生理常識時,我還思忖猶豫了半天:這,是不是不好?

沒有人權的孩子,除去被控制行爲、思想、成長狀態,還常常被父母當做“私有物品”發泄一己之怒氣。之前聳人聽聞的:丟手機男孩兒被母親狂揍幾個小時致死,華裔夫婦暴打女兒致死案件,哪個父母將孩子當做一個“人”看待過?不允許孩子發展自己的情感,不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更不允許他們跳出格子做事。

慘案之下,卻還有爲揍孩子致死的母親開脫:沒有丈夫在身邊她長期壓抑……

太多孩子,被放進特定形狀的盒子裏,不從,就生生砍掉,若他長成,又被責備:“怎麼這孩子如此呆板,毫無彈性,不像正常人。”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做父母,多麼勞苦艱辛的一場修行。試着把孩子當“人”養,放下隱祕的探尋和控制心理,孩子才能長成真正的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