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行爲心理 > 瞭解兒童抑鬱症

瞭解兒童抑鬱症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許多人也許很難將孩子與抑鬱症這個詞聯繫在一起。但事實是,有些孩子不僅僅是憂鬱那麼簡單,他們得的是抑鬱症。兒童憂鬱症最早可在三個月大的嬰兒身上發生,如今,兒童被診斷出有抑鬱症的數字正在不斷攀升。

瞭解兒童抑鬱症

 孩子得抑鬱症的原因

專家也並不確定什麼樣的孩子會更容易得抑鬱症,不過以下幾個原因可能會是導火索。

抑鬱基因。如果孩子父母中有一方曾經得過抑鬱症,那麼其孩子得抑鬱症的機率爲25%,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此病,孩子的機率則增加到50%甚至更高。

神經物質失衡。腦中一類神經傳導素的物質,也就是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芬,它們在控制情緒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專家們認爲抑鬱症的孩子可能是由於這些神經物質分泌不足導致的。

創傷。有一半的抑鬱症患者,包括兒童和成年人,他們都曾經經歷過一些重大的、使生活發生鉅變的事件。比如,失去至愛,搬到新的城市、或者是一次事故中的直接受害者。而孩子們通常沒有處理這些重大創傷的能力,於是便在心裏產生了陰影。艾欣7歲便得了抑鬱症,那年她媽媽遇到一次嚴重事故並且受了重傷。從那以後,艾欣便關閉了自己的情感大門,但專家們認爲其實她也嘗試走出自己的世界,只是用了另一種方式:她恐嚇別的小孩,畫一些恐怖的畫,比如受傷的人或被殺的人,當她覺得不開心的時候她抓破自己的臉。

 荷爾蒙分泌發生變化。學齡前孩子也會得抑鬱症,不過更多診斷有抑鬱症的兒童是那些處在青春期的孩子。這個階段正是荷爾蒙發生變化的時期,男孩與女孩得抑鬱症的比例大致相當,但是在十幾歲和進入成人期時,女孩得抑鬱症的比例提高,是男孩的兩倍。變化的荷爾蒙以及社會的期望是這種性別差異的原因所在。

 兒童抑鬱症的症狀

兒童抑鬱症通常可分爲急性抑鬱、慢性抑鬱、隱匿性抑鬱三種。

 1、急性抑鬱

這一類兒童發病前常有明顯的精神誘因,如父母突然死亡,遭受意外災害,或因病住院而離開父母等。這類兒童病前精神正常,發病時憂鬱症狀明顯,如整天流淚、動作遲緩、聲音低、食慾不振、乏力、失眠、惡夢、日漸消瘦,常常獨進獨出,不與其他兒童交往,有時可流露出絕望感。

 2、慢性抑鬱

這一類兒童過去常有與父母多次分離的經歷,或有其他的精神創傷的病史,但並無重大的突然的誘因。病前適應能力差,憂鬱症狀呈逐漸加重,表現爲膽小、害差異、容易受驚、不合羣、學習成績下降,睡眠少而淺。檢查時可發現其行爲退縮、表情淡漠,並有厭世觀念和自殺企圖等。

 3、隱匿性抑鬱

這一類兒童的抑鬱症狀常常相當隱匿,多表現爲其他方面的問題,如不聽話、多動、執拗、反抗、攻擊、不守紀律、學習困難、衝動搗亂或其他不良行爲。也可出現頭痛、嘔吐、腹痛、腹瀉、厭食、過食、大小便失禁等身心問題。多數兒童憂鬱不明顯,但有的兒童可週期性地出現抑鬱症狀。

抑鬱症對不同年齡孩子的影響

 嬰兒期抑鬱症

大多發生在6個月以後,主要與母子分離有關,患兒首先表現爲不停地啼哭、易激惹、四處尋找父母、退縮、對環境沒有興趣、吃奶差、體重不增、睡眠減少。

 學齡前期兒童抑鬱症

學齡前期兒童抑鬱症可使患兒易激惹、社交行爲退縮、不願上幼兒園、對周圍事物不感興趣、食慾下降、易生病,導致孩子生長髮育遲緩。

學齡期兒童抑鬱症

學齡期兒童抑鬱症的患兒常性格孤僻、不合羣、和同學關係不好、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不好、自我評價低,可產生消極意念或自殺行爲,部分兒童出現攻擊行爲和破壞行爲。

  青春期抑鬱症

患兒除有心理低沉、思維遲滯、理解力和記憶力下降外,還可出現反社會行爲,如吸菸、酗酒、吸毒、犯罪、自殺等。

 家長應正確對待有抑鬱狀態的兒童

1、要改變對孩子的不正確的態度。要多關心他們,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們,對他們多加開導,避免專制的家長作風,讓孩子把自己心中的積鬱傾吐出來,想辦法解決或合理地解釋,使孩子滿意。讓孩子能從內心深處感到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是世上最疼愛他的人。這樣,孩子的憂鬱心境就會得到改善。

2、不要對孩子管得太多、太厲害。因爲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權利和自由,他們喜歡在同代人中尋找歡樂,尋求共處。他們往往對父母過多的干涉表示反感,家長們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3、要努力爲他們創造一個愉快的環境,儘量安排他們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他們與同齡兒童的交往,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開闊他們的心理境界。

4、症狀明顯的憂鬱症兒童,應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憂鬱藥物。目前常用的藥物有多慮平、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及麥普替林。其中,以麥普替林療效最好,副作用最小,深受家長歡迎,唯價格較高。對於有強迫症狀的兒童憂鬱症,則以氯丙咪嗪效果最佳。

近年,國外已研製出許多高效、副作用小的新型抗憂鬱藥,如速維多(Sarector)等。

5、兒童憂鬱症有時伴有危及生命的消極言行,尤其是對於已有自殺企圖或有過自殺行爲的兒童,家長必須高度警惕,嚴密監護,以防其自殺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