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做祖父母

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做祖父母

來源:育娃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個案]  孫輩成了兩代人的“熱山芋”  很多年輕父母都對老一輩人的教養方式有這樣那樣的抱怨,相比之下,老一代人的聲音卻被遮蓋住了。其實老年人也有自己的難處,

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做祖父母
 [個案]

  孫輩成了兩代人的“熱山芋”

  很多年輕父母都對老一輩人的教養方式有這樣那樣的抱怨,相比之下,老一代人的聲音卻被遮蓋住了。其實老年人也有自己的難處,尤其是很多“80後”的父母們,他們高高興興迎來的小孫子/女,卻被子女當作皮球踢給了他們。

  一位“80後”的小夫妻,在妻子懷孕之後,召集雙方家長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小夫妻表示:自己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帶小孩,所以想把孩子打掉,想聽聽雙方家長的意見。抱孫心切的雙方家長立刻勸阻:千萬不要打掉小孩,有困難,我們一起來克服!女方家長說:“反正我們已經退休了,孩子我們來帶。”男方家長說:“我們雖然沒退休,但如果你們經濟上有困難,我們可以出錢請保姆或鐘點工。”由於有了雙方家長這樣的“承諾”,孩子生下來之後,被年輕的父母“順理成章”地“踢”給了老人。雙方家長輪流當起了全職保姆,苦不堪言;小兩口則在生孩子前後,生活基本沒有發生改變,下班後回家看電視,週末高興了就逗孩子玩玩,不高興了就出去跟朋友聚餐娛樂。老人稍有埋怨,小兩口就回擊:“當時不是說好你們幫忙帶小孩的嗎?現在怎麼能反悔呢?”老人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隨着更多的“80後”進入育齡,類似的代際衝突將有增無減。“‘80後’有他們獨特的優勢,比如接受新事物更快,獲得信息的渠道更廣,但他們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責任心。他們還沒有意識到,他們現在對孩子的‘放權’,將來肯定會遭到孩子的‘報復’。親子感情建立的最佳時期是0-6歲,錯過了這個階段,以後是無法彌補的。我們把這個理念傳給我們的學員,希望也能通過他們傳遞給年輕的父母們。”

  [定位]

  爺爺奶奶不能“越位”或“錯位”

  把孩子的教養工作全部推給老年人,是年輕父母們的失職;相應地,把孫輩大包大攬在自己身邊,看似好心,其實也是祖輩們的一種“越位”。很多老年人都曾抱怨說,自己辛辛苦苦、滿懷熱情地承擔了照顧孫輩的重擔,但子女仍對自己百般挑剔。每當這時,都要告訴他們,一定要轉變育兒理念,調試教育方法.在孫輩教育中,只能充當一個‘助手’,起到輔助、配合的作用,你們不是‘主打’,不可能完全代替父母教育。要知道,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有的老年人很得意,說‘我的小孫子跟我特別親,一天看不到我就難過,跟他爸爸媽媽反而沒有這麼深的感情’,我就告訴他們,這些都很不正常的。

  針對老人與年 輕一代不同的教育模式,樂杉耀特別指出:“老年人必須意識到,在一個家庭裏面,只能有一把尺子,一種衡量標準,這個標準應該是由孩子的父母樹立的。標準一旦樹立,就應該自始至終地執行。老年人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必須主動向年輕父母的要求靠攏,否則只會讓孩子觀念模糊,不知如何是好。我們告訴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應該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你不要‘越位’,也不要‘錯位’,當然,子女需要你的時候,最好也能夠及時‘到位’。”

  [矛盾]

  2/3子女對孫輩教育“不滿意”

  在此前與多位老年人的交流和粗略調查中發現,至少有三分之二的老人反映,子女對自己教養孫輩的方式“不滿意”,而這些多數都是目前孫輩教育的普遍誤區。

  首先是多數老年人“重養輕教”。很多爺爺奶奶認爲,自己只要讓孩子吃飽了,穿暖了,別讓他們生病,就算完成任務了。至於兒童教育,那是孩子父母的事情,跟自己無關。“實際情況是,年輕家長們週一至週五白天都在上班,孩子們平時接觸最多的,就是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孩子早期智力的開發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都要在祖輩們的指導之下完成。如果他們做不好這項工作,那麼日後交到年輕父母手上的,可能就是一個沒有規矩、缺乏教養的小孩。”

  其次,“隔代親”導致老年人給了孩子過多的遷就和保護。很多孩子就是看準這種心理,把爺爺奶奶變成自己的‘防空洞’。爸爸媽媽對孩子稍有要求,孩子們往往就會到祖輩那裏尋求庇護。孩子一哭一鬧,爺爺奶奶就立刻心軟屈服,要什麼給什麼,年輕父母也很難當着孩子的面與老人繼續爭執。  

  兩代人在生活習慣和方式的不同,也會造成孫輩教育的分歧。比如,年輕父母很看重衛生習慣,要求孩子在吃飯之前一定洗手,但年長一輩就覺得無所謂,動輒說“我們那時候如何如何”。類似是非標準上的不一致,使得時間一長,總會爆發小規模的家庭戰爭。

  [提醒]

  年輕父母也要給老人“減負”

  不止一位老人說,他們承擔起教育孫輩的重擔並非自願,而是無可奈何。“年輕一代工作和生活壓力確實很大,請全職保姆的支出又太高,老一輩只能挺身而出,爲子女減輕壓力;但是老人們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子女們又能體諒多少呢?”

  一些老人甚至提出這樣的怨言:“我們現在在子女家看小孩,是算主人、客人、還是僕人呢?如果是主人,那我說的話可以算數,但事實上我們說話都不算數,所以我們不是主 人;如果是客人,那我們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可以隨時離開,但事實上我們什麼家務活都要做;也有人說我們是僕人,僕人到月底總有工資吧,但我們非但沒有工資,還要把自己的退休金貼進去給小孫子買東西……這樣算下來,我們簡直沒法做‘人’了!”

  特別提醒,很多老人,尤其是經濟上獨立、身體健康的老人,其實都有自己的計劃,比如做一些退休之前沒時間去做的事情,或者去一些旅遊景點玩玩,但在子女生下第三代之後,他們的退休生活就只能圍繞一個小孩轉了。“我在這裏呼籲年輕的父母們,也要站在老人的角度想一想。當你們把孩子這個‘皮球’踢給老人的時候,老人可以體諒你們工作生活上的壓力,幫你們一把;那你們是否也應該抱着感恩的心,適當給老人‘減負’,讓他們能有點自己的生活空間呢?”樂杉耀建議說,年輕父母可以逐漸把週末還給老人們,或者利用休假時間自己看小孩,讓老人也出去走動走動。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