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親子活動 > 爲什麼怎麼打孩子都不會記仇

爲什麼怎麼打孩子都不會記仇

來源:育娃網    閱讀: 8.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怎麼打孩子都不會記仇?很多家長說在孩子不聽話,調皮搗蛋的時候可能兇過孩子打過孩子,但是之後孩子還是全身心依賴自己,難道孩子都不記仇嗎?爲什麼怎麼打孩子都不會記仇?

原標題:爲啥寶寶被吼之後,很快就不“記仇”了?背後的原因引人深思

成爲父母后,有的人坦言被孩子“治癒”了,自己的壞脾氣好多了,深刻的感受到,原來世界上有個人滿眼都是你,全身心地愛着你。可有的時候,在面對孩子的哭鬧不止,忍不住脾氣上來時,大吼一聲,而寶寶的表現卻出乎意料。

忍不住吼了娃,惱火時,娃的一個舉動讓寶媽淚目

佳佳是一名全職媽媽,爲了孩子辭職在家,想給孩子全身心的愛和陪伴。也積極地學習各種育兒知識,每天和娃互動。

在娃兩歲前,雖然身體累,但慶幸的是,還比較好帶,養成了不錯的習慣,各方面的反應也非常好,能夠簡單地對話,看繪本、玩玩具、出門和小朋友互動。

爲什麼怎麼打孩子都不會記仇

佳佳也一直對孩子很溫柔,即使自己有一些負面情緒,也會注意不要讓孩子感受到,會自己慢慢地釋放,然後以正面的態度對待孩子。

這一切和諧,直到孩子兩歲後被打破。佳佳也知道傳說中的“可怕的兩週歲”,也給自己做了心理建設。但沒想到來的是如此猛烈,出乎意料。

每天不停地面對孩子的哭鬧,不分時間和場合地滿地打滾。早上起來無緣無故地坐起來開始哭,洗臉哭、穿衣服哭、吃飯吃到一半哭、甚至對視一下都哭。

爲什麼怎麼打孩子都不會記仇 第2張

溫柔的佳佳每天都會忍不住怒氣值直線上升,儘管一再告誡自己不要和孩子發脾氣,不僅沒有用,還會傷害到孩子。可是依然控制不住自己吼孩子,有時候甚至動手打孩子。

發完脾氣後,自己不想搭理孩子,寶寶馬上過來撲進佳佳懷裏,貼着媽媽的臉喊:媽媽。佳佳忍不住哭了起來,怪自己沒有控制住脾氣。

爲啥寶寶被吼之後,很快就不“記仇”了?背後原因引人深思

★ 孩子對父母的愛是無私的

日本上映了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mother》,少年爲了和媽媽呆在一起忍受着,貧窮、飢餓、家暴、顛沛流離,最後爲了滿足媽媽的慾望去殺人。明明有機會可以逃離這種生活,爲了和母親在一起選擇承受。

孩子對父母的愛是天生的,在年幼的生活,無論對孩子吼還是打,只要對他們好一點,就會對這點好念念不忘。

爲什麼怎麼打孩子都不會記仇 第3張

★ 孩子全身心地依賴父母

就如同剛出生的小鴨子會跟誰在鴨媽媽的身後,孩子在幼兒階段,身體、思想都未成熟,缺乏獨立生存的能力,只能依附於父母。本能讓孩子意識到只有依靠父母才能活下去,兩者是共同體的關係,對父母有天然的親近感和安全感。

孩子被打罵後,會被一種巨大的恐懼感和不安全感所纏繞,認爲父母會拋棄他。所以在第一時間緊緊抱住父母,來確定是否還會咬他。

爲什麼怎麼打孩子都不會記仇 第4張

★ 孩子變成適應型兒童

兒童自我狀態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型兒童,另一種是適應型兒童。有的父母會嚴厲、有的父母會溫柔,針對不同的父母,孩子也會隨之進行適應對方的方式。

在感受到父母態度變化時,會逐漸摸索出自己的應對方式,說出道歉的話、去擁抱或者親吻對方、更加激烈地哭鬧,更不排除,在頻繁地打罵下,孩子內心已經麻木。

爲什麼怎麼打孩子都不會記仇 第5張

爲什麼會控制不住對自己的孩子發脾氣? 表面上,是自我情緒管理失控。所有的情緒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在某一個點突然爆發。也有可能是在轉嫁父母本身的負面情緒,通過吼叫等方式,宣泄自己的壓力。

很多父母在事後回想時,也意識到當時不該和孩子發脾氣,吼孩子,陷入一個:吼叫——崩潰——內疚的循環中。

深層次,是不曾被溫柔對待過。這就涉及到原生家庭的問題,現在的父母已經覺醒,想要好好教孩子,讓自己曾經受到的傷害到此爲止。

可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那些書中的方式不管用的時候,情緒失控後,就會不自覺地切回到小的時候,父母對我們的樣子,說出他們曾經說出的話,依舊變成我們最討厭的樣子。

爲什麼怎麼打孩子都不會記仇 第6張

父母的態度是把雙刃劍,讓傷害不再繼續

√ 父母要學會對自己的情緒負責。想要不吼孩子,在這之前要認識自己的情緒,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發火?

建議父母們定期給自己的情緒做覆盤,方法非常簡單:每次發火後,把自己發火的過程、原因和時長記錄下來。一週或者一個月翻看下,就會發現其實發火的原因只有幾個,下次忍不住要發火的時候,想想這個筆記,就會能控制一些。

還有一個非常簡單、直觀的方式,錄下發火時,自己和孩子的樣子,就會發現這個過程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爲什麼怎麼打孩子都不會記仇 第7張

√ 父母說話的時候需要轉換下方式。很多家長都發現,有時候越不讓孩子幹什麼越去幹,好像非得和你對着幹。

然後就進入互相傷害的階段,事後想一想其實是自己和孩子在較真。這個時候,試着換個說話方式,也許效果會更好。

√ 最後表達出自己的愛意:媽媽很愛你,也會一直愛你,可你有些行爲媽媽不喜歡。記住育兒中的那句名言:只有當孩子感覺好的時候,他們纔會表現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