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摔跤吧,爸爸,你的孩子適合摔嗎?

摔跤吧,爸爸,你的孩子適合摔嗎?

來源:育娃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被朋友圈刷屏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非常勵志的同時也折射出集體潛意識,女性受害者特質。在討論這部電影前有一個前提是您贊同片中的父親,認爲孩子是需要一位這樣的家長才能“成才的”。

最近被朋友圈刷屏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非常勵志的同時也折射出集體潛意識,女性受害者特質。在討論這部電影前有一個前提是您贊同片中的父親,認爲孩子是需要一位這樣的家長才能“成才的”。基於這樣一個前提,我們來討論一下,什麼樣的家長會容易用這樣的方式的。什麼樣的孩子會適應這樣的方式?

摔跤吧,爸爸,你的孩子適合摔嗎?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無論父母如何影響孩子,孩子都將完成他們自己的道路,即使是父母都安排好了也會隨着年齡增長,自主性、物質基礎等客觀條件具備後,走屬於孩子們自己要走的道路。如果最終沒有完成,始終會覺得非常遺憾,然後帶着這個遺憾繼續影響自己的孩子。

1

摔跤吧,爸爸,你的孩子適合摔嗎? 第2張

那些在事業上不斷接受挑戰、克服各種困難,成功獲得物質上富足的父母,例如較高的學歷、企業的高管、企業家,會自然地認爲自己可以做到的孩子也理所應當做到,做不到是萬萬不應該的。當孩子與當年的那個自己不同時,主觀上首先是抗拒的,排斥的。認爲數學不是很簡單嗎?你怎麼就不會呢?體育有那麼難嗎?等等。通常父母會遇到要麼激烈的反抗,要麼消極抵抗。結果是怎樣的可想而知。

2

摔跤吧,爸爸,你的孩子適合摔嗎? 第3張

遭遇失敗的父母,因爲在自己成長中沒有獲得更多的支持,或者是自己主觀認爲沒有人支持他們,沒有人幫助他們,他們會用各種方式向孩子潛移默化的傳遞,一切都必須靠自己,更追求事情的結果而忽視過程中的努力,更容易傳遞這個世界是競爭的、不安全的,因爲父母自己沒有得到過支持,或者說即使曾經有過支持但在主觀上感覺不到,對別人的支持沒有主觀感受,因此也無法給予孩子支持。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無法吸收足夠的心靈養分,容易產生攻擊、暴躁、無助、緊張、強迫等的情緒感受,同時會對自己產生超出目前能力範圍的期待,達不到期待結果又會增加自己的挫敗感,如此循環。

3

摔跤吧,爸爸,你的孩子適合摔嗎? 第4張

整個影片在於它的時代和社會背景,是在印度,和我社會背景不同,我們的女性地位大大的提升,但仍然我們會主觀覺得自己很辛苦、會覺得還有很多選擇權沒有回到自己的手上,片中說“成爲冠軍不是男人選你,是你選男人”,這句話引起了很多共鳴。我們受男尊女卑的信念系統限制,從內心裏真的和男性平等了嗎?真正的男女平等來自於自己的內心,即使自己經濟能力強了也不會因此看不起經濟能力差的男性,這是社會分工不同,不是男性一定要掙得比女人多,而是內心真的懂得尊重女性,女性也可以從受害者的角色中走出來,不在期盼一個白馬王子來救自己,而是活好自己的喜悅生命狀態,這樣選擇權真的纔會回到自己手裏。試想一下向孩子傳遞一個男女平等的思想和傳遞一個男尊女悲的思想的哪一種會生活的更加幸福呢?

我們在每一個當下都不斷的向孩子傳遞、暗示、催眠,他們是有能力讓自己獲得幸福的孩子,世界是安全的,還是傳遞世界充滿危險的,必須擁有自己的掌控權。是一個內在平和淡定的孩子更有力量,還是一個充滿抗爭的孩子更有力量呢?

摔跤吧,爸爸,你的孩子適合摔嗎? 第5張

摔跤吧,爸爸,給予了孩子很多支持和鼓勵,也是非常恰到好處的。如果學習如何支持和鼓勵孩子這是一部值得借鑑的影片,至於孩子做什麼職業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是每個孩子自己的選擇。如果孩子是能夠接受挑戰的冠軍是他的選擇,這樣的匹配正好合適,如果孩子是不能夠接受挑戰的,冠軍就不是他的選擇或者說摔跤冠軍不是。因材施教是源自於家庭,而不是源自於學校和社會,學校和社會只是進行共性教育,個性化的教育需要家庭來完成。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